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475.50KB ,
资源ID:57557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7557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7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doc

1、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新增考点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社会教育: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

2、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

3、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2.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孟子尽心上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兼顾社会和个体: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

4、人,即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者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媒介:建构于教

5、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说,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有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6、(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内容:(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3)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

7、分工不同而有所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特征: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区域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地位)。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校。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出现了国

8、学、乡学之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稷下学宫是一所由管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是学术自由。元朔五年,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汉代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五经”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老师。佛教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古王国末期的埃及已有

9、了宫廷学校,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

10、“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即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近现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最早。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现代社会教育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

11、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和终身性。具体内容: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C后期:l 教育的终身化。 (法)保罗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l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从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l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收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l

12、 教育的多元化。 l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l 教育全球化。 l 教育信息化。 l 教育具有科学性。3.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四书集注 王守仁传习录 韩愈师说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孔子: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教学原

13、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 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提出了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闻见知行” 墨翟:兼爱 非攻 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亲知、闻知和说知。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著。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4、循序渐进)。 苏格拉底:雄辩和问答法(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问答法三步:一是苏格拉底讽刺,二是定义,三是助产术。 柏拉图: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培养哲学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注意儿童心理,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对班级授课进行一

15、些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名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 教育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了“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世界图解;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卢梭爱弥儿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

16、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坚定的“性善论”者,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论”、“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

17、的教育所决定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a.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b. 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教育学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d. 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后被学生席勒发展为五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18、“教师中心”的特点。 斯宾塞的:教育论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重视实科教育,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 传统教育理论代表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理论代表杜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论教育的目的。从“教育即生活”引出“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个步骤: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20C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19C末20C初 (德)梅伊曼和拉伊、(法)比纳

19、、(美)霍尔和桑代克,代表作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科学化”;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19C末出现于德 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教育的目

20、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一些国家和美国兴起的旨在改造传统教育,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教育革新运动,也成为“新教育运动”。美国的教育革新运动则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实用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兴起于美 杜威、克伯屈 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成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

21、育与民主制度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1939凯洛夫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杨贤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育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C70年代 (美)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

22、、(法)布厄迪尔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基本观点: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教育目的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的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主要措施: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

23、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行政、学术和内容、脱离宗教)而独立。 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梁漱溟: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

24、想体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教学论和发现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大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教学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瓦根舍因(德):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瑞士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0)法国 苏

2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儿童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1 新增考点20C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协调性、全面性。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教育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

26、整的专门课程;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2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校风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

27、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的战略地位表现: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实现“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教育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

28、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3 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包括: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二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孟子:“万物皆有备于我” 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基督教的“原罪说”是典型的内发论。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格塞尔(美)强调成熟机制

29、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他认为个性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等。 性恶论的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辐和论:也称二因素论。德国施泰伦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中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美国伍德沃斯(吴伟士)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主要影响因素:遗传:伤仲永“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

30、一定的可塑性。 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德国康德,美国华生,法国爱尔维修。“教育无用论”是一种抹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代表人物英国高尔顿。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一是人作为

31、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二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规律: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这一点。 顺序性要求教育不可“陵节而施”。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阶段性要求教育不可“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

32、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要求教育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视时而教、及时而教。 互补性:包括生理与生理之间的互补和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互补。 培养自信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性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表现: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不同儿

33、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新增考点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2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

34、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分类:1.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之分; 2.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之分; 3.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之分; 4.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 5.从教育目的存在的方式看,有实然的教育目的和应然的教育目的之分。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

35、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3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与“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3 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第一个教育方针;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 教育体制改革;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 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教育法

37、“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联合国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 坚持全面发展;3) 培养独立个性;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以上这些体现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以上这些体现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38、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德育是灵魂和统帅。德育的基本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

39、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审美活动的起点)、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美育功能:直接、间接、超美育功能。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

40、别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解决措施: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本身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4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41、;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英国);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型学制(苏联、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化阶段,大于50%为普及化阶段。终

42、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形式多样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用性。5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1902 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未实行)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张百熙起草,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新中国:1951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8 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 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93 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 19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层次结构上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层次;类别结构上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大类。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史:1904 奏定学堂章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