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变色龙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孔乙己变色龙孔乙己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3、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一)理清文章故事情节1. 开端:(1)酒店的格局:当街一个曲尺的大柜台。(2)顾客:(a)短衣帮:出卖劳力的社会低下阶层,是站着喝酒的。(b)长衫客:社会上层人士,是在店内坐着喝酒的。2. 发展:(1)对孔乙己的介绍:(a)身份:是唯一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读书人。(b)外貌:个子高大,脸色青白,面上满是皱纹,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胡子花白蓬松。(c)衣着:他穿的长衫既脏又破。(d)绰号的由来:因他姓孔,别人就从描红纸的上大人,孔乙己
2、中,替他取绰号。(e)出身:读过书,但没有中过科举。(f)工作:间中替人抄书,但常偷人家的东西,所以再没有人请他抄。(2)孔乙己断脚前的活动:(a)因偷何家的书而被人讪笑。(b)被人嘲笑连一个秀才也捞不到。(c)教小伙计写字,却遭冷淡对待。(d)分茴香豆给邻家的孩子吃。3. 高潮 :(1)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2)孔乙己再次出现:(a)脸黑而且瘦,已不成样子,穿破夹袄,坐在蒲包,用手走路。(b)欠掌柜的十九个钱仍没有还。(c)对别人的嘲笑已不大分辩。4. 结局:孔乙己此后不再出现,大概是死了。 (二)把握人物形象孔已己:“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3、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生活状况不好、年岁已老;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既穷又懒,好逸恶劳;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也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就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的话里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和揶揄。接着,写孔乙己到酒店后,酒客们揭他的短取笑他。他先是不答,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揭他的“伤疤”、取笑他时,要面子的孔乙己不得不起来分辩说:“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4、!他争辩的结果是“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在这里,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可悲,他是众人取笑的对象,他的到来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但是,拿孔乙己的伤疤、不幸和痛苦来取乐的人们不也是很可笑、可悲的吗?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三)品味语言:1、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联系前文:“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
5、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2、“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字怎样理解?“排”字是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值得好好体味。“排”这个动作处在孔乙己被人们嘲笑的环境里做出,它表现了孔乙己当时怎样的心态,人们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3、怎样理解“短衣帮”的“笑”?孔乙己中传出的笑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长衫人物和掌柜们的笑声,这笑声在孔乙己被打成残废、蠕动在死亡线上时显得特别起劲,这笑声里抖动着剥削阶级的残忍和冷酷,这笑声里震颤着“制造并赏玩
6、别人苦痛的昏迷和残暴。”另一种是短衣帮们的笑。孔乙己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挤进长衫主顾的行列,而和短衣帮相近。短衣帮和孔乙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几乎处在同一层次上,那么,短衣帮笑孔乙己什么呢?有些文章认为,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劳动人民对孔孟之道蔑视的感情的流露。应该说这仅仅是笑声所包含的一个内容。短衣帮的笑声所深蕴的内涵远非这一点。孔乙己这样一个备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残害的“苦人”,本应得到同样不幸人们的同情,可是,“短衣帮”却拿他逗趣、开心,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穷酸。特别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惨,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
7、,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经陷入绝境,可是店掌柜还要逼债。面对这一人间惨象,穷苦人们仍是报之一“笑”。作者反复描写短衣帮的奚落,表达了更深刻的思想。其一,揭示短衣帮这样的不幸人们的“病苦”,意在抨击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在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而且还普遍地毒害着被压迫人们,使他们陷于麻木、不觉悟的精神态度,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已丧失。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其二,揭示不幸人们的“病苦”,目的在唤醒他们的觉悟。鲁迅曾说,他的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8、”。这表明鲁迅对群众的落后不是抱着嘲笑态度,而是进行严肃的思考,探索“疗救”的方法,使群众从封建思想桎梏下挣脱出来,去担负起改造整个病态社会的责任。(四)理解作品的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当时的昏沉、麻木状态。变色龙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了解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二十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700多篇小说万卡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变色龙均脍炙人口,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
9、层的“小人物”。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挖掘很深,而这深刻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作为整篇作品的焦点,以此为核心安排场景、情节、细节和配置必不可少的其他人物形成了生动的形象体系。本文是他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1881亚历山大二世被谋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安全,沙皇大大加强了警察的权力,建立了恐怖的警察统治,这就是故事创作的背景。(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在广场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故事2、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环境冷清、凄凉、“门无精打采
10、地敞着”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成“饥饿的嘴巴”,形象的写出了无顾客上门的萧条景象。“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从侧面写无顾客广场,可以说是小说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氛围,这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这句“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个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了沙皇的统治,具讽刺意味。这节也是以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二)细致品味文章:1、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对小猎狗的态度多次变化,画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品味。(1)听了赫留金的申述,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对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
11、被狗咬了(2)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对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3)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狗:下贱胚子。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4)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对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5)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狗:野狗,弄死它算了。(6)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对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2、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什么?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
12、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变色龙,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三)“变色龙”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作者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作素材,经过提炼概括,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鹰犬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劣迹,深刻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反动腐朽实质,作品富隽永深刻的思想内容于平淡无奇的题材中,是“因小见大”的典型,“变色龙”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特有代号。(四)作品的意义: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索材,经过提炼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
13、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变色龙”已超越了时间和国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长廊中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之流的典型。【模拟试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chn( )水2、do( )气 3、h( )哨4、tio( )鱼二、给汉字注音:1、阔绰( )2、咯( )吧 3、荣膺( )4、周檎( )三、解释下列成语:1、一气呵成:2、芒刺在背:3、如坐针毡:4、吹毛求疵四、课内阅读:阅读孔已己,回答下面的问题:1、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2、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
14、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3、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4、文中几处交待了孔乙己的地位?5、假如十年后孔乙己成了一位富翁,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一段酒店的场景。五、课外阅读:阅读一碗牛肉面,完成文后的问题: 读大学的那几年,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饭店里打工。不为生计,只是为了磨练自己,体验一下生活。 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个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
15、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清汤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
16、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悄悄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周而复始,那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
17、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呶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这对父子走后,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
18、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 文中有几处写到男孩出乎意料的举动,请在原文上用横线画出三处。 2、 文中对老人的着墨不多,联系全文内容,思考“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这一段描写,对刻画儿子的形象起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_ 3、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好在大家似
19、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看看下边的说法哪一种不恰当。( ) A. 句中用“似乎”一词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不再提问是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老板为难。 B.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这一幕,他们没有表示不满,是因为他们都被男孩的孝顺体贴所感动,因此都支持老板的做法。 C. 男孩的笑表示对老板关心的感谢,“不再提问”是为了不让父亲起疑心。 D. 男孩其实心里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因此顺势接受了老板的好意,体现出男孩的善解人意。 4、 “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请你想想,他们各自在叹息什么?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
20、,把“我”和“姨妈”的心理活动描摹出来。_ 5、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这句话的理解。_【试题答案】一、1、羼2、到(加上提手旁)3、唿4、鲦二、1、cho 2、k 3、yng 4、qn三、1、一口气做完,形容做事部署严密紧凑,迅速完成。2、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3、形容心神不安,片刻难忍。4、故意挑毛病,找差错。四、1、“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联系前文:“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
21、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2、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3、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
22、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4、“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能”,“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孔乙己还欠十九”,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5、(略)五、1、(1)“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 (2)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悄悄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 (3)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4)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 2、衬托作用,衬托出儿子的善解人意。 3、 B 4、提示:我:赞叹儿子的孝心。 姨妈:为老人感到高兴。 5、提示:一件小事可看出儿子对老人非常孝顺。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