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吴志壮一、教学目标1 、熟记 鲁迅的有关知识2、 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3、 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4、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三、教学用具:1、多媒体材料:(1)课文朗读视频;(2)有关图片。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导引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歌曲童年,悦耳动听的歌曲创设情境,一曲欢快的歌曲将我们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本
2、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 今天我们将走近鲁迅的童年,感受他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介绍(三)正音正字(四) 观看视频,听范读,感受那段难忘的时光。(五) 整体感知:1、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文章是按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来记叙的 2、找出这两部分的起止段落及中间的过渡段 (六)朗读读百草园部分。1、找出最能概括百草园特点的一个两个字。 (参考:乐园)小组讨论:之所以称百草园是乐园,是因为这里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这些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 概括,板书:乐景、乐事、乐闻)齐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绘百草园的乐
3、景的? 师生共同赏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无限乐趣。” 学生自由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感官角度;植物动物角度;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 从作者的写景方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总结写景方法:前提是仔细观察 1、从多种感官角度: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形象、生动。 3、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1)百草园的相关图片(在分析课文时超链接显示);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色彩:( )的菜畦 ( )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 ) 油
4、蛉在这里( ) 蟋蟀们在这里( )形态 :( )的黄蜂 ( )的叫天子 形状 :( )的石井拦 ( )的皂荚树(七)、第二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的百草园是不是无趣的?(1)找出描写冬季百草园的段落,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雪地捕鸟 (2)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请几个同学表演。 要求:一人朗读课文,一人表演动作; (主要表现出以下动作: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住等。) 其它同学观察表演者动作,用动词进行描述。(八)、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写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表观点 总结:美女蛇的故
5、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九)、小结课文 这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文章的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生活,学习的重点是第二段生动、准确的景物描写和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动作描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十)作业布置:1 、背诵第二自然段2 、 练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选一处喜欢的景物,进行写景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导入:儿时的百草园是乐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令人赏心悦目,雪地捕鸟的乐事趣味无穷,美女蛇的
6、乐闻又令人好奇不已,如此乐园,怎舍得离开呢?今天我们要去感受鲁迅童年的另一段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 (图片展示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思考:1、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 2、“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初次见到三味书屋的感觉。提示:第10段和第17段的描写。 枯燥,乏味但不乏乐趣(后花园可以自寻乐趣)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
7、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教学有方)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严而不厉,严而可亲)你喜欢寿镜吾老先生吗?为什么?学生发言3、你觉得作者喜欢寿镜吾老先生吗?但是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专心听老师讲课?体现在哪些语句?试找出。写读书情境的段落,第17段作者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老师举生活实例说明他和寿老师的关系很好 引导学生,作者批判的是不合理的封建教育制度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思考:作者写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想回忆其中的快乐,还是想批判当时的痛苦?四、积累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五、小结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六、作业布置: 课外练笔:查找相关资料,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