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用具】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老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当你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
2、鸟儿、汽车、运动员以及所有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都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学会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新课教学1.长度老师组织学生先凭视觉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然后亲自测量,得出凭视觉判断并不可靠,要进行测量。紧接着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换算关系。2.长度的测量出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板,并让学生观察,完成下面的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2.它的量程(即测量范围)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在认识刻度尺、三角板后。让学生用手边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老师巡回指导。教师从学生中找出在使用刻度尺时错误的操作,进行展示,让学
3、生们进行纠正,然后教师示范归纳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后续介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累积法、滚轮法等,从而让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拓宽与积累。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老师讲解时间的国际单位、符号及相应的其他单位,让学生掌握相邻单位的换算。展示秒表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秒表的使用方法。紧接着,给学生讲述生活中常见的时间,让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练习用秒表测量时间。4.误差老师首先讲解误差的含义,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讲解完误差的原因之后,要对误差与错误加以区分。让学生明白误差是不可避免,必然存在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不认真、方法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是可避免的。(三)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进行总结所学的内容,老师后续对其进行补充完善。1.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2.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3.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四)课堂练习给出3道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后面附有2个小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业】【板书设计】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2. 长度的测量3.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4. 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