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六年级下册集智研备 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关于南县过春节的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
3、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
4、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老舍,我国现代 家、 ,原名 ,字 ,北京人。老舍先生的著作非常丰富,有 、 、 等,被誉为“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3检查课文自学情况:(1)读读写写。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 彩排 鞭炮 寺院 彩绘 逛庙会 麦芽糖 走马
5、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2)看拼音,写生字。 xn o sun c jio 初( ) ( )粥 腊八( ) ( ) ( )子fi bn zhn l zhng ( )翠 杂( )儿 ( )子 ( )子 风( ) mi s gung bin( )子 ( )庙 ( )街 ( )子(3)理解词语。 表示时间的词:春节 腊月 初旬 小年 除夕 元宵 娴熟: 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同桌互查读文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4.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6、。(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7、三、合作探究,理清思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 间 风 俗 习 惯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
8、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7自然段(除夕);810自然段(正月初一);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2展示朗
9、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五、归纳整理本文作者是( ),文章以( )为经线,以( )为纬线结构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从( )开始,直到( )才结束。六、检测训练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
10、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三、默读课文,畅谈画面。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热闹、浓烈的画面,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说一说。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
11、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
12、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分清详略,练习朗读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五、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
13、,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
14、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
15、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
16、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七、学习“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八、归纳整理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有: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
17、的印象。九、检测训练十、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 7* 藏戏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
18、息;藏戏面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我国戏剧的有关资料或藏族的有关信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
19、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默读课文
20、,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读记记,理解部分词语。剧种 面具 激流 发誓 旷野 布施 鼻祖 柔顺 压抑 敦厚 夸张 描述 演绎 哄堂大笑 别无所求 能歌善舞 4.速读课文,思考: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三、合作探究,自主研读。(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
21、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二)自主研读8-20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
22、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4师生合读:21自然段。(四)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
23、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四、归纳整理 藏戏是一篇民俗散文,文章按(
24、)顺序,先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介绍( )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文章主要采用( )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五、检测训练六、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体会民居特点,领悟说明方法。 3.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族竹楼的
25、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深读探究。 学法:默读、批注、填表、合作探究、设计导游词。课前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
26、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研究内容:从建
27、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总结:古人说
28、:“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
29、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
30、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内蒙民居
31、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
32、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33、,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
34、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板书设计:8*、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