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 子 教 案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1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9.22/20144-1 室主任签字柳晓娟课题名称1.1 网络的概念与发展教学目的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掌握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掌握教学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描述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的连接2预习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3作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
2、四个发展阶段课后小结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通讯子网、资源子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讲 课 提 纲一、 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 1、新课导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为后续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打基础。 2、学习方法:以理解记忆为主,实践巩固为辅3、提问: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计算机网络的概念。4、概括总结同学们的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描述,引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二、本节授课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
3、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以及网络操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核心功能: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照逻辑组成来分类: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2)按照地理覆盖范围来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4、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l 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网络l 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网络l 按OSI/RM标准化的网络l 互联网络5、作业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 6、预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2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7/20146-1 室主任签字柳晓娟课题名称1.2计算机网络体系
4、结构教学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2了解OSI参考模型的划分方法与标准3掌握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2掌握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 1OSI参考模型的划分方法与标准2OSI参考模型的不足教学方法1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发展阶段2预习:TCP/IP参考模型4作业:OSI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课后小结1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的阐述与说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
5、型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不只一种:OSI、TCP/IP4OSI的不足。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几个阶段。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也知道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情况,那么大家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吗?引出新课:接下来要学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用来阐述与说明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模型:二、本节授课内容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用以说明或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相应的技术标准而给出的某种技术模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多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的技术模型有: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计算
6、机网络工作原理的逻辑(抽象)划分为六个子任务 1) 不同编码的同一 2)数据发送顺序的控制 3)数据传输过程的纠错控制 4)工作计算机主机的识别(主机地址信息的标识) 5)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路径选择) 6)二进制数据流的发送与接受控制3、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1)依据2中的六个子任务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分为六个层次,再加上一层负责计算机应程序协调的应用层,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2)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4、作业与预习:作业: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及功能 预习:TCP/IP参考模型课 时 授 课 计
7、 划 No.3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14/20147-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1.2 TCP/IP参考模型教学目的1了解TCP/IP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2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内容3掌握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1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内容2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TCP/IP参考模型个层次功能的理解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 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 复习:OSI单考模型2 预习:机械特性3 作
8、业: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及其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课后小结1 TCP/IP参考模型具备更强的实际应用价值。2 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3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7个层次的对应关系。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 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提出问题:我们实际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是不是就是OSI参考模型呢?答案是:否。由于OSI参考模型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使得他的实际应用收受到阻碍。而事实上网络体系遵循的实际标准为:TCP/IP参考模型。它对OSI参考模型进
