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二、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的全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过程分为一下五个环节进行:(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合作交流,研讨释疑。(四)应用反馈,展示效果。(
4、五)深化提高,拓展升华五、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师生共同欣赏优美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情境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到鸟岛参观的愿望。让学生观察图意,获得数学信息。纵观全课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成功的引入了新课,也为后面“用”和“拓”两个环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使正堂课的环节环环相扣,在情景中自然展开。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释限乘68人的意思。这样,有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接着,让学生解决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坐下问题,自然而然地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5、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研讨释疑:学生反馈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规范学生语言,小结方法。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的方法是正确的,都要予以鼓励,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接着,让学生解决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不能坐下问题,让学生时刻想着限乘68人这一人员限定条件,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方法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引出“第一条船还能上几人?”和“二(3)班还剩几人?”的问题,有了前面加法的铺垫,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首尾照应,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验证了猜想,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
6、乐趣。第四个环节,应用反馈,展示效果:在此环节中我用多媒体出示“鸟岛夕阳西下图”,并设计了“送鸟儿回家”(连线)和“买票接力赛”两个练习,前者意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后者实现了练习的“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第五个环节,深化提高,拓展升华:数学的教学不能离开生活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设计从鸟岛回来的乘船方案,更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乘船方案,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
7、)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的全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
8、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要去鸟岛游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91页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观察图意: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限乘68人,二年级共四个班分别有23、31、39、32人)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2、提出问题一: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坐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3+31)3、如何计算23+3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出结果。三、合作交流,研讨释疑1、学生反馈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教师适时点拨,规范
9、学生语言,小结方法。3、提出问题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不能坐下?提示:“限乘68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自行完成。4、提出问题三、四:“第一条船还能上几人?”和“二(3)班还剩几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反馈口算方法。四、 应用反馈,展示效果:多媒体出示“鸟岛夕阳西下图”。1、 练习“送鸟儿回家”(连线)2、 “买票接力赛”五、 深化提高,拓展升华1、设计合理的回家乘船方案全班交流,教师指导。2、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计算向来是学生最容易掌握,又最觉得枯燥的内容,如何使这节计算课不单单只是计算,如何让学生上得既开心又掌握好知识,
10、这是我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课一开始就用动听的鸟叫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接着因着去鸟岛游玩而出现的乘船搭配方案,因船的限载进行计算,调整。课上下来,觉得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参与非常积极。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因此,本节课的原意是在学会笔算的基础上,学会一种或者几种新的口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反思这节课,我感触颇深。 感触之一:真是不简单。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学习,没想到他们想出了那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感到很震惊,孩子的思维的确是很广阔的,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喜欢的方法,鼓励他们大
11、胆尝试,确实做到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节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 感触之二:最后还是有点遗憾。 本堂课的原意是让学生在已经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在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后通过比较得出: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减速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但教学下来,学生似乎对这一新方法并不感兴趣,仍然执著地使用笔算这一方法,哪怕我在课前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新方法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或许笔算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大家已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看来,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郭宝宁2012年5月14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