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43KB ,
资源ID:57569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7569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7-谈中国诗优化设计-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中语文-7-谈中国诗优化设计-大纲人教版第5册.doc

1、7谈中国诗文章中说“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参考答案 由原文可知,“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因此说“中国诗是早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成熟的四言诗是诗经,诗经的出现,满足了先秦时期人们抒情的需要,而以屈原为代表的个体创作者发展了楚地民歌创设的“骚体诗”则进一步充实了抒情诗的内容。随着表达情感的需要,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发展。最早成熟的五言诗是东

2、汉时期产生的“古诗十九首”。以后,五言诗得到了极大发展,到唐朝而至巅峰。在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时候,更有利于抒发情感,更加先进的体式近体诗在唐代形成,并在诗人们的广泛采用中迅速成熟,即“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形式上仅沿袭前朝,“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文中“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试举例说明之。提示 1.温庭筠“致力填词第一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望江南)

3、2.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3.王维山水田园诗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4.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1.正音应读 不读蘸水 砧板 坚贞 侦察 装帧 鸩毒 拯救 2.词语释义歆羡():羡慕。僭称():超越等级身份的冒称。口碑: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无可适从:没有主意,不知道怎么办。赧然():形容惭愧的样子。素不相能:一向合不来。素,一向,平素。能,和睦。3.多音字的分辨钥 辟塞 露 炮 脯 同步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

4、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

5、难于理解。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小的根本原因。解析 B项出自第一段,而第一段内容主要写中国诗的篇幅短小,不涉及深奥难于理解的内容。答案 B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解析 D项并非“明扬中国诗的长处,暗讥西洋诗歌的弊端”,而是写中国诗与西洋诗都讲究诗歌的暗

6、示。答案 D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

7、?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西方戏剧家从易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员进入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掉自己,舞台不过是“四面墙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实况,观众好像从钥匙眼里去看别人家中发生的事;然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刚好相反,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后,轮到司马懿唱时,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因为他完全清楚观众知道这是唱戏。戏是假的,只有演员的艺术水准和功夫才是

8、货真价实的。这样,东西方的剧场也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剧场里,观众不敢响动,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坏剧场的气氛,影响真实感;但在中国的剧场里,观众却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员更卖力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剧场高潮往往比戏剧更能得到满足。西方的古典画家同样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他们采用焦点透视、光线原理与人体解剖学来作画,尽力使观众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实,而中国画家却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了表达得自由,他们将泰山松、黄山云、华山石、庐山瀑超越时空地集于一纸,这种透视不是依据眼睛,而是依据心灵(现代美术理论家称之为“散点透视”),他们甚至还把诗文图鉴都搬到画面上来,与画中种种形象相映成辉。因为中国画

9、家知道观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没有的。比如画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笔墨的意蕴。至于小说,更是如此。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皮肤的光泽、衣服的质地与眼神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国的小说家则只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声如洪钟,力能扛鼎”之类的套话来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因为中国的小说家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因为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艺术,也正因为它

10、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1第三段“欺弄”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表特定含义编造故事,以假当真2概括中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西方小说家: ;东方小说家: 。参考答案 着意细微的变化,力求真实感粗线条描绘,侧面烘托3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结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义。参考答案 西方艺术家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无论是戏剧、绘画还是小说,都力求真实性;而东方艺术则更懂得读者和观众的心理,大胆地以假当真,超越生活。4选出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 )A.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者认为,中西方艺

11、术家在处理真实性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难分高下。B.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国艺术家以假当真,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心理。C.中国观众常沉迷于戏剧的高潮,哄然叫好,相比之下,西方观众看戏则要冷静、理智得多。D.“散点透视”就是依据心灵,超越时空,追求艺术真实。E.艺术,要表现生活中没有的东西,这是神话小说、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答案 BD一、钱钟书生平简历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3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1929年

12、,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3年,与杨绛订婚。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19441946年,写作围城。194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钟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做的是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

13、。19551957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1958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含冤自杀。1975年,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1982年,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4、。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二、世人眼中的钱钟书(节选)我不学钱钟书越 鹏两年前与一个朋友,也是钱钟书先生的崇拜者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钱钟书先生。我说,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不学钱钟书。他顿时瞪圆了眼盯着我,半晌冒出一句:“为什么?”我说:“学不了。”朋友

