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以“前端交互技术”课程为例郑雅婷,孟 昉(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摘 要:劳动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计算机页面开发中的“前端交互技术”课程为例,初步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基于课程特点,在课程各个环节中将劳动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课程;页面开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培育项目“前端
2、交互技术”。作者简介:郑雅婷,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示要求,劳动教育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要求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实战性和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体现劳动价值,将教育目的实现最大化,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劳
3、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困境 (一一)劳劳动动意意识识薄薄弱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实践动手机会比较少,导致动手能力比较差,进而对于劳动价值认同感不强,劳动积极性不高,在面对专业课实训过程中相对比较复杂的逻辑和综合功能点应用时,会选择停留在听和观看老师实操的步骤过程,不愿意实际动手操作,认为听懂,看懂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甚至有不少同学认为编写代码技术起点低,技术廉价,不如其他一些脑力工作体面,进而影响之后的就业和择业,最后通过互联网,打游戏来填充大学生活,实现满足感,没有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二二)劳劳动动教教育育融融入入与与专专业业关关联联度度不不高高很多高职
4、学生,包括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只有在平时展开的“大扫除”活动中才可以进行劳动教育,而与目前所进行的专业课关联度比较少,老师没有深入挖掘专业课中实训内容所涉及的劳动教育,学生也没有办法在体验中对劳动教育有更深的体会,也无法成为所需要的新工科人才。二、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现途径 (一一)加加强强思思想想政政治治教教育育,树树立立正正确确的的劳劳动动价价值值观观 加强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第 卷第 期 年 月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教育角度出发,使学生
5、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引下,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内涵,以劳动教育为引子,将正确的劳动观贯穿于教育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强调坚持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自我学习等教育环节上付出辛勤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二二)结结合合课课程程特特点点,优优化化课课程程体体系系课程目标“前端交互技术”是计算机 应用开发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知识点繁多复杂,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特别是综合的实操编程能力,原有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把劳动精神融入素质目标里,以讲清劳动道理为教育的着力点,其目的是让高校学生通过对劳动的
6、基本理论学习,深刻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深入理解劳动实践对于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具体目标如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让同学们意识到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促发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要学会正确使用开发工具,注重培养实操工具的整理、分类等习惯,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奋斗、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劳动精神,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自觉维护好实训室的卫生和自觉遵守实训室的安全规范,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
7、态度。课程内容“前端交互技术”课程属于工学类专业课程,按照职业教育要求,要将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项目)实训为手段,设计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政治、人文、技能、劳动多个维度,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培养学生的高技术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统一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能够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的要求。教学方法在实现案例过程中,围绕项
8、目的解决策略和过程展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通过超星课程平台向学生提供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情景模式,项目驱动,演示法,项目实操,小组共创,小组演练,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职业劳动的真实感以及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和对未来就业的信心。(三三)劳劳动动教教育育贯贯穿穿教教学学全全过过程程利用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挖掘劳动教育元素,通过在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过程等方面将其有机融入实际专业教学全过程,实施如下(见表):三、建立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指标进行考核,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
9、结合:总成绩(分)平时考核成绩(分)期末考试成绩(分)平时考核成绩出勤()小组工作()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现在需要将学生的劳动素养纳入到过程性考核评价之中,形成“技能素养”的考核模式(见表),在成绩评分要素中设置劳动教育元素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其中,为了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每次案例实训结束后,按照教师评分,同组互评,小组互评针对劳动素养进行打分,这样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也更加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参与案例实训,更大程度上体现劳动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在学期结束前举行一次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评选大会,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专业劳动过程的艰辛,也体会获取劳动成果
10、的快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第 期表 劳动教育在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融入情况实施环节 劳动教育融入内容课前准备 劳动习惯严禁在实训室进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学生需要自觉维护好实训室的卫生和自觉遵守实训室的安全规范,不得在实训室对个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严禁在桌面乱写乱画,严禁触动实训室内的电源、插座和各种开关,严禁修改电脑中的系统设置,严禁任何通过网络实施的攻击和破坏行为实施环节 部分章节项目案例劳动教育融入内容课中授课第一章改变网页背景颜色劳动技能学生通过自己开发一个简单的页面效果,亲自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提升劳动技能第二章金字塔劳动精神通过案例素材以及案例实操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敬
11、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第四章轮播图劳动观念通过案例素材中各行业抗疫工作者以及抗疫志愿者的事迹分享,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第八章鼠标拖拽特效劳动意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随意拷贝他人的程序成果,也不去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第十章表单提交劳动安全意识 通过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培养劳动安全意识第十一章无缝轮播图劳模精神通过技能演示过程,直观看到劳动结果,评价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引导学生精益求精,促进劳动创造性,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实施环节 劳动教育融入内容课后任务劳动精神教师值班安排学生清扫教室劳动习惯学生关闭电脑,带走身边垃圾,椅子摆放整齐表 “技能素养”的考核模式考核内容评价标准专业技能(其他思政
12、教育)评分劳动教育评分出勤出勤率高,劳动习惯强 分 分出勤率较好,劳动习惯比较强 分 分经常迟到,早退,劳动习惯弱 分 分小组工作积极完成小组任务,对小组贡献大,劳动意识强 分 分基本可以完成小组任务,对小组贡献较大,劳动意识比较强 分 分没有很好完成小组任务,对小组贡献较小,劳动意识薄弱 分 分课堂表现上课认真听讲,遵守实训室使用管理办法,劳动观念强 分 分上课听讲较好,基本遵守实训室使用管理办法,劳动观念比较强 分 分上课积极性差,不遵守实训室使用管理办法,劳动观念薄弱 分 分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很好,劳动能力强 分 分基本完成任务,劳动能力比较强 分 分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劳动能力薄
13、弱 分 分郑雅婷,等: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以“前端交互技术”课程为例四、结语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并且贯穿于课程前,课程中,课程后三个环节,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同时将劳动素养加入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目的是希望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教育目的最大化。参参考考文文献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宋李玲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探索池州学院,():汪海洋,林英志,田歌亮劳动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湖北开发职业学院学报,():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北京教育(高教版),():岑叶平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微生物检验技术”为例教育教学论坛,():(责任编辑:夏侯国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第 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