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1.67MB ,
资源ID:575621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756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docx

1、整理Ritsuka_Rin第一章 绪论一、 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 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 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

2、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3、,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3、开窗实验直接地测量每

4、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字母转换实验: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开窗实验的特点: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反应时研究的要求与局限:1、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追求速度而牺牲回答的正确性;或使用猜测的策略,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问题: 一般认为,反应时测验法有利于测量对信息进行系列加工,分析系统加工各阶段的特点。但反应时测量难以反应信息的平行加工及其特点,而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平行

5、加工又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更是经常发生。 (2) 出声思考:德国心理学家 Duncker (1945);Newell和Simon发展,问题解决(1972)基本方法: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说出思考的过程,又叫口语草稿分析(protocal analysis)、大声思考法、口语报告法、口语记录法。该方法一般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事项:1)对被试进行足够的训练。2)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全部口述。3)尽量不打扰被试4)将录下的口头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对记录作细致的分析。(三)计算机模拟基本思路: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四、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6、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外部原因:临近学科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语言学);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五、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人工智能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

7、学科:认知科学第二章 知觉一、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一) 直接理论(刺激物说)观点:以Gibson为代表,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 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 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又称为生态模型。论据:纹理梯度、视崖实验(二) 认知理论(假设考验说)观点:知觉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的 ,而是由 当前刺激和 知觉者的某些内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 含了假设检验的过程。因此,个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态度、兴趣和期望在知觉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论据:外部刺

8、激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双关图、知觉恒常性两种对立的假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二、 知觉加工(一)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由对事物的一般性知识引发的,通过期望 、假设等制约和影响知觉过程各环节的加工。两种加工的交互作用:两种加工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二者结合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两种加工相互补偿。(二)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

9、工1、整体加工:先整体后部分 2、局部加工:先部分后整体知觉加工之间的联系:三、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模式识别的基本种类: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按模式本身的特点: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语言识别模式识别的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关于这种匹配模型的实现,有以下三种理论模型:(一) 模板匹配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储了与各种模式相对应的模板。模式识别是将一个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模板匹配理论存储的是模板,抽取的是外界刺激的真实副本

10、。应用: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取款机、条形码评价:优点:模型简单直观缺点:需要在记忆中存取巨量的模板,不经济;难以解释人如何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板;没有明确阐释模板的匹配机制(二) 原型理论: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原型 ,是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实验研究与模型:原型匹配实验:点图、人脸图评价:优点: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也是可以识别的;减轻人的记忆负担,使模式识别更灵活,更适应环境的变化。缺点:匹配过程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三) 特征分析理论:所有复杂的刺

11、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特征分析理论存储的是特征列表;抽取的是刺激的特征论据:生理学论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Wiesel;心理学依据:字母搜索实验、固定网像实验评价:优点:根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减轻了记忆负担;识别过程需要抽取刺激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识别,因此带有更多学习色彩缺点:只是自下而上加工;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拓扑说的挑

12、战(陈霖认为,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检测的是图形大范围的、整体的拓扑性质,对图形的局部几何性质不敏感。以后才处理图形的局部特性。)四、 泛魔识别系统(万鬼堂):是一种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五、 结构优势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模式常常不是孤立的出现,而是处于与其他模式的刺激或相互联系中。这种整体结构会对模式的识别起到有利的作用,这种效应成为结构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 字母识别,在字词中单独时 l客体优势效应 识别线段

13、,在“客体”图形中结构不严的图形中 l构型优势效应 识别图形,完整的图形图形的一个部分 l字母优势效应 识别同一线段:在字母中单独时例:请用模型识别理论中的特征说来解释在QVGCZR中发现字母Z要比在WVZMXI中发现Z容易,并且设计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一)特征分析说:(1)观点 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进行分析,抽取有关特征。 将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2)“鬼城”模型(万鬼堂) 第一层 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第二层 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14、第三层 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第四层 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3)评价优点: 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避开预加工。 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 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模式中,减轻记忆负担。 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 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乏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二)字母搜索实验(1)解释: 低相关条件下搜索靶子较快是因为干扰字母和“Z”的共同特征较少。(2)实验步骤:1)被试分组: 两组刺激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靶子字母和其他字母在特征上的相似程度。 高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