15、紧张的神经立即松弛下来,笑着说:“原来是这样。”但他还是误会了,以为我开了个玩笑,其实我是认真的。说起这个想法,起因于这些年看过太多谈论钱先生学问如何精深、又如何淡泊名利的文章,但太少看到对钱先生著作的具体解读。因此无从真切感知钱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套用钱先生本人的话说,就是谈“鸡”的太多,而谈那个“鸡”下的“蛋”的人太少。造成这种情形,除了现代传媒的炒作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们确有自知之明,太容易被高山仰止的情绪所控制,不敢对钱先生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评介,哪怕是说好话,也怕说不到点子上,不但担心让旁人笑话,更怕被钱先生笑话。我不怀疑钱先生的学问,更不怀疑钱先生的“淡泊名利”的

16、人格。钱先生的人品要比他的学问容易感知得多;而一个学者若在学术上没有突出建树,即使像钱先生那样“淡泊名利”,又会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如何“淡泊名利”?这就像没有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陈景润对数学再多十分热爱又能如何?就像岳飞没有大破朱仙镇等一系列战功,只有匹夫之勇,再多十分报国的忠诚又能怎样?就像没有相对论的伟大贡献,如何想象爱因斯坦当年对美国以麦卡锡为首的极右势力的抨击能产生什么影响?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学术、军事或科学上对一个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卓越贡献,就不配谈论人格,就不配受到尊重。相反,我欣赏荣格的理论“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我还认为,那些为人类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的贡

17、献本身对民族文化的“格”、对人类的“格”更具有普遍的提升作用,这比他们的生活习性、处世方式更值得重视。所以,若要对人类历史上作过卓越贡献的人表示尊敬,就更该真切了解这种贡献本身对民族文化的“格”、对人类的“格”的提升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能证明陈景润杰出的,不是那几麻袋的求爱信,而是他在理论数学方面的成就;而能较好说明这种成就意义的,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同理,奠定钱钟书先生“文化大师”地位的,是他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成就,而不是脱离具体作品评介因而有空洞之嫌的赞美文章。那么谁能像徐迟先生较好说明陈景润的贡献那样,也很好地说明钱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呢?到此可以对那个曾引起朋友惊慌的想法作点解释

18、了:如果有人呼吁研究钱钟书,我会立即表示赞同;如果有人号召学习钱钟书,那么我要说,等有见识的学者具体而深入浅出地写出阐述钱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我再学不迟,当然这并不妨碍我自愿去读钱先生的书,并吸收我能理解的好东西。在我看来,一味恭敬的文章并不比那几麻袋的求爱信能说明更多的问题。钟情于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

19、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

20、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童心苍老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

21、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钟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1997年1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也有人撰文,批评钱钟书不行,钱学有病。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

22、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

23、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

24、王侯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顽”。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因钱氏曾是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但

25、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

26、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力行不倦打造中西文化园林钱钟书的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报道说他过目不忘,有着照相机般的记忆功能。但说起他的文学成就,真正为人推崇的当属管锥编。对于管锥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从柯灵、舒展到李洪岩,见仁见智,不胜枚举。我第一次读到管锥编,却已是1994年

27、了。在此之前也只是读过围城和他的部分散文及短篇小说,虽然喜欢得不得了,但真正在书店里翻动他的管锥编时却大有窒息之感,也许是出差在外的心情所致。当时在济南的一个古籍书店,我终于将一套五卷本的管锥编捧回了旅馆,连夜拜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册。其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四册从先秦至隋代以来的经史子集1158页内容的增订,而第二部分是对前四册及增订内容进行的再增订。钱氏六十五岁作管锥编,七十二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作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已经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

28、未有第二人。将自己一生饱学之识汇于一册,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有人称钱钟书为文学宝库、昆仑或是大海,但在我看来,管锥编更像是匠心别具的文化园林,将世间文化精华移天缩地,巧妙陈置,相映成趣,打造成立体的风景,让人流连其中,惊异忘返。我曾顺着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片“文化风景”,而钱钟书正是这座“文化园林”的向导和打理者。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此言极是。三、补充注释1.关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叙述夫诗有别材

29、,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其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失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

30、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其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其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2.关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叙述圣俞尝谓予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8专心 爱心 用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