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税务局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大事多、难事多的一年,对我市经济社会来讲是冲击大、压力大的一年,对我们财税工作来讲更是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一年中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全市财政地税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战略部署和“比学赶超”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大力组织财税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强化财税监督管理,实现了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39554万元,比上
2、年增长20.2%;地方财政收入2139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居嘉兴各县(市)首位。全市财政支出226669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797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税收收入153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社会保险费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101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在收入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地税部门的收入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营业税及地方小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3.5%,比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一)服务两创战略,助推创业创新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
3、形势,我们积极应对、主动有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财税扶持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措施,多措并举助推我市“创业创新”战略。一是年初经调研后参与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海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对政策进行了优化整合,对扶持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切块管理、注重绩效、突出重点。面对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积极做好各项财政扶持奖励的兑现工作,鼓励企业引进外资、节能减排、打造名牌产品等,全年兑现财政扶持奖励资金19311万元。三是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减免政策,全年减免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各
4、项税收11872万元。三是下半年下调了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免征11月份的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全年减轻企业负担10230万元。四是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认真开展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的认定工作;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国产设备抵免等政策,使纳税人及时足额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五是在对个体户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的基础上,自11月起对企业纳税人也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全年为纳税人减轻负但13.2万元。六是及时落实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清理,全年共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7项、暂停征收15项、降低标准21项,全年减轻行政事业
5、性收费负担958万元。 (二)完善聚财手段,确保收入增长 宏观调控、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对今年的组织收入工作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我们迎难而上,攻克时艰,强化各项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一是强化税收分析和预测。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掌握重点税源的变动趋势,按月对税收收入增减因素进行详尽分析,提高税收分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全年预测准确率达98.4%。二是扩大重点税源监控面。全年纳入重点监控范围990户企业,比上年增长44.1%,税收占比达78.3%。三是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开展了全市金融、保险企业地方税纳税地点调查工作,规范金融保险企业地方税征管
6、;调研制定了关停企业清算办法,完善了关停企业清算与控管;对代征不到位的单位进行纠正,规范了对代征单位的管理;对纳税人房产、土地信息实施普查,建立健全分类信息库。四是加强分税种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工作,制定实施建筑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加强营业税分行业管理,强化二手房交易、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营业税征管工作;突出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认真落实贯彻新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调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期限;抓好新耕地占用税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与市房地产管理处的房地产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强化契税征管。五是强化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和扩面征缴,加
7、强与社保部门联系沟通,夯实缴费基础,规范申报缴纳,扩大参保比例,依托司法协作开展社保费欠费强制执行,实现人参保与费征缴的同步增长。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自谋职业者社保费征缴方式。至12月止,社保费支付能力达23.9个月,比上年增加了3.7个月。六是拓展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分配政策,将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31972万元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促进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三)推进财税改革,科学理财治税 改革与创新是财税工作永葆活力的源泉,我们始终把推进财税改革作为财税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对增强财税运行活力的促进作用。
8、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按编制和标准安排预算,扩大和细化了财政预算的定额范围和指标,明确了办公用房装修、设备配备等项目的定额标准。二是规范预算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对专户资金的拨付、会计核算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使资金拨付程序和会计核算更加简便、科学、合理。三是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定了6个单位为第一批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成为全省首批试点的县市,增强了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向财政拨款的基本建设工程延伸。全年政府采购预算15683万元,实际支出13431万元,节约财政资金2252万元,资金节约率14.4%。五是完善专项资金和经费管理
9、办法,制定实施了新市镇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村庄整治扩面提升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8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六是实施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整合征管资源,将契税和地方税收一并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完成了房地产最低计税价格体系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七是实行了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将全市414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创新“三级网络管理”,实现了实时查询和动态监控。八是在全省地税系统中首创税务检查公示制度,在实施税务检查时,将税务检查对象、检查人员名单、检查工作纪律、监督电话等内容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公示,加大了税务检查执法的透明度。九是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次尝试