9、行了改进,使得其更具实际应用价值,其也成为网络的事实标准。引出新课:接下来学习一下TCP/IP参考模型。二、本节授课内容1、TCP/IP参考模型四个层次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 1)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特性的相关处理 2)网络层:负责跨多个局域网或跨越局域网和广域网时的通讯,还有全局网络唯一地址的机制处理。 3)传输层:数据包的传输与传输纠错的处理。 4)应用层:负责数据封装与解封,数据会话处理、数据编码与应用程序的协调。 3、TCP/IP参考模型四个层次与OSI参考模型七层的对应关系 4、作业与预习:作业:1、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
10、及其功能2、TCP/IP参考模型四个层次与OSI参考模型七层的对应关系 预习:物理层机械特性。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4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16/20147-2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2.1 OSI物理层机械特性 教学目的1掌握机械特性的概念与内容2了解各种通讯线路的与设备结构的机械特性3常用通讯线路的接头与接口标准教学重点 1机械特性的概念与内容2双绞线的接头与接口标准教学难点1了解各种通讯线路的与设备结构的机械特性2掌握双绞线的接头与接口标准应用标准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
11、)25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2预习:电气特性与规程特性 3作业:机械特性的概念、双绞线的接头与接口标准课后小结1机械特性主要涉及通信线路的接头与接口的相关标准。2常见的通信线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传输介质3双绞线的接头与接口标准:RJ-45标准、T568A与T568B线序、直通线与交叉线 4.T568B线序: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提出问题:无论是OSI参考模型还TCP/IP参
12、考模型,都要设计到线路与通讯设备或主机的连接问题,那么通讯线路的接头与通讯设备的接口或主机的接口如何来规范的呢,这就是我们物理层中机械特性中要学习的内容。引出新课:物理层中机械特性二、本节授课内容1、机械特性的概念与具体内容物理层的机械特性基本就是这些传输线路的接头和对应设备端接口的标准。这里提到的设备端可以是主机、交换机或路由器,还可以是其他像Modem等连接设备,而接口和接头的标准主要涉及它们的形状、引线数目和排列次序等等。这些机械特性,显然是对相应线路和设备生产厂商的一种规定(必须如此生产),因此,其实就是一种协议,机械特性就是物理层协议的一个方面。需要再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层技术跟
13、物理媒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理媒体是具体的线路,而这些线路的技术标准和特性才是物理层技术。 2、常见通讯线路的接头与接口标准 1) 同轴电缆 细缆:BNC标准,直通接头与T形头 粗缆:AUI标准,收发器、收发器电缆 2)双绞线 双绞线的分类:屏蔽与非屏蔽 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七类等 RJ-45标准:RJ-45水晶头、RJ-45接口 T568B线序: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正线(直通线):线路两端都采用T568B线序 反线(交叉线):线路一端采用T568A线序,另一端为T568B线序 3)光纤 光纤分类: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单芯光纤与多芯光纤 FC光纤连接器、SC光纤
14、连接器、ST光纤连接器、LC光纤连接器 4)无线通讯介质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通信、激光通信4、作业与预习:作业:双绞线RJ-45标准:RJ-45水晶头、RJ-45接口 T568B线序: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正线(直通线):线路两端都采用T568B线序 反线(交叉线):线路一端采用T568A线序,另一端为T568B线序 预习:电气特性与规程特性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5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21/20148-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2.2 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教学目的1掌握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概念2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内容3区分
15、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4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的原理教学重点 1掌握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概念2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的原理3区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教学难点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 复习:机械特性、RJ-45标准2 预习:规程特性3 作业: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概念、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课后小结1 电气特性:接口引脚提供的电压范围和接口采用的信号类型2 功能特性:网络接口的引脚功能和信号的编码方式3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的
16、脉冲型号;模拟型号是连续的波形信号4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5. 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设备:调制解调器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物理层机械特性的概念、双绞线接头与接口标准、双绞线T568B线序。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物理层硬件的连接的规则与规范,那么我们线路路的电压、信号类型、线路引脚的功能又是如何统一与规范的呢?如果不规范可不可以呢,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下图:引出新课:如上的图说明,当通信网络中的电压、信号类型、引脚功能、数据编码等不能统一或规范的话,计算机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统一规范的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二、本节授课内容
17、1、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概念u 接口引脚提供的电压范围和接口采用的信号类型可归属于物理层的电气特性。u 网络接口的引脚功能和信号的编码方式,就属于物理层的功能特性。2、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的内容 1) 接口引脚电压的统一规定 2)接口引脚信号类型的种类与相互转换 3)接口引脚的功能规范 4)数字信号的编码与模拟信号的编码规则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数字信号是离散的脉冲型号;模拟型号是连续的波形信号。2)模拟信号主要应用与电话与电报通信系统,数字信号主要应用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传送。4、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采样、采样量化、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
18、转换为模拟信号:采用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等方法将数字信号在模拟信号中载波传输。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转换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5、作业与预习:作业:电气特性与功能特性概念模拟信号与数字型号的区别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原理 预习:物理层规程特性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6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28/20149-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2.3 物理层规程特性 教学目的1掌握规程特性的概念2了解规程特性的主要内容3掌握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与复用技术教学重点1掌握规程特性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与复用技术教学难点1常用的数
