1、武宣县教师进修学校附设小学片断教学案例设计教师姓名 陈其梅 案例信息教材版本年级册次课题人教版二上册第页例解决问题教学背景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情分析:第78页例3是教学稍复杂的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7、8的乘法口诀和会解答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基础上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相比,例3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相同的加数提取自“量”(单位)而不是实物的个数,
2、比较抽象,同时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另外是因为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即有多余的条件,要正确解决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以下是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正确选择信息后的一个教学片断:片断教学设计理念教法指导引导探究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片断教学设计过程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列式:第一种: 8+8+8=24(元) 第二种: 8X3=24(元) 第三种: 3X8=24(元),全班交流师
3、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求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3个8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师问:8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24呢?(引导学生说出8表示一个文具盒的价钱,3表示买3个文具盒,24表示买3个文具盒一共用24元钱。) 设计意图:通过说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白解决这类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减少机械的模仿,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物品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意思,为渗透求“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作好铺垫。,回顾与反思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买个文具盒一共用多少钱?”这个数学问题,怎样知道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说出再算一次或者用加法检验)设计意图:
4、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引领学生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概括:师:刚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买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果要求“买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列式是8X(元)或(元)师问:谁能像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算式?(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求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个8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师问:谁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8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8表示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表示买个文具盒,表示买个文具盒一共用元钱)设计意图:
5、“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师:买个文具盒一共用多少钱怎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用8X(元)或元)师:8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8表示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表示买个文具盒,表示买个文具盒一共用元钱)师:买个文具盒应该怎样列式?个呢?(引导学生说出8X=56,X=64)师: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求买几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教师总结:买几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设计意图:数量关系的教学,承载着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质的飞跃。这一片断的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多次体验、感悟一些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有效地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为以后正式学习这一数量关系积累基本的学习经验。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元)8X3=24(元)8X=元)8X=元)8X 7 = 5 6元)8X=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