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课题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并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下来。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准备动画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图片导入,揭题设疑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2、介绍大禹: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
2、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你他为禹。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为大禹。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4、设疑: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二、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呢?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2、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3、检查自读:(1)相机出示生字词: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3、 知道 仍然 消退继续 认为 教训 被 农业 生产 恢复 耕种安居乐业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提示:“洪、耕、仍”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灾难”的“难”在这里读“nn”,理解“灾难”的意思:灾祸造成的苦难。它也是一个多音字,有时,它读“nn”,指名学生组词。(相机出示课件,学生读读记记)学生齐读生词。(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洪”:众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左边三点水,右边就是“共”;“被”:古人将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叫做“被”,左边是衣字旁,“衣”的竖提变成竖,撇、捺变成撇、点。(4) 在交流了认
4、字方法后,同桌间互相检查认读认字条中的生字。出示单独的生字,同桌两人开双轨火车认读同一个字并组词。 洪 毒 蛇 猛 兽 伤 灾 难 认 继 续 训 被 恢 仍 退 (5)师:同一个字,在生活中可以交许多的好朋友,咱们小朋友平时要多读多记,遇到难题积极找字典帮忙,才能真正与这些生字成为知心朋友。咱们再来和生字词打打招呼。出示“读一读、记一记”全班齐读 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灾难 火灾 继续 连续 农业 农民(6)字和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在读句子时碰到困难了吗? 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出示长句子: 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他/到处奔走,曾经/
5、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家都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指名读句子,指导停顿。齐读句子。(5)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长句子断句。(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是否朗读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并相机明确(出示答案):第一段;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第二段: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第三段: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段: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7)那聪明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提示,适当地添加一些词句,来讲讲“大禹治水”
6、的故事呢?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使得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一个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但他用筑坝挡水的办法,也没有治好洪水。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学法小结:当我们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串联在一起,就可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今天大家又学习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多多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好吗?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洪、灾、难、道、认、被、业、产,指名读生字,给生字扩词。2、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学生自学笔顺,同桌间互相检
7、查。3、开火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笔顺及其组词。例:hng洪,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五笔竖、六笔竖、七笔横,八笔撇,九笔点。洪水的洪。4、学生自主分析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全班交流。5、教师重点范写指导下列生字。洪:左窄右宽,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共字,书写时要紧凑。灾: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火字,要写得上短下长。难:左右结构,书写时,“又“的捺笔写成点,整个字写紧凑。被: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左边衣字边,不能写成示字旁。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7、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四、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词语。学生画
8、出词语,汇报。(教师板书:淹没 冲毁 伤害 痛苦) 师:咱们来看看洪水来袭时,人们的生活现状吧。(出示图片,感受人们的痛苦) 2、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课件出示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指名读。师生评价。3、师:能不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呢?再指名读。4、师生再评价。师谈话: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在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5、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地读读这一段。(出示段落)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在远古时代,人们战胜自
9、然的力量太弱,当洪水泛滥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这样痛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后面的几个段落,来了解是谁解救了人们。第二课时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洪水冲倒房屋,冲垮堤坝的视频。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面对这凶猛的洪水,治水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大禹。齐读课题:大禹治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二、朗读感悟,理解内容(一)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第二段)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那个叫鲧的人是如何治水的?成功了吗?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鲧 筑坝挡水 )2、在生活中当洪水泛滥时,咱们见
10、过“筑坝挡水”吗?(出示筑坝挡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并指名学生说说觉得这种治水方法如何?相机明确: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挡住凶猛的洪水,但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消退。因此尽管治理了九年,但还是没有治理好。但他带领乡亲们去治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谁来把描写鲧治水的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描写鲧治水的句子。(出示相应的句子)3、引读:没有治理好,怎么办?同学们齐读这段最后一句话。出示句子: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二)学习第3自然段1、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禹最后治水成功了吗?是的,成功的背后,他也牺牲了许多,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咱们继续往下读吧。(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3
