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350.50KB ,
资源ID:577923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779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教案下.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七年级教案下.doc

1、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2012级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学校: 长 山 初 中 姓名: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2012年级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长山初中 谢富强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本地本人所教班级对象情况分析,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从所教的班级来看:2012级2班有69人参加,优生38人,优生率57.6%;及格64人,及格率95.4%;差生0人,差生率0%;最高分92。2012级4班有65人参加,优生32人,优生率58.8%

2、;及格60人,及格率94.6%;差生0人,差生率0%;最高分90。2012级6班有53人参加,优生12人,优生率23.7%;及格31人,及格率67.3%;差生5人,差生率9.6%;最高分87。2012级8班有54人参加,优生14人,优生率28.4%;及格33人,及格率69.7%;差生6人,差生率10.5%;最高分86。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优生、及格人数占大多数,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差生人数也占一定的比例。二:教学重点。1、 促督学生熟读课文,掌握从到这段历史,掌握主要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结果,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学习,为国争光的责任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2、 每一单元进

3、行一次测试,重点评讲,及时督促学生掌握,对做错的要及时纠正。3、 对优差生的辅导要认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各班的优生、差生人数要做到心中有数,星期二辅导优生,星期四辅导差生,这样优生更优,增加优生人数,差生人数从有到无。三、教学要求。1、每一课的基础知识都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的要弄清,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2、突破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3、要认真检查学生每一课的作业,凡是做错的,一定要及时纠正,杜绝不交作业现象出现。4、争取在本期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四、教学安排。每一课2课时,计划

4、14周完成新课,后24周进行复习。第12周 3课。第3-6周 4-11课。第7-10周 12-18课。 11周半期考试。 第12-14周 19-21课。第15-期末 复习。 2010 年 2 月 28 日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实;简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秦朝、隋朝两个朝代相似之处,让学生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学重点: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形

5、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1、秦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共存在多少年?2、回忆上学期所学过的主要内容?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板书)1、隋朝建立(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年号、都城。(板书)提问:1、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2、隋朝的都城?年号?2、统一全国:589年(板书)3、开皇之治(板书)、原因(板书)、结果(板书)(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板书)1、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板书)2、唐朝的建立。(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年号、都城。(板书)提问:隋朝的起止时间?建立

6、者?什么叫做“开皇之治”?结果怎样?有何意义?、隋朝统一的时间?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四、小结:五、作业:1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学反思: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气氛活跃,但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太难。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实;简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秦朝、隋朝两个朝代相似之处,让学生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安

7、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学重点: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复习旧课,提出问题。提问:隋朝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什么叫做“开皇之治”?结果怎样?有何意义?、隋朝统一的时间?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三)、贞观之治(板书)1、李世民登基(板书)、时间(板书)、年号、都城。(板书)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板书)3、结果(板书)、时间 627-649.(板书)、情况: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板书)提问:、李世民登基时间?年号?都城?、贞观之治

8、出现的原因?时间?结果怎样?(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四、小结:五、作业:1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具,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

9、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教学重点: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李世民登基时间?年号?都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间?结果怎样?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女皇武则天(板书)1、简介武则天(板书)2、评价武则天(板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板书)、措施、影响。(板书)提问:1、简介武则天?2、武则天称帝时间?年号?3、怎样评价武则天?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结合电影武则天抽3-5位学生讲故事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长发言,最后由教

10、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气氛活跃,但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太难。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具,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教学重点: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1、简介武则天?

11、2、武则天称帝时间?年号?3、怎样评价武则天?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二)、开元盛世(板书)1、唐玄宗即位(板书)2、开元盛世(板书)、原因(板书)、措施(板书)、任用贤能(板书)、整理财政(板书)、发展生产(板书)、废除酷刑苛法(板书)、倡导节俭(板书)3、结果(板书)4、齐读忆昔.(板书)提问:、唐玄宗登基时间?年号?、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起止时间?结果怎样?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唐玄宗?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唐玄宗的故事。学生齐读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

12、武则天、开元盛世的措施,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唐玄宗登基时间?年号?、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起止时间?结果怎样?

