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训练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许华 发表时间:2011-12-21 阅读:2458次 【字号:小 中 大】发布人: 一、我的教学问题和困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在长达六七年的低段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着朗读训练,在各类学习中,也一直关注着有关低段朗读训练的资料,但总感觉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成效不大。一、训练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无论是自己的课堂,还是听课
2、中,我感觉朗读训练普遍存在着乐意读,愿意读的学生面不广,总是集中在个别一些学生身上,全体学生参与度不高。二、朗读训练成效低。通过这一句,这一堂课的训练,个别孩子是能读好了这一处,但放到另一句,另一段,又不会朗读了。对那些不积极参与的孩子来说,则更没有朗读训练的收效可言。三、班级全体齐读时,拖调,唱读的情况严重,部分孩子无精打采,纯粹为读而读。于是我常常在考虑: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朗读训练更有效?每次的训练能激起更多孩子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朗读收获,变师要读成生要读?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无明确朗读训练目标意识。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些让我们的语文教师们都注重了课堂的读,但只注重了读的数量,读的形式,却并没有注重起读的质量。一堂课,我们常常看到读的次数很多,甚至读的形式也很多(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读),但每次朗读都缺乏一定的训练目标。所以孩子们以为每次只要发出声音,就是在读。而反复的机械朗读,更是让孩子们失去了对朗读的兴趣。2、训练缺乏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往往关注了怎样去读好这句话,但忽视了相应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导致孩子们常常只会读指导了的句子,却不会将方法迁移至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或语言情境之中。3、教师缺乏朗读训练语言的引导。无论是在激发学生朗读还是在评价学生朗读上,教
4、师的语言比较单一。如:“谁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或是“你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得真好。”“大家象他一样来读读”引导语言不能充分激发起孩子的朗读欲望和朗读热情,而评价语不能达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三、我对此问题的检索综述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各地、各学科教师都从“有效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而“有效朗读”是“有效教学”在朗读教学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促使学生在品德、知识、个性诸方面
5、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有很好的效益。朗读当然要“读”,但同样要读得有效,使学生在读中获得较大的发展。朗读虽然是学生自主的一种学习行为,但是高效地读,还是低效地读,甚至也可能是负效地读,与教师如何引导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这是因为朗读也是一种技巧,它需要经历正确的训练,才能使读传情达意,起到教育和感染作用。所以这里我们强调朗读训练的有效性。近几年在各类教学杂志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网络学习资料等方面都有着对小学朗读训练的研究成果,但比较多的都是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或是朗读指导,但对于如何提高朗读训练有效性的研究比较少。本课题的研究将以找准朗读训练的内容,优化朗读训练的方式,提高教师在朗读训练中的
6、作用来改善现在低年级朗读训练的现状,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四、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一)找准训练内容,让训练发挥最大价值在长期的训练中,往往教师就是立足于文本中句子的朗读进行所谓的朗读训练,而真正的有效训练,应是抓实每个训练点,让每个训练点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低年级的孩子又因为什么都是刚刚起步,所以每次的训练内容我们都应该找准,抓实。1、结合词语训练朗读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在初次出现词语的时候,我们就应抓住词语训练
7、朗读,让学生有一定的词语朗读概念,把词语都读出感情来了,那读句子就容易多了。又如一些特殊的词语形式,如轻声,儿化音,一些变调,这些都需要我们教给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朗读。2、结合标点训练朗读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听者会受到美的熏陶。而孩子们刚刚接触朗读,对于标点概念模糊,可见正确的标点朗读训练非常重要,所以在每个标点出现的时候抓实标点朗读的训练,对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来说,有实在的作用。3、结合文本题材训练朗读不同的文本,读出不同的语气,在低年级中,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文本体裁,有古诗,
8、有儿童诗,有叙事,有三字经,有谚语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朗读特色,所以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语言材料的差异。训练结合体裁,以一篇文本的朗读训练会读一个体裁的文本。4、结合文本句子中的特殊处训练朗读文本中一些长句,由于低年级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还有限,如逻辑上的停顿,我们就要先帮助他们理解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范读等形式化难为易,扎实训练。5、结合文本感悟训练朗读文本感悟到位了,自然而然感情就能流露了,所以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注重一个文本的感悟,结合着文本感悟进行朗读训练。将感悟朗读有机整合,为悟而读,悟而再读,循环提升,达到读悟结合,而非空洞的朗读训练。(二)优化训练形式,让训练实实在
9、在1、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在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目标强化初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词不多,一篇课文中生字词多,所以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强化本文的初读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通读课文。要求学生把音读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把课文读通顺。只有这个环节充分了,扎实了,才能有进一步的深入。结合理解,读流利。结合感悟环节,多次反复读,边读边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本文感悟中,实现学生于本文的多次接触,并以一定的感悟为目标,而非泛泛之读,达到朗读的有效。读出感悟,读出感情。在感悟之后引导学生去读优,读美,这样对学生来说,朗读要求层次鲜明。而这时要强化情感的表达。通过这
10、一环节的训练,提升朗读的能力。所以说每次朗读训练,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次读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效果,采用什么方式,这样训练才有实际的效果。2、形式多样,从点到面兴趣是儿童的天赋资源。学生读得有趣,方能全情投入。如果只是一个式样去朗读,学生容易觉得乏味,产生厌倦,朗读效果必然大降。要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情绪,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吟读、轻声读,高声读等等。而读的形式选择也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感情洋溢的诗歌可配乐朗读;古诗可配乐、配画朗读;寓言、童话可表演朗读,让更多的学生
11、参与到朗读之中,而不是单调的仅仅让个别孩子在参与朗读。3、情感积淀,方法渗透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只是说:“我们要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学生读后,问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从而体会语气,重轻,快慢的变化在情感表达上的运用。这样学生经过这一处的训练习得了方法,自然而然地会迁徙至类似语境,类似情感处。4、读后再读,升华提高朗读评价后,此处还应有一
