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抽象,学生初次学习分数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
2、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3、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教学用具: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和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周末小明和小红去野外郊游,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出示例一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学生说出每种食品的数量)师:这些好吃的怎样分才能让他俩满意呢?生答(板书:平均分)师:那什么叫做“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得几瓶?(2瓶)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结合学生的交流,
4、自然引出“半个”。启发:同学们发现,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这两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整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呢?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揭示课题: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野餐时分食物的情境,一方面能有效唤醒他们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为初步认识分数作好适宜的认知铺垫;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在表达平均分结果的过程中体会到:有时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从而引发扩展数概念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分数的内在动机。】二、 建构1、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1) 教学例1直观感
5、知,初步认识。出示蛋糕,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半个)“半个”是其中的几份?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来表示。(在蛋糕图中的1份上板书1/2)追问:这一份(指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指2份中的另一份)呢?(在另一份上也板书1/2)明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写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上这个1/2怎么写?我们写1/2的时候,先用尺子画一条横线,这条横线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就在横线的下面写2,要是表示2份中的1份,我们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谈话: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指
6、着板书)中间的短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2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1叫分子。读法:这个分数我们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提问:小明和小红各得多少蛋糕?现在你知道用哪个数表示吗?回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设计说明:“半个”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则是这一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结果。借助直观演示,能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这样处理,体现了对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建构方式的准确把握。】(2)教学“试一试“动手操作,扩展认知。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或长方形纸),提问:你能表示出这张纸的1/2吗?自己折
7、一折、涂一涂,并和同学交流。交流:你表示的1/2是怎样折的、怎样涂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折法、涂色部分,呈现不同的方法。)追问:每张纸上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几分之几?谁的1/2?比较: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正方形的1/2?结合学生的交流,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在互相交流。学生尝试操作后,指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1/8追问:通过上面的操作,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
8、: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设计说明:折一张正方形纸的1/2,可以有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折法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利于帮助它们建立关于1/2准确而清晰的表现,并为继续认识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由认识1/2到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是分数外延的扩展。这样的扩展既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又能使他们已有的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得以及时巩固。】2、 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1) 做“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这个图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
9、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2) 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各自判断后,讨论:都分成了4份,为什么有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4来表示,而有些却不能呢?指出: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才是这个图形的1/4。【设计说明:“想想做做”第1题,在交流中重点关注“图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属性;第2题提供了1/4的正例和反例,有利于通过比较和判断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必要条件。】3、 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1) 教学例2.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
10、1/2和1/4。 提问:它的1/2怎么折?(对折一次)它的1/4怎么折?(对折两次)追问:都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一张涂色表示的是它的1/2,另一张涂色表示的是它的1/4?指出: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交流: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板书:1/21/4)你能比一比,在课本上填一填吗?指出:可以比较涂色部分,看出1/2大于1/4;也可以这样想,把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分成2份比分成的4份的份数少,每份就大,所以1/2大于1/4。进一步要求:再拿出一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学生比较后,讨
11、论:通过上面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2) 做“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根据份数的含义在图中涂色,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涂,再要求他们借助直观比较大小。【设计说明:例2既是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又是对几分之一含义的进一步认识。在比较分数大小前,都先让学生在图形里表示出相关的份数并交流操作时的思考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教学意图,即,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三、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并交流填写分数时的思考过程;再要求他们结合图形比较1/3与1/6的大小。讨论:从图上看,几个1/3是1?1里
12、面有几个1/3?你还能想到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了解题意后,启发:如果把黑板的整个版面平均分成2份,那么科学天地大约是这样的几份?要想估计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可以怎样想?强调:如果把整个版面平均分成2份,那么科学天地大约占其中的1份;如果把整个版面平均分成4份,那么艺术天地大约占其中的1份。3、 做“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在长方形中表示出种番茄的部分,再要求他们在长方形中依次表示出种黄瓜和辣椒的部分。 追问:从图上看,种的黄瓜和辣椒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4、做“想想做做”第7题。提出要求: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到的分数吗?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也可以先由教师举出一些例子,再引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例如:把一根跳神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人吃,每人分得这个西瓜的1/4。学生交流后,指出: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你有数学眼光,一定还能发现更多的与分数有关的例子。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板书设计: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平均分:4个苹果2个 2瓶矿泉水1瓶 1个蛋糕半个怎么表示“半个”?1/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1/2的各部分名称: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