19、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与复用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2预习:计算机局域网3作业:规程特性的概念、重用的同步与复用技术课后小结1 规程特性:规定(单段)链路上数据传输的方法、过程或步骤。2 规程特性的内容:规程特性可以包括下面三方面的技术: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复用技术3 数据传输方式:并行与串行4 同步技术: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5 复用技术:频分、时分与波分复用技术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提出问题:
20、我们知道了物理层硬件的连接的规则与规范,我们也知道了线路路的电压、信号类型、线路引脚的功能规范,我们的数据再计算机网络是成串传输还是成排传送呢、还有就是网络中两台通讯的计算机如何把握彼此发、收数据的时间以及如何让多路信号再同一条线路上重送呢?这些问题就将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出新课:即物理层技术里面的 规程特性二、本节授课内容1、规程特性的概念规程特性:主要规定(单段)链路上数据传输的方法、过程或步骤,常常涉及不同功能的各种动作或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2、规程特性的内容 规程特性可以包括下面三方面的技术(这是个人建议性的技术归类):1)数据传输方式2)同步技术3)复用技术 3、数据传输方式
21、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2)通信交互方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4、同步技术: 1)概念:是指通信的发送方的发送速率(或发送进度)跟通信的接收方的接收速率(或接收进度)相一致(或相匹配)的状态。即通信双方收发步调相一致。 2)分类: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5、复用技术: 1)概念:为了更好地利用信道资源,特别是那些网络主干道上的信道,必须能让来自多个发送方的信号都能在该信道上传输。 2)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与波分复用6、作业与预习:作业:1)数据传输方式2)同步技术3)复用技术 预习:计算机局域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7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0.30/2
22、0149-2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1局域网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局域网的分类2. 了解局域网体系结构3掌握主要的局域网技术教学重点主要的局域网技术教学难点主要的局域网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物理层技术2预习:以太网3作业:无课后小结1 局域网分类:随机接入局域网、受控接入局域网2 局域网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3 主要局域网技术:传统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虚拟与无线局域网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物理层技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
23、特性。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技术-物理层技术,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开个头,通过第前面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局域网开始的,所以说局域网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端,所以我们下面的学习就见围绕计算机局域网来展开,我们将通过对计算机局域网的技术了解与剖析来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引出新课:计算机局域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局域网概述计算机局域网,是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对计算机局域网进行分类中,覆盖范围约在1千米以内覆盖范围最小的一种计算机网络。2、局域网的分类按照局域网中主机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将计算机局域网大致分为:随机接入
24、的局域网、受控接入的局域网。 3、局域网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2)物理层4、局域网网络接口卡 局域网上,主机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专门的硬件电路板。成为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5、主要局域网技术 传统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虚拟与无线局域网等。6、作业与预习: 预习:计算机局域网-以太网技术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8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4/201410-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2 传统以太网教学目的1掌握传统以太网的概念2传统以太网的分类3. 掌握传统以太网的主要技术教学重点掌握传统以太网的主
25、要技术教学难点 传统以太网的种类与主要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 复习:局域网2 预习:高速以太网3 作业:以太网的通讯原理描述 课后小结1 传统以太网概念:数据率只有100Mbps的早期以太网2 传统以太网种类: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3 传统以太网的主要技术:拓扑结构、通讯原理CSMA/CD、争用期T、帧长度等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局域网分类、局域网体系结构、NIC。引出新课:今天学习一个最常见的局域网:传统以
26、太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传统以太网传统以太网,一般是指那些数据率只有10Mbps的早期以太网,更多时候称他们为低速以太网。2、常见的几种传统以太网 总新型以太网: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 10:10Mbps;Base:基带信号传输;5:粗缆;2:细缆;T:双绞线;F:光纤; 传统星型以太网 3、传统以太网的主要技术1)主机通讯技术:MAC地址 2)拓扑结构 主线型、星型、环型、网型3)介质访问控制技术: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4)争用期T5)帧长度;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帧长度至少为64
27、字节6)以太网的帧格式7)以太网的广播6、作业与预习:作业:介质访问控制技术: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以太网的帧格式预习:高速以太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9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11/201411-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3高速以太网 教学目的1了解快速以太网2掌握快速以太网的具体技术3了解千兆以太网4了解千兆以太网的具体技术教学重点1掌握快速以太网的具体技术2了解千兆以太网教学难点1快速以太网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
28、容、要求:1复习:传统以太网2预习:交换式以太网 3作业:什么是快速以太网。课后小结1快速以太网的概念:100Mbps速率的以太网。2快速以太网的具体技术: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T2、100Base-FX3千兆以太网:1000Mbps速率的以太网、常见的以太网技术4千兆以太网的具体技术:1000Base-X、1000Base-T、1000Base-TX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传统以太网。引出新课:快速以太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快速以太网习惯上人们将100Mbps数据传输率的以太网称为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995年I
29、EEE802委员会制定了快速以太网的国际标准,编号是802.3u。2、常用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1)100Base-TX:UTP双绞线、4B/5B编码、100Mbps2)100Base-T4:UTP双绞线、8B/6T编码、100Mbps3)100Base-T2:UTP双绞线、PAM5*5的5电平编码、100Mbps4)100Base-FX:光纤、4B/5B编码、100Mbps 3、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也成为吉比特以太网,一般将数据传输率1000Mbps的以太网,成为千兆以太网。4、具体的千兆以太网技术: 1000Base-X、1000Base-T、1000Base-TX。5、作业与预习作业:什么是