13、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板书)1、从三国到南北朝,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板书)2、科举制度的创立(板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板书)、科举制度的创立标志(板书)(二)、科举制度的发展(板书)1、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板书)2、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类、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录用。(板书)(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板书)提问:1、三国到南北朝实行什么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创立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3、什么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指谁?4、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

14、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有关科举制度的故事。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反思: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但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第四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及这些民族现在的名称;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与唐朝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课时安排

15、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1、三国到南北朝实行什么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创立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3、什么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指谁?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板书)1、吐蕃的生活环境(板书)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板书)、时间 七世纪(板书)、都城:逻些;建立者:松赞干布。(板书)3、文成公主入藏(板书)4、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板书)、尺带珠丹求婚(板书)、唐蕃会盟 823年 拉萨大昭寺(板书)提问:1、吐蕃生活的地方?是哪一个民族的祖先?2、统一吐蕃的时间?都城?统一者?3、尺带珠丹求婚的时间?当时皇帝是谁

16、?对象是谁?4、唐蕃会盟时间?地点?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结合电影文成公主抽3-5位学生讲故事回答教学反思: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气氛活跃,但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太难。第四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及这些民族现在的名称;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与唐朝

17、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1、吐蕃生活的地方?是哪一个民族的祖先?2、统一吐蕃的时间?都城?统一者?3、尺带珠丹求婚的时间?当时皇帝是谁?对象是谁?4、唐蕃会盟时间?地点?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二)、唐与南诏关系(板书)1、六诏的生活环境(板书)2、南诏政权的建立(板书)3、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板书)4、唐朝对南诏政权的影响(板书)、政治上(板书)、经济上(板书)、文化上(板书)(三)唐与回纥的关系(板书)1、回纥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板书)2、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板书)、回纥出兵助

18、战(板书)、经济文化交流(板书)、册封、联姻(板书)3、回纥改名回鹘 788年(板书)提问:、六诏的生活环境怎样?是哪些民族的祖先?谁被封为云南王?、唐与南诏的关系怎样?、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生活区域?、唐与回纥交往有哪些表现?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唐与吐蕃的关系?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唐玄宗的故事。学生齐读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但时间多,生字比较多,容易写错别字。第五课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

19、1、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情况;中外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名字。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有关唐朝长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想象诞生长安的盛况,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位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教学重点: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主题教学难点:唐朝频繁的外交与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区别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六诏的生活环境怎样?是哪些民族的祖先?谁被封为云南王?、唐与南诏的关系怎样?、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生活区域?、唐与回纥交往有

20、哪些表现?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遣唐使来华(板书)1、目的(板书)2、次数、人数(板书)3、代表人物(板书)4、作用(板书)(二)、鉴真东渡(板书)1、中日交往的使者(板书)2、贡献(板书)3、学习品质:不畏艰险,百折不饶精神(板书)(三)玄奘西游(板书)1、印度的古称(板书)2、玄奘西游(板书)、时间、目的(板书)、路线(板书)、贡献(板书)3、学习品质:不畏艰险、顽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板书)提问:1、日本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有何作用?2、中日交往的使者是谁?他有何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品质?3、印度的古称是什么?玄奘西游的时间?目的?路线?我们应学习他的

21、什么品质?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西游记有关唐僧的故事。学生分组讨论鉴真、玄奘的学习品质是什么?回答教学反思: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但对玄奘与唐僧的联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第六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政权及基本史实;了解宋辽、宋夏战和关系,理解战和的实质作用。2、过程与方法: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疆各族人民发展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步。教学重点:

22、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岳飞抗金教学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六诏的生活环境怎样?是哪些民族的祖先?谁被封为云南王?、唐与南诏的关系怎样?、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生活区域?、唐与回纥交往有哪些表现?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辽、宋、西夏的建立(板书)1、五代十国时期(板书)2、辽的建立(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都城、国号、民族(板书)、措施(板书)3、北宋的建立(板书)、建立时间、建立者(板书)、都城、国号、民族(板书)、陈桥兵变(板书)4、西夏建立(板书)、建立时间、建

23、立者(板书)、都城、国号、民族(板书)提问: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西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制作表格(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回答教学反思: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但对玄奘与唐僧的联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第六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政权及基本史实;了解宋辽、宋夏战和关系,理解战和的实质作用。2、过程与方法: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

24、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疆各族人民发展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步。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岳飞抗金教学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西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民族?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板书)1、北宋与辽的关系(板书)、澶州之战(板书)、时间、地点(板书)、作战双方、主要人物(板书)、结果(板书)、澶渊之盟(板书)、时间(板书)、内容(板书)、影响

25、(板书)2、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板书)、发动战争多次(板书)、议和:1044年(板书)(三)、南宋和金的对峙(板书)1、金的崛起(板书)2、金灭北宋、辽(板书)3、南宋建立(板书)4、岳飞抗金(板书)5、宋金议和:1141年(板书)提问:、澶州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地点?结果?、怎样评价澶渊之盟?金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生活区域?金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宋金议和时间?内容?影响?四、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岳飞抗金?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杨家将的故事。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26、抽3-5位学生讲一讲岳飞抗金的故事。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地点太多,民族名称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七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具有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

