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8KB ,
资源ID:575083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7508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年全国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汇编.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5年全国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汇编.doc

1、2015年全国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3、】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4、。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2015福州中考)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

5、)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夏水襄陵(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或王命急宣(有时) (2)虽乘奔御风( 尽奔的马 )(3)既而渐近(不久)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11填空。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描

6、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形、色、声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2015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7、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园, 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没有(3)无地置土 置:安放 (4)公遂止 遂:于是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6理解填空。甲文中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小孩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9、(2015威武中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

10、,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辟命:征兆、任命。?仄陋 :指地位底下的人。岩穴:指隐士。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孟津之河:黄河。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1、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18.解释句中加点词。凡三往,乃见。( 总共 ) 先主遂诣亮。( 拜访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

12、行了侧门描写。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 ,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 ),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2015襄阳中考)文言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13、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 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14、,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梃(tn):棍棒。?政:施行恶政。庖(po):厨房。饿莩(pio):饿死的人。率:带领。恶(w):表示反问的语气。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杀人以梃与刃 以:用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

15、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2015孝感中考)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

16、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 有功封为

17、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从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仇雠(chu):仇敌。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18、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2015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9、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20、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师说韩愈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B)援疑质理 质:总结(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D )(A)无从致书以观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B)人非生而知之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D)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8.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A )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

21、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 (B) (C) (D)9.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2、(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2015内蒙古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23、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

24、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 苔痕上阶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岂直五

25、百里哉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

26、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015东营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

27、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陈:同“阵

28、”,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强而有力。儳():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 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11.翻译下面的句子。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 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