30、快速以太网、常见的以太网技术预习:交换式以太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10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13/201411-2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4 交换式以太网教学目的1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2了解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3了解交换机的地址学习方法4了解全双工以太网概念教学重点1了解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2了解交换机的地址学习方法教学难点1了解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2了解交换机的地址学习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高速以太网2预习:虚拟局域网和
31、无线局域网3作业: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交换机地址学习课后小结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转发传输。2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存储转发、直通式转发、无碎片直通转发。3交换机的地址学习方法:MAC地址学习、MAC地址表4全双工以太网:数据通讯交互方式为”全双工”方式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高速以太网。引出新课: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交换式以太网概念以交换机为中心连接起来的以太网称为交换式以太网。2、交换机的数据转发 1)交换机的工作层次:数据链路层2)交换机的数据转发过程 3、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存储转发、直通式转发、无碎片直通式转发4、交换机的地址学习
32、1)MAC地址学习 2)MAC地址表 5、交换式以太网的冲突域与广播域 1)交换式以太网的冲突域 2)交换式以太网的广播与广播域6、全双工以太网 可以实现全双工交互通讯交互方式的以太网,成为全双工以太网。7、交换式以太网扩展8、作业与预习作业: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交换机地址学习预习: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11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18/201412-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5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教学目的1掌握虚拟局域网的概念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概念3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组成原理教学重点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组成原理教学难点
33、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组成原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交换式以太网2预习:令牌网3作业:课后习题(8)课后小结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连接到同一交换机上的主机划分的局域网2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才有无线通讯设备连接而成的局域网3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组成原理(略-见讲课提纲)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交换式以太网。引出新课:之前讲的以太网基本上都是一个交换机所连接的计算机形成一个局域网,而现实应用当中,可能需要将同一个交换机上计算机分成不同的局域网,我们就称之为虚拟局域
34、网;前面所讲的局域网都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线路作为传输媒体。然而再现实中有时可能没有铺设物理线路的条件,如果仍然要组件局域网络,那就需要采用无线传输媒体,这样的局域网我们称之为无线局域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虚拟局域网概念人们将统一交换机上的各个局域网成为虚拟局域网。2、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一般将采用无线通讯设备和无线传输介质连接形成的局域网称为:无线局域网。 3、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接入方式 1)对等模式 2)AP接入模式 3)桥接模式 4)连接无线AP和有线网络5)桥接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4、作业与预习作业:课后习题(8)预习:令牌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12 第节班级 3,4会计14
35、(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25/201413-1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3.6令牌网教学目的1了解令牌环网标准2了解令牌环网数据传输3了解令牌环状态与实例教学重点了解令牌环网数据传输教学难点了解令牌环网数据传输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2802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复习:无线局域网2预习:广域网3作业:无课后小结1令牌环网标准:受控接入2令牌环网数据传输:信息振、令牌帧、和异常终止帧。3令牌环状态与实例(略-见讲课提纲)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无线局域网。引出新课:之再局域网领域,除了前面
36、的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还有一个令牌网。然而郁郁其相对昂贵的价格和组网的不方便,已在激励竞争中被淘汰了,虽然如此,令牌网曾经已在局域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一开始在网络性能上还高于早期以太网。二、本节授课内容1、令牌网环网标准 令牌环网上传输的数据单位也是帧,格式跟以太网帧不同。 令牌环网(的主机)属于受控接入方式。 传输媒体多采用四类的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四类屏蔽双绞线STP。 能达到16Mbps的速度。2、令牌环网数据传输 信息帧:就是一般的装有数据信息的帧。 令牌帧:其实是没有数据信息的空壳帧。 异常中止帧:是用于清除线路信息的特殊帧。 3、令牌环状态 令牌环网上有某台主机没有开机运行,令
37、牌环网会自动跳过该主机。 令牌环网上某主机运行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令牌环网的数据通信。4、令牌环网实例 主机没有直接连到主环路上,而是连到了多站访问单元(Multi-Station Access Unit,MSAU)的连接设备上,MSAU相互之间再连成一个主环路。5、作业与预习作业:无预习:广域网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o.13 第节班级 3,4会计14(二) 授课人文继权日期周次 11.27/201413-2 室主任签字课题名称4.1 ARPANET网络教学目的1掌握ARPANET网络的组成2掌握ARPANET通讯3. 了解ARPANET分组交换数据报服务教学重点1掌握ARPANET通讯2
38、. 了解ARPANET分组交换数据报服务教学难点 掌握ARPANET通讯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案例教学法课堂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238032作业、复习内容、要求:1 复习:第三章局域网2 预习:X.25、帧中继网3 作业:无 课后小结1 ARPANET网络组成:IMP(PSN)、远程电话线路2 ARPANET通讯原理(略)3 分组交换和数据报服务(略) 讲 课 提 纲一、教学组织和新课导入复习:局域网。引出新课:第三章的局域网主要讲述较小范围内的主机间数据通讯方式。本章讲的广域网则是用于远距离数据通讯的网络,广域网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让让相距很远的各主机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传输。二、本节授课内容1、ARPANET的组成 IMP(分组狡猾节点PSN)。 56kbps速率的公用电话通信线路。 主机与主机通信协议。2、ARPANET通信 采用数据报服务的分组交换技术。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对数据分组的传输不采用固定路径且采用最大能力交付。 将ARPAN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