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叙事”本是以小说为主的叙事文学的主要元素和文艺手法,社会科学中的叙事研究借鉴了文艺理论中的相关理论。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它体现出人们对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内心体验的关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以实例讲述和对话构建的叙事方式,诠释日常生活中隐含的深层意义,将思想政治教育事件转化成诗意化的教育叙事文本。教师以平等身份与学生互动,通过对话与理解指导大学生以诗意的眼光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所蕴涵的丰富价值,引导大学生将其内化为本体的思想和观念,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
2、感悟和诠释的中实现“诗意地栖居”。 正如教育叙事研究先驱丁钢教授所说:“叙事探究作为在科学与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个中间道路,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学术话语方式。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 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1、叙事理论的渊源及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西方现代叙事学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文学研究中得到了初步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进入了结构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兴趣伸展到了非文学领域,并广泛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
3、育领域,也正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是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倡导的,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目光投向叙事学,在20世纪90年代更兴起了叙事学热。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注重叙事理论和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叙事研究方面起到了先导和推动作用,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2、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现状。丁钢教授认为“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闫艳(2008)探讨了叙事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意义:“在生
4、命叙事过程中, 鲜活的故事蕴涵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问题, 包含生命意义的情境展现在说者与听者面前, 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场”。徐燕(2007)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有其鲜明的研究特点,能够弥补其他研究范式的缺陷,因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的魏善春(2009)指出借用教育研究中叙事行动研究的思路,倡导辅导员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个体的教育职业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使辅导员从教育研究和生活研究做起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进一步完成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人才的转变。3、国内有关研究的不足。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形成
5、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成果,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建构方面认识不足,研究成果系统性不强。叙事学的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要想获得预想的成果并不是很容易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方面,已有什么,缺少什么,要一清二楚,而且对相邻学科的内容要有所涉猎,有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很有意义,但困难很大,相关的各项研究真正深入的不多。(2)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实施途径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成果实践性不强。目前已有的成果基本停留在叙事文本收集的层面,对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缺乏足够的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
6、究就事论事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通过不断探索,把握思想和实践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获得重新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诠释反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当中。(3)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载体研究与其实际应用相比严重滞后。手机飞信、博客、微博、QQ群等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的有效载体,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便捷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途径。目前,对这些教育叙事载体的利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停留在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交流和共享的阶段,研究者没有将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视野中。(4)以大学生群体对象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更加不足。目前,教育叙事研究已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但
7、涉及大学生群体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既是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与感受的弊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身份,以叙事实现互动,有利于大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是人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变迁和人们思想变化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不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个体生
8、命自身的经历、经验与感受,不顾其现实生活感受而灌输抽象的价值规范与道德原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是从教育的自身特征出发,主张将生活经验世界推向前台,通过对经验事实的细致描述和深度诠释,呈现实践视野中的教育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中,生活经验世界是主线,宏观理论世界是伏线,重在关注教师和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和成长,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强调从以获取灌输标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从而建立一个旨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全面发展的人本体系。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
9、了全新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其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为普通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适当的话语和理论方式去呈现它,教育叙事是更为合适的方式。这是因为,日常生活领域里的人群、事件与感受只能借助于叙事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教育叙事研究的考察对象是教育经验和现象,叙事语言使普通人能够参与进来,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对叙事文本进行评价。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拓
10、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解释,目的是为人提供经验,提示隐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在研究路径上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及文献分析等研究文本,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三)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密切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联
11、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路线”,有利于增强其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最大的弊端在于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严密性、逻辑性,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对象生活的联系,研究对象群体或个体的教育经验和感受被过滤,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被抽空。个体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被强行纳入到宏大的社会历史目标中,忽视了个体的内在体验与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给人们提供了教育和传达思想的有力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原有的灌输式和说教式的困境,将思想政治理论引入鲜活的叙事之中。“对话”与“理解”,让教师和学生实现“诗意地栖居”,使受教育者远离虚幻的道德生活,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12、研究是教师与大学生的心灵互动,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它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叙事研究使普通人能够参与进来,使用普通人习惯的生活语言,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对叙事文本进行评价,并与文本中叙述的事实进行对话。这为普通教师、学生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
13、研究文本。这种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不仅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教育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提升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途径。3、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教育效果的评价,其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实效的评价。在叙事研究的整个评价过程中,着重考察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对知识的硬性记忆。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结合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撰写论文等方式。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叙事研究的这种评价结构能够是教师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育反馈,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手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