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树问题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建立起相应的表象。3.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瞧找两位同学起立,他俩之间产生 1 个空。那 3 位同学?(产生两个空。)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叫做间隔。(板书:间隔)这一列有几位同学?产生几个间隔?师:看来学生数和间隔数有点关系,今天就
2、来研究和间隔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植树问题审题:课件出示问题:看懂了吗?每隔 5 米栽一棵,你是怎样理解的?生答师:每隔 5 米栽一棵,隔 5 米再栽一棵,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5 米。每个班栽了多少米?(20 米)板书咱们帮 3 个班解决什么问题?(每个班各栽了多少棵树?课件)1 2、尝试操作学习要求:3 个班各栽了多少棵呢?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同位俩合作,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学生利用学具单操作。二、分层引领,搭建模型(一)交流展示、感知规律1.指生到前面摆一摆,全班交流各班的栽法,初步感知规律。预设 A:一班二班都想在这里栽,有想法吗?一班栽完了吗?
3、先栽 20 米,一班是不是得从头栽到尾啊?他做到了吗?这里一班栽上了,那二班还用栽吗?预设 B:3 班有什么想法?中间这里 2 班栽了,3 班还用栽吗?第三句话,一直栽到图书馆,三班最后还用栽吗?2.质疑:现在看一看,每个班栽了几棵?5 棵、4 棵、3 棵。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栽 20 米的小路,3 个班却栽的不一样啊?3.明确三种情况: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班从头栽到了尾,数学上叫两端都栽。二班栽头了吗?但是栽到了尾。叫只栽一端。三班既不栽头也不栽尾,叫两端不栽。(板书)(二)构建“两端都栽”模型,发现规律1.对于这三种情况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看看有什么规律?2 (1)回忆刚才一
4、班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课件,边操作边叙述)刚才还有同学列了算式?用除法计算的。谁来说说怎么计算的?205=4 单位“棵”?4+1=5(棵)(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0 是全长。 5 是每隔 5 米栽一棵,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叫间距。每隔 5米栽一棵 ,再间隔 5 米栽一棵。那 4 表示什么?也就是有 4 个间隔。4改单位,是 4 个间隔。板书:间隔数。画箭头,一个 5 米对应一棵树,又一个 5 米对应一棵树,一共几个 5 米?4 个间隔对应着 4 棵树。 4棵树再加上哪一棵,一共是几棵树?看明白了吗?找同学说说算式的意思。2.拓展:(1)如果还是 20 米的小路,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每
5、隔4 米)说算式。204=520 米的路,每隔 4 米栽一棵,有 5 个间隔。5 个间隔对应着 5 棵树,再加上头上那一棵就是 6 棵。预设:还可以是(每隔 2 米、每隔 10 米、)(2)小路变成 100 米,还是每隔 5 米栽一棵,你觉得栽几棵?说想法,师板书小路变成 240 米,还是每隔 6 米栽一棵,你觉得栽几棵?说想法,师板书小路还能再长吗?能解决吗?3.观察这些算式,哪里变了?哪里没变?同位讨论3 全长、间距、间隔数都变了,但都是全长间距 =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贴板书师小结:看来要想求栽了几棵树,只要知道了间隔数再加 1 棵就可以了,怎么求间隔数?(三)自主构建“一端不栽”、
6、“两端都不栽”的模型,并发现规律1.结合刚才了“两端都栽”的情况,找一找联系,研究一下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存在什么关系呢?同位讨论指名汇报:只栽一端 比两端都栽少了头上这一棵,建立起联系。间隔数=棵数两端不栽 比只栽一端又少了尾上那一棵 也建立起联系。 所以隔数-1=棵数2.三种情况我们发现植树棵数都和间隔数有关,哪里相同?哪里不同?(课件)(四)借助手的模型进行一步理解规律师: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手也可以帮助大家来理解这个规律。伸出你的左手来,看看手指与手指空与我们今天学研究的“植树问题”有怎样的关系?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师: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
7、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4 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口答1.路灯问题:50 米的小路上每隔 10 米安装一个路灯(两端都安),一共需要安装多少个路灯?师:在这里谁相当于树?谁相当于间隔?师:5010 求的是什么?为什么+1?小结:这属于两端都栽的情况,所以要用间隔数加 1 才能求出棵数,也就是路灯的数量。2.千纸鹤问题:10 米长的绳子,每隔 1 米 1 只千纸鹤,一共有多少只千纸鹤?师:为什么是 10 只千纸鹤呢?小结:这属于植树问题中一端不栽的情况,有 10 个间隔,就有 10只千纸鹤。3.路锥问题:两个篮球架距离是 28 米,每隔 4 米要一个路锥,一共需
8、要多少个呢?列出算式:284-1=6(个)师:284 求的什么?为什么要-1 呢?小结:这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间隔数-1=棵树。4.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植树问题的例子,师课件展示。(见图 3)四、回顾梳理,拓展延伸1.回顾总结。5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都有哪些收获?预设 1:我知道了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栽的时候:间隔数+1=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预设 2:我学会了用画图的方法研究问题。.2.拓展延伸。师: 从生活情境中,我们知道了植树问题可以分为 3 种情况。收获了第一粒智慧的种子。在变与不变中,了
9、解了间隔数和植树棵数的关系,收获了第二粒智慧的种子。在相同与不同中,将三种情况建立了联系,收获了第三粒思想的种子。将来到高年级会发现更多类似的植树问题,收获更多智慧的种子。让我们把这些种子种在心里,总有一天会长成智慧的参天大树!6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口答1.路灯问题:50 米的小路上每隔 10 米安装一个路灯(两端都安),一共需要安装多少个路灯?师:在这里谁相当于树?谁相当于间隔?师:5010 求的是什么?为什么+1?小结:这属于两端都栽的情况,所以要用间隔数加 1 才能求出棵数,也就是路灯的数量。2.千纸鹤问题:10 米长的绳子,每隔 1 米 1 只千纸
10、鹤,一共有多少只千纸鹤?师:为什么是 10 只千纸鹤呢?小结:这属于植树问题中一端不栽的情况,有 10 个间隔,就有 10只千纸鹤。3.路锥问题:两个篮球架距离是 28 米,每隔 4 米要一个路锥,一共需要多少个呢?列出算式:284-1=6(个)师:284 求的什么?为什么要-1 呢?小结:这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间隔数-1=棵树。4.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植树问题的例子,师课件展示。(见图 3)四、回顾梳理,拓展延伸1.回顾总结。5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都有哪些收获?预设 1:我知道了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栽的时候:间隔数+1=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预设 2:我学会了用画图的方法研究问题。.2.拓展延伸。师: 从生活情境中,我们知道了植树问题可以分为 3 种情况。收获了第一粒智慧的种子。在变与不变中,了解了间隔数和植树棵数的关系,收获了第二粒智慧的种子。在相同与不同中,将三种情况建立了联系,收获了第三粒思想的种子。将来到高年级会发现更多类似的植树问题,收获更多智慧的种子。让我们把这些种子种在心里,总有一天会长成智慧的参天大树!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