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选C。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出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形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老马识途靠
2、气味识别,为化学信息。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解析:选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4(2011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B正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C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基础,其反馈的
3、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正反馈的结果与负反馈相反,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5在制作生态瓶,探究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尽可能多地放入小动物,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B瓶内应注满水,并放入足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C瓶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为使瓶内有适量的分解者,可以加入少量河泥解析:选D。A项中应放入适量的小动物,因为放入小动物过多,生态瓶中的生产者不能充分满足其能量的需要。瓶内应放大半瓶水(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并放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放入少量河泥,使生态瓶中存在分解者。6(思维拓展题)如图是
4、一个小生态缸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保证生物生存的两项外界条件是_。(2)生态缸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这个生态缸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为它既有_,又有_。(3)生态缸内放入金鱼藻的目的是_。(4)生态缸内白天空气成分中_含量相对较高,夜间空气成分中_含量相对较高。(5)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低,原因是_。解析:(1)该生态缸在一定的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必须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物生存还需要适宜的温度。(2)该生态缸内有鱼、金鱼藻等生物,还有光、水等无机环境,因此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必须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才能被消费者
5、利用。另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释放O2供呼吸作用利用。(4)白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使空气中O2含量相对较高,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使空气中CO2含量相对较高。(5)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自我修复能力较低。答案:(1)光照和适宜的温度(2)生物群落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3)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和O2(4)O2CO2(5)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下列何种层次中进行()A个体 B种群C生态系统 D以上三项均可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广泛进行,可发生在个体间、种群、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2(2
6、011年陕西汉中高二检测)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以上事实说明()A生命活动必须依据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解析:选B。狼和兔属于种间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调整种群的数量变化。3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但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
7、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解析:选D。无线电波属物理信息,所起的作用不可能具有性别的差异性;趋化性是行为,但并非所有的昆虫都能趋向于同一种化学物质;阴雨天气是昆虫的不良环境条件,昆虫不可能趋向这样的环境;雌雄昆虫通过性外激素相互联系。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解析:选D。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以降低害
8、虫种群密度。植物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光属于物理信息。“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在其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来说却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虽然2,4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
9、信息等;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都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解析:选C。黄麻南种北移,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
10、利用。7下列不属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是()A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相对平衡B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C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并且有一定的食物网D各种群处于增长型,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大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指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或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每个种群的生物数量基本相对稳定。8某同学依据下列四项设计生态瓶,其中不合理的是()A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以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C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物质的联系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解析:选A
11、。主要考查设计生态瓶的实验。设计的生态瓶应该是封闭的,只有这样才能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9(2011年河南信阳高二检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的原因包括(多选)()A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B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C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解析:选AB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越多,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了,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10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12、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解析:选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只会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是保持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而不能使稳态进一步提高;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只有适当增加其数量,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11有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成熟的但是尚未交尾的雌性蚕蛾放在南北相距50多米的A、B两地,然后将一只成熟的雄性蚕蛾放在A、B两地之间连线的中点C,如图所示。实验时候的风向是北偏西风
13、。请预测这只雄性蚕蛾飞行的方向最可能是_,判断的理由是_,雄性蚕蛾的这种表现说明昆虫之间可以通过_来传递信息。解析:C点为雄性蚕蛾所在地,A地雌性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经北偏西风的传送被雄性蚕蛾接受,雄性蚕蛾能够根据风向的特点,径直往A所在方向飞行。答案:向北雌性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通过风传播,被雄性蚕蛾感知化学物质12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质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1)材料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信息,而不是 _信息,不是由视
14、觉引起的。(2)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解析:(1)雌蚕蛾释放的性引诱剂是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用来传递信息,所以应属于化学信息;虽然雄蚕蛾看得见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雌蚕蛾,却无动于衷,说明不是物理信息。(2)雌蚕蛾通过性引诱剂吸引雄蚕蛾前来交尾,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答案:(1)化学物理(2)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13(实验探究)某同学做了一个探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他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内放入适量的水和河泥,水中养了几条小鱼和适量的水藻,然后把瓶口密封,制成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1)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2)瓶内的小鱼能较
15、长时间生存的原因是_。(3)水藻生活所需要的矿质养料来自_。(4)绘出瓶内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生物因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并为之提供O2,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CO2,而分解者则分解水藻、鱼粪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而使该生态系统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正常流动,必须源源不断地供应能量。答案:(1)把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2)水藻为鱼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3)河泥中的腐生性微生物分解的鱼粪等有机物(4)如图所示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