11、自然段。2、师: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什么事最打动你?预设:生:我知道,他三次路过自己家的门口,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这个故事最感人。师:说得真好,想一想,一年有多少天?他治水一去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又是多少天?你们知道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一年是365天,十三年就是十三个365天。一共有四千七百多天啊!师: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且三次是从家门口经过,他都没进去看一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却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家吗?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顾大家,(出示课件: “三过家
12、门而不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段吧!3、读到这里,你们想对大禹说什么?你们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 (三)学习第4自然段1、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他一天到晚奔忙,又想出了哪些方法来治理洪水呢?结果又如何?我想邀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老师刚提出的问题。(出示第自然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
13、,最后流到大海里去。师:第一句话中有一个生字词(标示蓝色字体)聪明的你们,从第二句话的描述中猜出“疏导”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明确:疏通和引导)学生齐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禹治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第句是说治水的方法,第句是讲治水的具体行动。2、思考: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带领着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说明大禹怎么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说明禹聪明,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寻找到成功的办法。(出示课件)3、洪水终于治好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读最后两句话。(相机出示句子)(教师板书:百姓 安
14、居乐业)齐读最后两句话,体会百姓们喜悦的心情。4、师: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禹说什么?小组交流,汇报。预设:生:我想对大禹说:“大禹,你真了不起!”生:我想对大禹说:“大禹,你是我心中的英雄。”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蛮荒的时代,走近了大禹,知道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2、课件出示大禹像:人们为了纪念禹,就把中国叫作禹域,表示这里是大禹曾经治水的地方。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雕刻了一尊像。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里,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出示图片)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
15、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有个地方就叫禹州。传说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此名。面对大禹高大的塑像: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大禹。板书设计筑坝挡水 15. 大禹治水没有成功鲧 安居乐业智慧无私大禹百姓疏导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河道课后反思教学课题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不料”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分角色朗读。
16、难点: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从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搜集查阅朱德及红军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位革命领袖呀?(毛主席)师: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2课件出示朱德的图片。你们认识他是谁吗?出示“朱德”两个字,帮助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板书:朱德)提问:关于朱德,你们搜集了哪些资料?请先和同桌互相交流。学生全班交流朱德的资料,教师适当补
17、充资料。3课件出示扁担的图片师:这是扁担(相机出示“扁担”两个字)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生自由回答)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老师示范在田字格中书写“扁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并练写两遍,老师巡视指导。4、朱德这位伟大的总司令,却和扁担之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几项预习。 (1)集体回顾(相机出示):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标音序,标疑点(即自己不懂的地方)。 (2)同桌检查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3. 轻声读一读课文,再用自己
18、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填空题降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 _,在_上,_带领战士们_ ,,战士们心疼他,就_,但是,_,从此,_。老师出示自编绕口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生齐读。三、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出示并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1、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指名学生介绍“井冈山”。老师相机补充: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
19、部队会合了。师:咱们走进井冈山,来欣赏一下革命根据地的风采吧。(出示图片)2、 理解“会师”:(1)(课件出示会师图)看,两支部队见面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这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相机出示“会师”两个字)师:(出示田字格里的“师”字)这个“师”字,对小朋们而言,应该是非常熟悉,现在你们面前就站着一个老师呢。咱们读一读这个字和词吧。师点击组词。(生:师,老师 ,师傅)师:请跟老师写师字。师范写在田字格中,学生举起手指书空,并读笔顺。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左旁第一笔是短竖,第二笔竖撇。右旁一笔是横,下部是一个巾字。(2) (出示“队伍”这个词)让学生观察一下
20、“伍”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左窄右宽)请跟着老师将这个字送回田字格中去吧,师范写“伍”字,并适时提示学生“五”字的斜竖压在竖中线,横折要横在横中线。(3) 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会师的两位军事领袖吧。(出示朱德和毛泽东的图片及名字: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指名读,齐读名字。 看来名字中的两个生字一点儿也没难住你们呀,咱们再单独认识一下它们吧。(出示“志”和“泽”字)指名读并组词。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组词法、加一加:士+心;换一换:择-泽.) 课件
21、演示志字的笔顺,学生跟读笔顺。师范写“志”在田字格中,重点提醒:“志”字上部是“士”字,一横长,二横短。千万别写成“土”字。(4)介绍背景:会师后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出示红军、军长两个词及“军”字),齐读两个词,提示学生军字的部首是秃宝盖,千万别认成宝盖头。师:秃宝盖的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呢?大家回忆一下。指名说(相机出示:农、冠、写、冤等)课件演示“军”的书写,学生观察笔顺、间架结构和笔划位置。 师在田格中范写“军”字,学生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书空,记一记部首和结构,记一记压线笔。(5) 练习书写、规范写字 学生在书上将“志、伍、师、军”描红并书