15、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WVMXI,随机排列。 低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QUGCR,随机排列。2)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从材料中尽快搜索靶子字母“Z”。记录所需时间。第三章 注意名词解释双耳分听技术 实验者要求被试追随呈现在一侧耳朵的一条讯息,与此同时向另一侧耳朵呈现另一条信息。追随技术 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注意一只耳朵(追随耳)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非追随耳)的信息。控制性加工 需注意参与,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自动加工 无

16、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不受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资源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材料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注意的选择模型(一)知觉选择模型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阶段或分析阶段之前,因而注意控制着知觉。 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1】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观点: 外界信息量:巨大 人类神经系统高级中枢: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 出现瓶颈:需要有一种过滤机制以

17、控制通向高级中枢的信息量 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 其余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该模型是一种全或无的模型(单通道模型) 过滤器至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个体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注意两件事情,除非两者的信息含量少,或者呈现的速度慢。 注意的选择性在感觉水平上实现,这时个体对刺激还没有产生意义认知。(2)实验依据: Broadbent双听实验:双耳分听技术 Cherry双听追随实验:应用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3)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鸡尾酒效应(4)评价: 首次对注意的

18、机制进行阐述。 注意的过滤作用:体现了注意具有主动选择的功能。 刺激能否通过过滤器完全由物理特性决定,排除了个体知识经验因素,无法解释有意义材料的追随实验结果。【2】衰减模型(Treisman)(1)观点: 存在某种过滤装置 该过滤装置不是全或无的。 非注意通道的信息可以通过,但强度被减弱(双通道或多通道) 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上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追随耳的信息没有受到衰减,可以顺利激活有关的单词,从而得到识别。 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衰减而往往达不到单词的识别阈限。 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单词阈限比较低,即使信息受到衰减也能被激活。(2)评价: 用“信息的衰减”来解释得不到选择的现象; “阈限”概念解

19、释高级水平分析活动。 承认选择的多通道性,更灵活。 把刺激的物理特征看得和意义分析一样重要 (侧重前一方面就不能完全揭示注意机制) “过滤”出现的时间虽比过滤器模型晚,但还是处在加工的早期。*衰减模型与过滤器模型的比较区别: 过滤器模型为单通道模型,“全或无”原则(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是关闭的)。 衰减模型是双(多)通道模型,弹性更大。未被选择的信息通道并不是完全被关闭,而是关小些或出现阻抑性衰减。 过滤器模型把注意的选择视为对刺激信息物理特征的分析。 衰减模型认为不仅加工处理刺激的物理特征,还有刺激的意义。 共同点: 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高级分析)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加以调节 过滤器的

20、位置相同,均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 注意的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二)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强调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后,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对经过充分分析的刺激作出反应的选择之前,这种选择使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种以上的活动。 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能够被识别的只有一部分引起反应。(1)观点: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的作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是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人们依据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输出内容。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对重要的信息作出反应,不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反应。 在对重要的信息

21、进行反应时,如果有更重要的信息出现,原来的信息就会被挤走,做出另外的反应。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才进行信息选择 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以平行方式进行传入工作记忆,由于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容量,就需要进行选择。 (2)实验依据: Hardwick双听实验 Sheffrin白噪声实验(3)评价: 解释了人们对相对重要信息的选择。 不能完满解释人们同时顺利进行的活动。 所有输入都得到加工,不太经济。 *知觉反应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比较区别: 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早期选择模型) 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晚期选择模型) 目