12、个评价后的再次深化,让这个学生再读一读,或是让大家再试一试。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我们都忽视这个环节,读了评价了就好了,这样就没有得到评价后的改正,消化过程,所以每次评价后还要注重再一次朗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引导得到提升的机会。(三)精确教师用语,让训练到情到位教师在朗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引导语还是评价语,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语激情。老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引导朗读,能激起所有孩子的朗读欲望。如“谁愿意来读读?”往往无法起到实在的激发效果。我们可以用有感情的语言激发孩子朗读。评价语巧妙贴切。现在评价中,评价总显得泛泛之词,如:“你读得很好。”好在哪里?“你要是再
13、有点感情会更好。”具体到底怎么样才能有感情?所以教师的语言可以应更贴切妥当。结合情景引导、评价。不采用直接的引导、评价语,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进行激发,反馈评价。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结合表情引导、评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情感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在引导中教师就自己应情感到位,表情到位。而评价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表情进行评价。此外,我们的评价还应有发展性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层次性原则,这样评价才能得到实在的评价作用。
14、五、研究效果(一)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了一些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的指导方法。1.按词连读 巧设铺垫有效朗读从识字教学中遇到读词开始,从刚一接触到词,就明确地告诉孩子们,词语宝宝中的两个字是好朋友,读它们的时候要像手拉手的小伙伴一样,把它们连起来读,比如荷花连读两遍,应该读成:荷花/荷花。2.词组入手 合理断句首先,让孩子树立词组概念。用儿童化的思维告诉孩子们,词语和词语就像小朋友一样,也会交朋友。词语和词语交上朋友后,我们叫它们词组。比如: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等等,像这样的词语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好朋友在一起,我们就该把它们连起来读,不连起来,可就是拆散它们一对好朋友哦
15、。孩子们由此对词语之间的联系,留下了一份关注。第二,理解助词的作用。的、着、了这些助词,由于没有具体的含义,孩子们对它们的理解很困难,以故事引导孩子们注意这些不起眼的小不点。如“的”就像是词语之间的桥梁,词语朋友想过桥要走的快快的,所以“的”要读的又轻又快。“了”代表着结束了,都想快快回家,所以跟着词语朋友后面速度要快些。第三,读出词组的情感。词组往往都带上了修饰词,这是练习朗读很关键的一步。例如“伤心地哭了”这类有感情色彩的词,可以让孩子们体会词语宝宝的心情,带着和词语宝宝一样的心情来读。例如“长长的小路”这类体现事物特征的词,可以让孩子们用语音、语气的变化来读出词组的意思等等。3.范读引路
16、 事半功倍第一、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无疑是最方便、用途最多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更要良好的朗读技巧。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才能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使用资源。第二、镜面仿读读得多了孩子们往往会鉴赏朗读的优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孩子们可以提出对别人朗读的建议,却往往不知自己的弊病。这时老师就该及时地进行镜面仿读,把孩子们自己的弊病暴露在他们自己面前,让他们知彼更能知己。第三、终端信息输入 就朗读方面,电视台的播音员,各种朗诵的作品都能成为终端信息输入孩子的意识中,虽然不能对现在的朗读起多少促进作用,但是孩子有了向终端冲刺的愿望,我们也培养了一个有梦想的孩
17、子。4.走入文本 情感升华第一、换位思考 置身其中孩子的单纯和童真,很能设身处地地为故事的主人公所感染,他们的情感也容易为其所动,达到共鸣。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换位思考。第二、文本补白 读出深意文本的深意,往往隐藏于文本的空白处。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刻意的引导,是不会深究的。因此也造成了读文一知半解的现状,利用朗读教学则可以很好的避免。例如小熊住山洞一文中,要读懂四次舍不得,文本的内涵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教学时可设计让孩子说说,小熊为什么舍不得?舍不得些什么?那么小朋友读到舍不得时心中有物,才能读中带情。文本的寓意孩子才能读懂、读好。第三、想象画面 聆听声韵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普普通
18、通的几个字,却能描摹具有无限想象力的空间,通过朗读练习让孩子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是一项明智之举。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盘古倒下后的整一段文本,俨然是一幅幅壮观的画面,在读这一段时,要引导孩子们想着画面、聆听声韵来读文。(二)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温馨的朗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变得愿意读,乐意读了,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三)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加强了我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熟悉,在课堂上更注重了朗读练习,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爱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进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四)通过课题研究,我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
19、平。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十分重视练读课文,做到读好课文才备课、才上课。由于不断的反复练习,我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也十分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教育信息,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改革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真进行总结,积极撰写随笔,促使自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五)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的成长,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是有效性朗读教学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体会文字的奥妙,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锤炼了自身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六、几点思考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已经领略到了有效朗读教学迷人的神韵,但这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开端,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进一步去探讨与实践。我现有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朗读成效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2、由于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教师朗读教学水平的检测还缺乏更科学更有效的评判手段,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有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地领悟文本,读出语文味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