22、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进行点评。(6) 师出示句子“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 )”,出示“敌人”一词,学生读读记记,提示学生“敌”字左边一个舌字,区别“故”字。(出示形近字及组词)师: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战士们住在井冈山,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们过着艰苦的日子。他们的处境真不容易啊!来,咱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四、课堂小结:山下到处是敌人,红军们的处境很艰难,那山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咱们下节课再去井冈山上瞧瞧吧。第二课时一、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参与故事的人物。二、教学第2自然段 1、师:(出示第二段)山下是敌人,山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23、?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帮助我们了解一下。 指名读。课件出示:“井冈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读一读,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师相机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要挑粮上山。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 “五六十里”会有多远?(出示操场与六十里相比,200米的操场,大约等于150个操场的长) 路程远,而且路还不好走,文中讲到了“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24、,可见山势险峻、山路艰难。(出示图片和词语)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十_.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_(引读:“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相机出示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红军战士团结、不怕吃苦) 师: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从“大家都争着去”中的“争”可以看出。(出示圈画的“争”) 3、出示本段的生字:抽、陡、难, 师:回过头,咱们再来和这几个生字打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并组词。咱们又和这个“难”字见面了,在大禹治水中
25、它是“灾难”的“难”,这次它又变成了“难走”的“难”字,这个多音字,咱们再读一读、记一记吧。(出示难字的不同组词)将生字送回句子,咱们再来读一读吧。齐读多音字及组词。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三、教学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出示填空:他( )草鞋,( )斗笠,( )粮食,跟大家( )( )。(齐读句子)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的,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得好一点,也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摆官
26、架子,他也挑着粮食;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一样( 挑起粮食 ),一样( 爬山 )。师总结: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我们可用词语”同甘共苦”来概括(板书:同甘共苦)2、 白天这么辛苦,那到了晚上,作为首长的他应该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然而事实是(出示“他不仅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齐读句子,着重读出“整夜整夜”,感受朱德军长的
27、异常辛苦。3、 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4、 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5、 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师生明确: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们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军长。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6、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战士们的想
28、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名读。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7、 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学生自由讨论,师生明确:朱德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师: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8、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课件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9、 出示生字词:仗 疼 料 师:咱们再
29、来和这个自然段中的三个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指名读并组词。出示与这三个字相关的形近字组词填空,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形近字。出示词语:打仗、心疼、不料师:生字邀来课内的好朋友,请你再来打打招呼吧。出示第三自然段师:把字、词都送到句子里,咱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段吧。10、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出示问题)是呀,这样一位身先士卒、平易近人、不怕吃苦的军长,让大家对他越发生回答(敬爱)了。出示“敬爱”这个词。师:敬是一个后鼻音,千万要发准呀。师带读两遍。指名组词(尊敬、敬意、孝敬等)师:而大家对朱德同志是既有敬意更多了一份爱戴,咱们把这个词放进文中,再来读一读。出示第四段:大家见了,
30、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齐读。四、 总结拓展,感悟深情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朱德总司令和扁担之间的故事。 2、看(课件出示图片),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3、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齐读) 4、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五、 指导书写。1、出示“战士”两个字。学生认读。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教师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占位情况,并说说书写注意点。4、
31、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士”注意与“土”的区别,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5、 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6、 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板书设计挑粮上山一块挑粮藏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关心爱护16、朱德的扁担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 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2.会写本课个生字,会认17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 人民心连心有一
32、定的认识。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播放泼水节的视频。()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播放十几秒钟暂停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继续播放后面的片断(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学生看完后自由交流。2.关于泼水节,你们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泼水节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