10、无纸化考试,实现了考培分离的新模式,全年共有1950名会计人员参加了无纸化考试,提高了会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考试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民生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增加了新农村建设、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市全年新增财力的73%用于改善民生,财政预算内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2.5%,比上年增长41.2%。一是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深入推进“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化“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组织开展好新一轮村庄整治扩面提升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鼓励支持发展
11、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全年农业支出19809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二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制定和及时调整我市公办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同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收国家课程教科书课本费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教育支出60393万元,比上年增长33.7%。三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了城乡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实施了残疾人奔小康工程,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做好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95万元,比上年增
12、长45.5%。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确保了爱国卫生运动创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资金保障。全年医疗卫生支出13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6%。五是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主要用于重点污染运行维护、豆制品行业专项整治、生态镇建设等项目。全年环境保护支出7073万元,比上年增长52.2%。六是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科创中心建设、信息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全年科学技术支出10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五)强化财税监管,维护财经秩序 一是重视开展绩效评价。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范围,全年纳入绩效评价的财政支出项目共101项;开展
13、了绩效评价项目预算目标管理;建立了绩效评价“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组织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三级评价机制和一整套评价制度;结合预算管理推行了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了外网绩效评价信息共享专用平台,县市级属省前列。二是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共存并进的方法,以单位内部审计、会计质量监督、各类专项检查和财政预算监督为手段,积极主动开展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企业财政奖励资金复审、抗震救灾资金检查等各项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三是加强国有资产投融资管理,将城建系统、交通系统等资源进行统筹布局,整合组建城投集团、交投集团二大国资营运公司。主动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
14、改造工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严把项目概算、结算审核关,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全年审核工程概算、结算项目413个,其中工程结算项目送审金额62516万元,核减金额5945万元,核减率9.5%。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装修费用,全年对27个装修项目实施预算审核,送审金额1495万元,核减180万元,核减率12%。五是充分发挥财政分局的职能作用,从网络实时监控入手,对政府投资资金实施内部监督检查。六是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在全市开展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286个会计无证上岗情况进行整改。七是完善税收稽查方法。
15、有重点地实施了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证券业、近六年未检查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等专项检查,严肃查处了非法制售假发票案和重大偷税案件,认真做好了涉税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和回复工作。全年稽查入库2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6.77%。八是加强法制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执法监督体系。全面推行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组织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加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探索司法行政协作机制。 (六)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水平 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进一步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开展财税政策巡讲活动。以“创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在4月至10月期间,组织财税骨干分赴各镇
16、、街道、开发区开展了16场次政策巡讲,宣传财税扶持政策和新企业所得税法。2300多户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共计4000余人次参加了讲座,实际解决财税政策疑问150多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实行涉税事项“同城通办”,纳税人办理上门纳税(费)申报、门征开票等业务时,可自行选择就近到任一地税分局的办税服务厅办理,为纳税人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环境。三是自7月起实施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实现了“多税通缴、数据通用、定额通核、一户通催、各税通查、税法通宣”,使税源管理资源得到进一步合理分配,提高了征管效率和水平。四是积极参与全市组织的“企业服务月”活动和“奋战八十天”专项行动,通过召开
17、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供电、环保、资金等问题。五是推行办税“补正承诺制”,对资料携带不全的纳税人,采取“一次性告知制”与“补正承诺制”相结合办法,先予受理或办理相关涉税事项,后补齐相关资料,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六是启用网上打印电子缴税付款凭证,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取得缴税税凭证,进一步方便了纳税人办理网税申报。七是创新服务方式,在基层分局试行了网络远程即时控制和现场指导服务,即时指导纳税人解决网税申报等操作问题。 (七)坚持以人为本,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责任、制度机制等方面存
18、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修订完善了xx市财政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中层以上干部作出了10个方面的廉政公开承诺。二是加强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学法规、严纪律、促廉政”专题教育、“强化三力建设、推进创业创新”活动、作风效能执行力建设制度专题学习活动、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等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实施了作风(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和落实“一岗两责”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四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和考评办法,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安排综合类、地税类、财政类和操作类共11项专项培训,实施月训季考制度,坚持考学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五是创新干部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培训中心及视频培训系统的优良条件,利用培训班、开设讲座、制作视频教材等多种手段,开展电脑、网络技术培训及财税各种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了全体财税干部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