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世界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景观,更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因此被列为这一单元课文的首篇。此文有四个自然段,分别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长城联想”和“赞美长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二、 学情分析1. 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2.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三、教学目
2、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等图片
3、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 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 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
4、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 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 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2. 学习第二自然段:(1)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2) 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 长城
5、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4) 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 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 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6、(3)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 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4. 学习第4自然段(1) 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2) 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如果你到长城,亲眼看到了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学生交流 图片演示引入后几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长城远看: 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气势雄伟 联想触景生情 近看:高大坚固 垛口 了望口 射口 城台 智慧 走上:长 险 多 重 难 血汗赞美: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