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建四中 袁晓臣 分析教材: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式”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小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一次更大的提升,是分式变形的依据,更是今后学习分式的约分、通分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教材的处理: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段学过的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2)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其有更深的理解。3)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性质”的运用,再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其掌握“性
2、质”的运用。4)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应用此性质进行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 了解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数学思考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探
3、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难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五: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活动2 类比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活动3 初步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活动4 练习巩固 小结评价 布置作业从分数的变形着手,为类比学习新知做铺垫。猜想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例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归纳、梳理本节的知识和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问题(1) 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2)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3)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得较好;(2) 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是否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段学国的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活动2 问题(1) 如何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2)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
5、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为:其中A,B,C是整式。学生归纳以下要点: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变换;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 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述新知识;(2) 学生对“性质”的运用注意事项是否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做到的。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类比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活动3问题例2填空:(1)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然
6、后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并知道学生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灵活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让学生总结出解题经验:对于第(1)题,看分母如何变化,想分子如何变化;对于第(2)题,看分子如何变化,想分母如何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 学生能否紧扣“性质”进行分析思考;(2) 学生能否逐步领会分式的恒等变形依据(3) 学生是否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例2是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让学生研究每一题的特点,紧扣“性质”进行分析,以期达到理解并掌握性质的目的。活动5问题(1)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 运用分式基本性质时的注意事项;(3) 经历分式基本性质得出的过程,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受到什么启发?布置课后作业:第11页第4题、第12页第12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理顺思维。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理解;(2)学生能否从获取新知的 中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方法。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活动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等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积累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