22、前,较多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认为反应选择模型太不经济了 知觉选择模型能较好地说明集中性注意,反应选择模型更能说明分配性注意(三)能量分配理论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1】单一中枢能量理论(1)观点: 把注意看作是要消耗一定能量(资源)来执行任务的认知过程。 如果刺激(任务)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一些; 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就会很快耗尽。 是一种单一的能量(资源)模型,有一个具体能量分配方案。 假定资源量不固定,特定时间内可利用资源量的一部分受个体唤醒水平影响。 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就越多。 资源量确定后,就要进行分配。 分配策略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 长期倾向(突然运动、响亮声

23、音、鲜艳颜色、异常事件.不随意注意) 暂时倾向(能满足当前意愿、达到当前目标.有意注意) 对所需认知能量的估计,也影响着可得到的认知能量。(2)评价: 易于解释人们同时做几项任务时出现困难的事实。 不能解释任务性质对注意分配的影响(性质不同受到彼此的干扰较小)【2】两类限制理论(1)观点: 将注意看作是: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资源) 中枢能量有限,需要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活动/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不同活动对认知资源的需求不同。 两类过程: 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 一旦获得较多的资源,该作业就可顺利完成。 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低劣质量和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

24、 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2)实验依据: 双耳分听实验 双作业实验 (两种作业的相似性、作业本身的难度、个人的技能)*能力分配理论的评价与比较 都能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中注意的分配。 单一中枢能量理论侧重唤醒状态 两类限制理论侧重资源分配的方式 补充了瓶颈理论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觉/反应选择在观点上的对立。 一是该理论假设刺激对能量需求不构成竞争,只是合理分配。但一些刺激任务在同时进行时的确会造成干扰问题; 二是两种理论模型不能说明资源的归属问题; 三是它们把认知和注意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深入探究内部机制。第四章 记忆结构名词解释首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一

25、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近因效应 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一、 记忆的结构模型(一)两种记忆说(1)观点: 记忆不是单一(只有长时记忆)的,存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 二者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又称永久记忆。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也有可能产生遗忘。 (核心:承认长时记

26、忆以外还存在短时记忆)(2)实验依据: 临床与动物实验: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 -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 -海马回摘除实验 -老鼠电击实验 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3)评价 提出短时记忆的概念; 促进了信息加工观点在心理学中的贯彻。 只概括了信息存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获得的过程)。(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及完善过程【1】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系统,有两个功能: 感觉登记和长时贮存之间的缓冲器;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2】阿特金森-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扩展加入了“控制过程”控制过程

27、对三种贮存过程都起作用三个贮存均可引起反应(作用于反应发生器)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会消失的(不消退的自寻址记忆库)【3】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最流行)(1)观点 记忆结构包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成分。 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十分短暂、容量很大。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几乎都能被登记,但是很快就会消失。 一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记忆区,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缓冲器),还可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加工器)。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

28、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2)评价 系统地解释了记忆信息的加工及贮存过程。 对三种记忆贮存作出区分。 以两种记忆说为核心,过于简单化。 过分强调记忆的结构特征,忽视记忆过程。(三)加工水平说(1)对两种记忆说及多贮存说的批评 短时记忆一个重要特性-容量有限,未得到说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编码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不同。从遗忘的特征也很难区分不同的记忆结构。(2)观点1)加工深度(核心) 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感觉信息经受不同水平的分析体现为记忆效果依赖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加工越深、越精细、所需时间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较深的处理较好的

29、记忆效果) 加工深度依赖于刺激的性质、可用加工时间和加工任务等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2)复述 批判已有的复述。 设计实验:回忆率并没有因复述次数增多而发生显著变化 结论: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信息从短时进入长时记忆 l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 -简单的保持性复述 -精细复述 3)加工一致性 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4)加工序列 感觉分析在意义分析之前。 除感觉分析之外,其它的加工在某一水平存着侧向扩散的倾向。 侧向扩散:在某一水平上(较深水平或较浅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 (3)评价 从操作的角度看待记忆,推