27、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澶州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地点?结果?、怎样评价澶渊之盟?金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生活区域?金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农业的发展(板书)1、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板书)2、耕地面积扩大(板书)3、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板书)提问:1、南方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二)、手工业的进步(板书)1、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南宋(板书)2、制瓷业发展 景德镇 青白瓷(板书)提问:南方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哪个被称为“瓷都”?主要生产什么瓷器? 、棉纺织业在南方兴

28、起在什么时候?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回答讲故事教学反思: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但对玄奘与唐僧的联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第七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具有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

29、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南方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哪个被称为“瓷都”?主要生产什么瓷器? 、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在什么时候?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三)、商业的繁荣(板书)1、原因(板书)2、表现(板书)、交子(板书)、出现时间、地点(板书)、目的、名称(板书)、影响(板书)、临安(板书)、国外贸易:广州 泉州 市砶使(板书)3、结果:经济重心南移(板书)、开始时间 三国时期.(板书)、速度加快:唐朝中期以后(板书)、定局:两宋(板书)4、表现(板书)、农业(板书)、手工业(板书)、商业、赋税(板书)提问:、商业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表

30、现在哪几个方面?、交子出现时间?地点?目的?南宋时称为什么?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哪两个?专门机构是什么?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时间?南移的过程怎样?南移的原因有哪些?南移的表现有哪些?四、课堂小讨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知识点不熟。第八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流行服饰、饮食、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文化娱乐,节庆风俗

31、等2、过程与方法:比较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在自己家乡传统的节日风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能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教学重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东京、临安的城市生活情况。教学难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商业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交子出现时间?地点?目的?南宋时称为什么?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哪两个?专门机构是什么?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时间?南移的过程怎样?南移的原因有哪些?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宋代衣、食、住、行变化(板书)1、两宋时,城乡居

32、民生活更加丰富(板书)2、具体表现(板书)、服装(板书)、衣料:麻布(主)-棉布(南宋增多)(板书)、服装样式(板书)、饮食(板书)、主食:南方 北方 (板书)、肉食:南方 北方 (板书)、食用油: 南方 北方(板书)炊煮燃料:(板书)、居住(板书)、住房条件(板书)、家具(板书)、交通工具(板书)、陆路(板书)、水路(板书)提问:1、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怎样?2、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当今家乡的衣、食住、行的情况。回答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

33、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八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流行服饰、饮食、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文化娱乐,节庆风俗等2、过程与方法:比较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在自己家乡传统的节日风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能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教学重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东京、临安的城市生活情况。教学难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1、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怎样?2、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

34、的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二)、城市生活剪影(板书)1、北宋东京(板书)、人口:100万(板书)、商业活动(板书)、店铺多(板书)、营业时间长(板书)、娱乐活动:瓦子 勾栏(板书)2、南宋临安(板书)、人口:100万(板书)、商业活动:“行” “团”(板书)、娱乐活动:瓦舍(板书)喝茶、品茶(板书)提问:、北宋东京城市生活情况怎样?、南宋临安城市生活情况怎样?四、课堂小讨论。宋代东京、临安城市生活情况异同?五、小结:六、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抽3-5位学生讲一讲当今家乡城镇生活的情况。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长发言,最后由老师归纳总

35、结。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第九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比较唐末到元朝建立时的历史形势,认识到元朝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元朝统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增强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实施的措施教学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北宋东京城市生活情况怎样?、南宋临

36、安城市生活情况怎样?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板书)1、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板书)2、12世纪时的蒙古(板书)3、铁木真统一蒙古干部并建立蒙古汗国(板书)、时间、地点(板书)、建立者(板书)提问:1、蒙古族的生活环境? 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板书)1、蒙古军队灭西夏、灭金(板书)2、忽必烈建立元朝。(板书)、时间、建立者(板书)、都城。(板书)3、元朝统一中国(板书)、灭南宋 (板书)、元朝统一中国 (板书)、文天祥抗元(板书)提问:元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元朝灭南宋的时间?统一中国的时间?有何意义?、文天祥抗击

37、的是哪一个民族?最后结果怎样?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抽12位学生讲一讲成吉思汗的故事。回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朗读过零丁洋抽12位学生讲一讲文天祥的故事。回答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浓。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记忆混淆。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只从一方面进行。第九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题)主备人 谢富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比较唐末到元朝建立时的历史形势,认识到元朝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元朝统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增强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实施的措施教学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 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提问:元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元朝灭南宋的时间?统一中国的时间?有何意义?、文天祥抗击的是哪一个民族?最后结果怎样?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三)、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板书)4、元世祖改革(板书)、政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