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记“捐赠 盲童 屡次 遵从 搂
2、住 突如其来 热泪盈眶 栩栩如生 重见天日 才华横溢 孤零零 (ling ) 不假jia思索”等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2.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3、 一、 情景导入,揭题课题1诗歌欣赏:(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优美的诗歌,你们想朗读吗?请和老师一起来朗读这首诗。)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2. 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后,给为他捐献角膜的人写的一首赞美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 3. 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同学们有哪些疑问呢?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
4、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理清文中人物的关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说说你为课文中的哪个人感到骄傲? (1) 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齐读。 捐赠 盲童 屡次 遵从 搂住 突如其来 热泪盈眶 栩栩如生 重见天日 才华横溢 孤零零 (ling ) 不假jia思索(2)理解词语 连一连 猜一猜(3)文中讲到哪几个人,她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板书:母亲 父亲 琳达 温迪)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 人重见光明的感人
5、故事) (4)说说你为课文中的谁感到骄傲。(学生自由说) 预设1: 琳达的妈妈,因为她是家里第一个捐赠眼角膜的人。 师:哦,你为琳达妈妈的这种自觉行为感到骄傲。 预设2: 我为琳达的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了别人,还说服了琳达。 师:是啊,他不仅自己很有爱心,而且还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预设3: 温迪,因为她才14岁就懂得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别人。 师:你已经读懂了温迪的爱心。同样是14岁但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预设4: 琳达。因为后来她把她爸爸的角膜捐献出去了。 师:你为琳达的改变而感到骄傲。三 把握重点,细读课文 1 师导入: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
6、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 学生默读,勾画。(悲痛欲绝、很气愤,极力反对)是啊,“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教师出示幻灯片: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指导朗读:当世界上最挚爱你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痛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部分时,你会怎样?(很气愤,极力反对)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 2 师导入:读得真好
7、!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痛使他难以接受器官捐赠。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画出这句话,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幻灯片: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给过别人什么珍贵的东西?(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到的珍贵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身外之物,送给别人后,我们还可以买到。
8、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没有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因此,老师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却愿意死后捐赠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这样做可以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有意义。 师:是啊,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对于人来说,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然而,如果自己的生命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此时此刻,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读父亲的话。 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 3 师导: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对女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亲还有哪些话也带给琳达影响?出示幻灯片:如果一个盲童能在
9、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想,接受角膜的盲童重见了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花儿和梦中的亲人,盲童快乐吗?他们的家庭也将很快乐,盲童恢复视力后,会更加珍惜生活。那么,作为捐赠者的家庭,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呢? 怀着愉快和骄傲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4 父亲想通过实际行动让琳达接受,事实上,不止是琳达,连十四岁的小温迪都为此而骄傲。课文的最后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骄傲”。自由读文中的最后一段话,划出含有骄傲的语句。幻灯片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角膜。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
10、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领悟这两处“骄傲”的含义。 第一处是温迪为外公和妈妈所作的一切骄傲。 第二处是琳达为女儿温迪的想法而骄傲。 分角色朗读琳达、温迪母女的对话。 师导入:此时无声胜有声。温迪和我当年的年龄一样,都是十四岁。我当年是极力反对捐赠眼角膜,可温迪却自觉地捐献角膜,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啊!可见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已经在温迪身上生根发芽。 出示幻灯片: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睛角膜! 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四、课尾解题 师:透过眼睛,
11、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 师:仅仅是眼睛吗? 学生自由说。(是啊!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永生的爱。永生的生命。) 现在同学们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了吧? 因为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五 、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原文的结尾。(在音乐中,生默读) 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听了以后有什么心得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温迪说,请拿起你的笔,把它写在温迪的旁边吧!幻
12、灯片出示: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能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身了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结: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健康
13、,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连十四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你认为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爱心,无私奉献的品质。) 六 结束语 角膜捐赠的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这种爱可以穿越灵魂,跨越国界,让我们共同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永远拥有最美的歌声。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为他们及天下所有愿意捐赠器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2.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骄傲 温迪 琳达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