30、动了记忆的研究。 对加工水平及复述的看法合理可取。 没有给记忆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循环论证。 (受到深度加工可以记得好,记得好是因为受到了深度加工。) 加工深度缺乏客观独立的指标,比较含糊,无法验证。*几种学说的关系 三级加工模型基于不同的记忆结构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 加工水平说基于信息加工的操作过程,来说明记忆系统。 两种记忆说、多存贮说认为记忆由几个独立结构组成系统,目前占主导地位。 加工水平说主张内部分化的单一记忆,有不同的加工水平和不同效果。不同水平间独立无固定前后关系。 二、 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1)整体报告法:速示器,同时呈现数目不等的数字或字母。要求被试将

31、记住的内容全部报告出来或尽量多地报告出来。 结果:平均4-5个项目 不足:随着回忆时间的推移,有些原本记住的视觉刺激已经衰退或消失。(2)部分报告法:随机指定,只要求被试报告记住的内容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结果:均能准确报告。广度9个项目左右(甚至更多) 不足:技术方法要求较高; 随着刺激数量的增加,被试对报告信号的区分难度相应增大。三、 声音/图像感觉记忆的特性:图像:(1)视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 (2)容量:9个或更多。 (3)编码: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形式,鲜明形象性受干扰,会很快丧失且不可恢复。声像:(1)声象记忆的容量(5个)小于图像记忆 (2)声象记忆的作用时间可

32、达4s,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 要长得多 (3)被试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线索报告不同类别的刺激,说 明声像加工比视像加工更精细。第五章 短时记忆名词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再编码。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平行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同时进行比较。(检索时间与项目数无关)系列扫描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项目多,检索时间长; 是反应短于否反应)

33、自我停止扫描搜索/扫描模型 在记忆集中检查出索要的项目后,立即停止比较。(项目多,检索时间长; “是”反应= “否”反应)直通模型 认为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双重模型 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直通方式是平行的快速过程,扫描方式是系列的慢速过程。一、什么是短时记忆?有何特点?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

34、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都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二、组块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及如何扩大组块?作用: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 位所包含的信息。 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其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不同的组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组块数。 三、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有哪些解释(三种) 1 )Wangh & Norman 及Atkinson & Shiffrin:是由于短时记忆储存空间有限,而且此储存空间分为少数几个槽道,在一个槽

35、道里只能储存一个组块,如果组块数超过槽道数,那么新进入的信息就会挤掉原有的信息。 2 )Baddley(1975):短时记忆痕迹的衰退极为迅速,痕迹一般只能维持约2秒,如不及时在此期间加以再现或复述,则将消退;短时记忆容量实际上反映着人在2秒内能够加以复述的数目数量。因此短时记忆容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一个项目复述所需的时间长短,需要复述时间多的项目的容量就小,需要复述时间少的项目的容量就 大。 3)Klatzky(1975):认为短时记忆与木工的工作台相似,如果储存的项目多,即占据较多的储存空间,那么留下来供操作的空间就会少了。也就是说储存的项目与加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四、S

36、TM中的编码方式有哪些: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感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其中感觉代码有包括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五、短时记忆提取实验(1)斯腾伯格的经典实验1)实验范式:因素相加法再认实验。2)实验过程: 顺序呈现1-6个一位数数字(识记项目),要求被试记住(作为记忆集) 再呈现一个一位数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 要求被试回答测试项目是否在记忆集中并按键做出反应(是/否),计时停止。短时记忆提取过程-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3)实验假设: 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不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系列扫描:对项目逐

37、个进行检索。 反应时间随记忆集增大而延长。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查找。 -从头至尾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4)实验结果: 肯定反应与否定反应的反应时相近,斜率相同,因此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5)对本实验的批评: 识记项目数量太小(只有6个) “从头至尾系列扫描”无法解释识记项目较多时出现的系列位置效应。 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来解释,就可能得出平行扫描。(2)直通模型1)观点: 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痕迹强度)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

