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巧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房县实验小学 任飞一、灵活运用电教设备,指导个别教学,取得个别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在性别、年龄、智商、个性、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复 杂的教学群体。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深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发现有位爱玩而不专注的男同学,尽管成绩不突出,但他爱看书,好奇好胜,科学课上总爱发问 些奇特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等等。为了满足他的 这种求知欲望,我便灵活机动地采用微课教学,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动物趣闻的有关片断,给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
2、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他们带到古今中外海阔天高的 知识海洋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去体味探索成功的乐趣。二、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取得局部效益 教学中,面对部分学生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如恰当地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则效果显著。 小学科学教材中种子的萌发一课,教材重点是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都具有胚根和胚芽。难点是指 导学生认识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系,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根据过去教学中的经验:单一的实验教学,大多 数学生对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难以掌握。于是便采取了实验与幻灯有机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张种子的构 造胚根、胚芽活动
3、的抽拉片(右边是植物的幼苗)和一张解剖观察各种不同种子胚根和胚芽的复合片。 实验:先让学生解剖浸泡膨胀了的蚕豆种子,要求他们从外到里观察蚕豆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然后 ,找一名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每一个部分:(1)最外层的皮种皮:(2)豆瓣边上小芽胚根;(3)胚根上部 小叶状部分胚芽;(4)内部两片叶片子叶。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 分构成的。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把这粒种子种到土壤里,过几天就会长出一棵幼苗。请看灯片,说一说这棵幼苗 的根、茎、叶分别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的?”先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演示:抽拉灯片的胚根 、胚芽部分,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4、,看到了灯片上胚根用线指向幼苗的根部,胚芽用线指向幼苗的茎叶。这 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然后,投影花生、大豆、蚕豆等种子的解剖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自然就会得出: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通过这样分类教学,采取实验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细微构造的能力,又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三、优化组合电教媒体,指导全体学生,取得整体效益 如何根据教学的要求,优化组合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 教学过程,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投影能提供丰富的自然事物供儿童观察,视频能将无声变有声,可产生很强的感染力,给儿童拓出驰 骋想象的广
5、阔的天地。如视频美丽的自然 展现出一幅幅彩色画面:绿水青山,田园禾苗如茵,走兽出没,各种各样的岩石下,昆虫生息。五彩缤纷的花 草丛中,蝴蝶飞舞在师生共同观赏和描述这些自然风景的同时与各种自然图 景相匹配的咯咯蛙叫,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哗哗流水等自然音响和万紫千红的自然美景有机配合在一起,形 成充满生机、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 这样的视频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感官,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唤起了他们探索自然 奥秘,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教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建德市航头小学 雷春【教材简介及设计思路】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
6、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在该课的教学中,本人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教师配以课件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里,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
7、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
8、总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
9、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2、认识两个月相。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投影出示全白的月相,说说是农历那一天。3、提出要求:根据生活经验画一画农历初一、初四、十五、二十二的月相(发给每组一张记录纸)4、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老师给同学们几点提示:(1)、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再用黑色水彩笔画斜线表示看不见的部分;(2)、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画;(3)、可以猜测,画得不对没关系;(4)、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5、各组学生讨论、画图,教师巡回指导6、每组同学上台展示,画
10、好的贴在黑板上,给大家看一看。三、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1、有些小组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2、设计实验之前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月相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说一说)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实验材料生:可能与太阳照射有关,(教师:如果没有太阳照射呢?投影出示太阳)生:可能与月球本身不发光有关。师:是的,如果月球发光的话。出示半黑半白的月球,说说为什么会这样,你觉得白的这边应该朝哪里。生: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有关。师:假如地球和月球都是静止不动的,会怎样?所以等会实验我们要让月球围绕地球转动。4、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案,老师整理
11、一下:我们以黑板所在方向为太阳,每个小组8人脸朝外围成一个圈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投影出示),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转动,转一圈刚好是一个月。5、温馨提示:(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还有几点提示)(1)、组长使月球逆时针围绕地球转动(转到每位观察员面前都要稍作停顿,让他看清楚月相),一圈刚好一个月,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2)、8位观察员眼睛平视正前方,第一圈记住你看到的月相;第二圈用笔快速地在草稿纸上画下来;第三圈检查是否画对了;(提出要求:8为观察员每人带纸和笔画草稿,以免回到座位后忘记)(3)、看清月相的明暗交界线是朝哪个方向的,画时请注意;明暗交界线画好后再涂黑色(也可以用斜线画阴影部分)表示看
12、不见的部分。(4)、实验完成后回到座位画汇总表。6、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还有问题吗?请一组同学上台试一试(1)、围成圆圈,组长转一转,全班同学观察正确与否(找到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地方)(2)、教师采访1号和5号两位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月相是怎样的,你们分别是农历什么时间。你们觉得3号和7号是什么时间。(3)、其他四位同学分别是什么时间呢?请8位观察员记住你所代表的日子,画图时画出相应的月相。7、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8、各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说一说我们的发现。9、猜测其他日子的月相是怎样的。四、布置课后观察任务。1、谈话:这些结论是我们模拟实验和推测得出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得进
13、行实际的观察,看一看每天晚上的月相到底是不是这样的。2、提出实验要求:(1)、每天观察月相,坚持一个月,如遇一两天阴雨天气,可以根据前后的月相进行推测,但长时间阴雨天气,就要在下个月的这几天进行再次观察。(2)、完成一个判断题:月相是不可能出现在白天的。课后反思:2011年3月4日,我上了教研课月相变化,这是我最近几年所上教研课中的很普通的一节课,谈不上成功,只是平平淡淡地和学生一起完成了一次探究之旅。但是,这次上课之后我的感受却很深刻。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取得进展后的心情是喜悦的。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长时探究”,作为6年级科学老师的我考虑再三,决定上月相变化这一课,虽然知道这课很难上,
14、但是我想的是挑战自我,而且在众多专家面前暴露出的问题越多,我学到的也就越多。由于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加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所以前两次试教均是一塌糊涂,几乎失去了上好这节课的信心,后来在我校科学组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硬着头皮上,试完了我校6年级4个班,个人觉得一次比一次有了进步。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少,我压抑的心情才有所好转。我觉得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我能从学生的前概念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进而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全班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尽管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长时探究”,但是我在本课设计中的实验前指导仍然花了很长时间,这是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因为这个模拟实验难度很大,在
15、多次试教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实验指导要尽可能做到细致全面。在师生共同探讨了实验方法之后我让一组学生上台试一试完成这个实验,这是一个“试误”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虽然花了较长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只有在精心指导多次试误的情况下,学生的实验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还有几点遗憾。首先,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时间不是很长,其概念建构不够完整,有点牵强。虽然我在学生记录表下设计了讨论题:上半月月相由()到(),亮面部分朝();下半月月相由()到(),亮面部分朝()。目的是让学生画好月相后有一定时间在组内交流。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小组学生画好了月相图后就“无所事事”,并没有将时间用在小组交流上。其次,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是在小组9人的合作下完成的,8位观察员代表着各自的时间,他们是看到了月相,但对于其他几位观察员看到的月相,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点的体验,最后共识的达成有点强加的感觉,那么此处如何修订呢?我觉得是否可以让每个观察员在明确了自己所代表时间的月相后,到其他观察员位置上“旅游一番”,也对其他日子的月相有所体验,在经历了这样的体验后,达成月相变化规律的共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学效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