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因此,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怎样才能做得完美呢?笔者认为:一、尊重学生,才有生成氛围。二、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三、巧预设,促生成。四、不拘“预设”, 创造“生成”。 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关键词预设 生成 互利共生 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因此,须处理好预设
2、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成则是达成预设性目标过程中偶发的教学情景,是在一闪念间所引发出来的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设计尽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学资源尽可能生成在预设之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的现象。能否实现“预设”而不死,“生成”却不乱,
3、让“预设”和“生成”巧妙地和睦相处呢?笔者认为:一、尊重学生,才有生成氛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意。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教者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用真情感染
5、学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动态生成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
6、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二、了解学生,理智认识生成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
7、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三、巧妙预设,促进生成“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对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就有了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
8、,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有的老师认为,只有教学中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如果课前的预设多了,课中动态生成就会减少,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落实。 其实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变成了教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9、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也就是关注生成,作足预设,因此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课前寻找一些地图并读懂地图,而我则利用搜集到的各种比例尺各异的地图,为学习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运用提供丰富的资源等等。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在预设中多做一些准备。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 找都可能出现。如果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于是,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游戏棒、水彩笔、细
10、绳、直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更是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新。四、不拘预设, 创造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当然,这与有的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
11、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以“圆柱的认识”为例,一个老师课前预设第一课时教学圆柱的认识,但上课伊始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师: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立体图形。你准备研究什么? 生:我准备先研究圆柱体。 生:我准备将剩下的圆柱、圆锥和球一起研究,因为它们都有弯曲的面,肯定有类似的地方。 生:我建议先研究圆柱与圆锥。 师:(出乎意料,将“球”抛给学生)你们的意见如何? 生:研究圆柱和圆锥! 师:(稍作思考)行!你们准备研究些什么? 生:像长
12、方体一样,研究“棱” “顶点”“面”的特征。生:还可以研究一下“高”。生:还可以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师:你们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还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自主选定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该老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在对比中发现:虽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但它们的展开图却不一样,前者是长方形而后者并不是三角形却是扇形;圆柱的纵截面是长方形,而圆锥的纵截面是三角形;圆柱的横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而圆锥的横截面是大小不相同的圆,所以圆锥的上底面可以看成半径为零的圆;圆柱、圆锥是由平面与曲面围成的,这
13、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最大区别。当有人提出“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但圆柱的高都相等而圆锥的高却不相等” 时,立刻有人提出应该将“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确定为圆锥的高并通过查阅课本得到证实这些对比中的发现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的结果,它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反思这一意外的收获,正是因为教师及时放弃了“只研究圆柱特征”的预设方案而生成了“将圆柱、圆锥放在一起研究特征”的实施方案,从而顺利地学完圆柱、圆锥的知识。将教师要求下的被动提前纳入新知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顺应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或者说,正因为学生找到了从“整体”入手这个“支点”,学生探究的兴趣才更加浓
14、厚,探究的过程才更加深人,探究的发现才更加精彩。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之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有课堂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应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课
15、堂的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总之,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和有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
16、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综上所述,我想,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科学,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只有巧妙地预设,才能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才能为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提供重要的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参考文献:鲁仲兵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2010.9孙晓冬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2010.2郑超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2007.12费索珍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出彩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年第3期江泓:“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教师之友2005/5范强:“在生成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5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