38、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2)实验支持: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如果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同一项目几次出现),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3)评价 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不能解释: 如何知道识记忆项目的位置? 为什么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3)双重模型 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的结合 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 (两头直通,中间扫描)(刺激存在熟悉值,再认存在“高”、“低”两个判断标准。 熟悉值高于高标准或低于低标准:用直通模型解释(平行的快速过程); 熟悉值介于两个标准之间:用系列扫描来解释(系列的慢速搜索) 判断标准可因任务的要求而发生变

39、化)六、工作记忆模块的实验验证:定义: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 暂时存储信息和操纵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 任务,如理解、学习和推理(Baddeley,2000)验证:Atkinson & Shiffrin(1968)短时记忆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 而长时记忆又会将其中的一些信息加入短时 记忆中,认为短时记忆就是意识,作用之一 是控制信息流动。Baddeley & Hitch让被试在短时记忆中存储一些数字(占用短时记忆容量),同时还要执行另一任务(占用短 时记忆且是占用控制过程),如推理、言语理 解等。第六章 长时记忆名词解释内隐记忆 个体没有意识到,但却在

40、特定的任务上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 个体需要有意识或者主动地提取某些信息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语义记忆 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情景记忆 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件事情的记忆。闪光灯记忆 指的是围绕一个特殊、重要或令人吃惊的事件的记忆, 具有鲜明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个体不仅可以记住重大事件本身,还能记住得知该事件时自己的其他经历。一、长时记忆模型(一)层次网络模型(1)模型结构 概念是记忆的基本单元,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用一个或一些概念(特征)说明另一些概念。 相互联系的概念按上下级关系构成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网络由结点和连线(单向)组成: -结点

41、代表概念 -连线表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概念与其特征之间的关系 (连接上属概念-下属概念、概念-特征) 分级贮存(节省存储空间) 每级概念水平只贮存该概念特有的特征 同一级的几个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贮存于上一级概念水平上 (2)模型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改变谓语的范畴大小,让被试判断句子真伪 实验结果:支持了语义记忆具有网络结构的看法。 -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需要时间 -级数多级数少 -特征句的反应时间相应范畴句 说明:同一水平上,特征随附概念贮存的。 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念需要额外时间。 (3)评价优点: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简洁经济,具有严格的逻辑性。缺点:1.模型涉及的概念

42、间联系的种类太少。主要关注上下级关系,忽略了横向联系等其他种类关系。2.概念分级贮存节约了储存空间,但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3.批评:难以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否定判断等现象。 1)熟悉效应: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的现象 判断一个包含直接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慢于判断包含更高的上级的句子。 例:判断“狗是哺乳动物”慢于判断“狗是动物”。 搜索或提取所需时间: 受概念与特征联系的频率/强度决定; 概念与特征的层次距离对此影响较小。 2)典型性效应:对一个范畴(概念)的典型成员判断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例:判断“鸽子是鸟”快于判断“企鹅是鸟”。 3)否定判断 按照层次网络模型,作出一个否定

43、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较长的搜索。 但是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时更长。 (与层次网络模型的观点不一致) 伪句的判断与真句判断一样,存在范畴大小效应; 当句子中谓语范畴变大或句子的水平提高,其所需时间也随之增加。(二)激活扩散模型(1)模型结构 概念是记忆的基本单元;不排除概念间的逻辑层次结构。 该模型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 概念间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组织起来 -结点代表概念 -连线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多少表示共同特征的多寡 概念不一定分级贮存。 越级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先于相邻的两层概念的联系进行贮存 语义网络和词汇网络既彼此分开又相互联系。 每个名称结点与语义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结点相联系。(2)加工过程1)记忆信息加工过程 特定源的激活: 某一概念结点受到刺激被激活 沿结点的各条连线向四周扩散 扩散激活其他结点形成网络 强度和频率: 激活的程度与连线的强度成正比(容易保持,不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