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 探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段冬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初探内容摘要:如何花更短的时间,达到更高的效率?文章针对高中作文现状初步探究了一些粗浅的做法以求教于方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启发学生认识生活;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词: 现状 有效性 人文精神 审美情趣 关注现实 认识生活 表达能力 创新思维一、高中作文现状有人说当前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有的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
2、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基于以上情况,作文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乎,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父母伤亡的故事。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纷纷亮相。为了歌颂老师则“五个一”齐登台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
3、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些陈词滥调,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作文教学步入误区,写作困惑着老师和学生。教师说:作文难教,方法讲了作文改了,收效甚微;学生说,作文难写,每次作文都是痛苦之极,苦于没啥写,只有东拼西凑,文不对题,瞎编胡造一通。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几年,可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依然难以落实。高考作文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因而,如何针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无疑成为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想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就必须
4、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的僵化模式,使学生作文不再是生搬硬凑,不再是教师控制下的单调、呆板应试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学生成为作文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说想说的话题,真正把作文教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个人认为,应该从下面三点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作文、认知、心理共同发展。二、有效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要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爱国家,国家在他作文中则繁荣
5、昌盛;学生爱民族,民族在他作文中则兴旺发达;学生爱自然,自然在他作文中则美不胜收;学生爱生活,生活在他作文中则丰富多彩;学生的人文精神往往会在不经意地从他的作文中折射出来。事实证明,心地狭窄,冷漠无情,鼠目寸光,卑微猥琐者写出的文章一定是苍凉枯燥,格调低下,无病呻吟,令人伤感;而胸罗广宇,目光深邃,豁达大度,激情洋溢者写出的文章则一定是高屋建瓴,深沉丰满,情调高尚,发人深省。即所谓的“文如其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使他们具有大爱之心,关爱生命,关爱自然;使他们具有大容之量,容天地万物,容人间万象;使他们乐于奉献,甘
6、于牺牲,最终成为至善至爱之人,当是作文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还应该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广阔的美育天地来,让他们亲身领略美的无限风光,探求美的无穷境界,获得美的营养,陶醉于美的怀抱。用审美情趣这把钥匙去打开他心灵的大门,萌发他心灵的火花,激活他全部的感官,并以之来审视周围的一切。这样,他就会发现他生活的空间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他看到的天空是阳光灿烂、彩云飘逸、星光闪烁、月色明媚;他看到的大地是树木葱笼,香草遍地,鲜花簇拥,百鸟和鸣;他仰首是鹰击于长空,他低头是鱼翔于浅底;他极目是青山巍巍,他放眼是绿水莹莹。同时,他也会在有意无意中发现,生活中有美即有丑,而美总是战胜丑;有正就有邪
7、,而正总是压倒邪;有是就有非,而是总是湮没非。有了这样的感知,他就会感到眼前永远是一片光明,永远是一派生机。而他的心灵就会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净化,情操就会得到陶冶,人格就会得到提升,个性就会得到张扬,他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社会观也就能摆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得以突破重重障碍,赢来一片崭新的天地。(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启发学生认识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教师应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8、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生活美、人性美的表现,也会折射出生活的真谛,“一滴水里看世界”“细微之处见精神”。 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我们不能总是围绕高考转,不能让那些美其名曰检测学生人文素养而实际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牵着鼻子走,应把作文的重心放在关注现实上,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启发,进而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的思想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希望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盼望获得老师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
9、活实际,从反映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做人、鼓励学生创新等角度设计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作文。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作文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让他们积极思考社会生活。 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形象。叶圣陶曾经指出:“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鲁迅也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老舍更是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让学生“向生活要作文”就必须先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观察的习惯,更不是笼统的看,而是要细致
10、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看,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全面的认识事物。苏东坡有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生活,对生活产生兴趣,充满热情,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只有将感情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看到人性的真、善、美,这也是俗话常说的“功夫在诗外”。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就决不会是枯燥无味了,甚至还可能会是其乐无穷。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又无从下笔,也是因为认识能力低,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被表面形象所蒙蔽,该有的感受体会不到,更无从全面地反映事物,笔下的内容当然肤浅、淡而远味了。只有具备一定的认
11、识能力,才能透过形象看清事物本质,才能较好地整体把握观察对象。苏霍姆林斯说过:“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认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认识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作文教学的必然之路,但我们是必须让学生对一切“有话可说”,能“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好”才成。所以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才会有想说的冲动,才能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中找出珠子。(三)、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12、,是高中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要重视学生作文立意、谋篇布局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立意能力,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的观点)的能力。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时,要正确处理好中心、内容、思想感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达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是谋篇布局能力的要求,学生谋篇布局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作文表达的效果,往往需要采用记叙、说明、描写、
13、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高中阶段的作文表达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一是可以避免表达上的单一性和平面性,以尽力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二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淡化文体界限,使书面表达服从主体内在的需要。表达能力最终要落实到语言层面,因此,课程标准对语言表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事实上,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水平问题,它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情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 朱光潜 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14、,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而且,教师在批改时常常采用“纠缪法”(即专找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态度上,要求积极参与;从人数上,要求人人参与;在过程上,要求全程参与;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参与,如学生自我修改、学生相互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发展学生的多元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理
15、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或扼杀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创新思维,克服学生作文思想内容上的消极定式。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入手,积极鼓励学生对作文的思想内容进行逆向和多向的思维,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促使学生在作文的思想内容上保持独特的价
16、值观和审美观。要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由“求同”趋向“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让学生获得多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在教学中,要大胆舍弃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营造气氛,诱发创新热情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标新立异,学生就能够写出一篇篇极富个性、特色的文章来!参考文献:1.郭根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对比分析高中语文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发展研究,2007。3.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读与写杂志,2007。8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