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与社会教育叙事 肥西菁菁小学:唐庆舟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有效的情境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应当严格遵循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除了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设境”和“呈境”之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情境体验式教学,形成了当前品社课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实践模式。本文通过记述生活小事,列举一些日常事例贯穿全文,让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关键词:责任感;情景;探究;合作;评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性质的核心是教育
2、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首先,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语文、数学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品德与社会课上得象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要还品德与社会的本质和情感。其次,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的教育。最后,要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品德与社会 “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方面来考虑怎样上品德与社会课。一、品德与社会本身 所谓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即是品德与社会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
3、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受美。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应有浓厚的社会活动本身内涵。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社会和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因此,要领悟品德与社会的特点,首先必须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体验。从而品味品德与社会达到领会其内含,着眼于培养小学生个人素养,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最终蕴含效果,从而同学们自己领悟社会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品德与社会融度? 首先,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从行为习惯入手,引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领悟。给学生创造人与人之间接触过程,让学生在这过程直接体验,用行为去
4、拥抱现象,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各种事件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细细品读、深情领悟他们的故事,让学生领会人物行为之美,从而领会个人的言行之意,品行之境。其次,要围绕“品德与社会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想希望之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意地去理解、模仿其内容,产生对文本的内容美、行为美、形象美、影晌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欲.从而更加热爱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如学了土地养育的我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品读理解后,再让同学们结合目前的实际,了解地球的状况。人们长期生活在地球上,土地为我们提
5、供资源。大家无数次耕耘、无限制地开发,大地长期遭受破坏,自然环境不断受协。由此能够理解地球的付出,认识保护地球的必要性。二、儿童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表扬学生和批评学生,而是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新鲜、更有趣社会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深入了解;洞察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扰和疑惑;诱发学生作为一名现代儿童的志向和发展;带领学生从学校的大门走社会面对未来;使同学们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让大家对将来人生充满希望
6、。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个性。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体现“儿童特点”,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学习精神融入品德与社会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如教学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在学习该课学习之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里是否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呢?”带着这问题进行讨论。在进城市打工对他们什么效果?又给城市带来哪些变化?他们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大家也可以说说他们劳动与平时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再引导学生联系外来打工者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性质、勤劳程度
7、、他们的劳动与城市关系等等,或者请学生假设一下。如果从事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样?个别学生可能会提及农民进城打工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影响社会治安、城市变化更加拥挤了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多的从他们对城市的正面影响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不要偏激地看问题,要客观的看待问题,树立一种观念: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三、儿童的个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本身,一般是说品德与社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其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有利在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
8、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品德与社会课,犹如有些编者笔下塑造的缺乏故事人物的形象,对小学生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平时大家总是说:教书不教人等于不教。编者都说:学好品德与社会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更有个人性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从学生实际生活需要,也就是扩大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要注意的问题,对照教材说出自己言行之意,干出自己言下之行。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
9、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树立个人的形象与修养。想上出不脱离实际的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努力体现“现实例子装满自己脑子里,上课前认真研究教材,随时在脑里随口而出”。第二、不断扩大认知范围,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多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家乡、祖国和世界六个方面不同范畴,并使六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 “人无我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见面。总之,为了品德与社会课的个人发展性,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品德与社会课里具有很趣的、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哪能没有个人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品德与社会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参考文献: 1 校园教育网 2 小学德育研究2015年6月3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