33、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教师相机板书:泼水节)并相机学习生字“泼”,老师范写,并强调“泼”是左右结构,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3. 揭示课题。课文中描写的泼水节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正如课题所写,这是一次(补充课题:难忘的)的泼水节。相机学习书写在田字格中的“忘”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发现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上面一个“亡”,提示学生千万不要加一点,画蛇添足,下面一个心字底,心字是一个卧钩,千万别写成竖弯钩。这个字可在巧记意思的基础上记住它(只要在心中不消失消亡,就会难以
34、忘记。)共同书空,齐读笔顺,加深印象:点横竖折不加点,点卧钩点点在心间。、过渡: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别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认读生字,感知大意。、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课文讲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读通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把它读通顺。、检查自读效果()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指导识字。字音指导: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重点强调:
35、“驶、祝、盛、寿、穿”是翘舌音; “族、踩”是平舌音;“敲、健、向、穿”是三拼音节。出示多音字“盛”及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明确读“chng ”,指名说说还可以组什么词(盛饭、盛菜、盛汤等)出示与“盛”相关的另外两个词语,让学生判断读音,明确读“shng ”。告知学生这是一个多音字。师:那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另一个多音字。出示另一个多音字“铺”及其两组词,学生自己读一读、辨一辨,指名读,明确正确读音。齐读两个多音字及组词,帮助巩固。字形指导: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同学推荐好方法。预设:形声字加一加(碗、驶、健、踩、铺)生字对对碰(祝福、健康)减一减(渡“氵”、珑“王”等)字义指导:找一找其
36、中的动词(泼、敲、盛、驶、踩、铺、穿)。谁能用动作来演示,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是哪个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开小火车读词,相机正音;()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分四个大组读词语,最后一排齐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三、了解背景,引起期待、再读课文,出示问题:(思考: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有几次?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出示第自然段。()随着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年一度”。指导学生理解“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练习用“一年一度”说话。()课件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教师讲解: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繁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
37、火红火红”来形容(课件突出)换词比较:这里如果用“火红”,你觉得表达效果怎么样?(用“火红”不如“火红火红”更能表现出凤凰花开得旺盛、热烈。)()齐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自然段。()过渡:每年凤凰花开,泼水节来到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非常高兴。今年,他们比住年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第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吧。()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汇报。(出示句型)()朗读这段话时,你想突出哪几个词?说说理由。(突出“特别”“敬爱”等词)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这两个词用词的准确和生动。()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注意突出重点词语,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四、规范书写
38、,巩固识字、课件依次出示要求会写的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一读,并给生字组词。、同时出示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记这些生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重点提示易错字)、重点指导“穿、龙、令”的书写,边范写边讲解。龙:注意别漏写了右上角的一点,也不要写成了“尤”字。令:注意跟“今”的区别。“穿”:上下结构,上面一个穴字头,下面一个牙字,要注意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选取典型字展示评议。五、课堂小结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呢?周恩来总理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小朋友们回去查查资料,好好了解了解。下节课,我们
39、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第二课时一、词语引领,巧入文本、复习词语,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词语:泼水节一年一度敲起龙船驶过笑容满面铺上踩着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身穿花炮令人难忘周恩来()上节课学过的词语你们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课件突出“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通过课前的搜集,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教师适当补充并出示相关资料与图片。)、过渡:你想认识周恩来总理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去看看那个难忘的泼水节。、揭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文题目。二、精读课文,感
40、受“难忘”、过渡: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都特别高兴。看,他们一大早就来欢迎周总理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学习第自然段。()自读第自然段,想一想:傣族人民都用了什么方式来欢迎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体会。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指名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师:从“四面八方”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来的人很多,热烈欢迎周总理。)师: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
41、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生齐读这句话,要读出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师: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生交流,相机出示“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学生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欢迎尊贵的客人时。)师: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是凤凰花瓣)师: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
42、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相机指名读这句话(单独出示: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读出自己的感受。顺势出示“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师:从“一条条”“一串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出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师: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生接读)周总理来了!师:此时,人们的心情如何?(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师:是啊,人们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咱们再来一齐欢呼一下吧,注意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学习第自然段。()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指名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