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赴沪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积极谋划跨越发展 举全街之力打造我区靓丽名片 xxx街道党工委书记xx10月8日至18日,我参加了区委统一组织赴江浙沪地区为期10天的实地学习考察。在考察期间多次与三地各级领导座谈、共同探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经验借鉴等专题,并到昆山、XX县区、华西村、太仓、XX市XX县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了园区建设、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等专题。10天的学习,2600公里的行程,引发了我的思想触动,感慨颇多、感悟颇深江浙沪地区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
2、。 一、学习考察地区的典型经验 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三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先后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华西村模式”等发展奇迹,特别是以上海浦东经济特区开发为龙头,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速飞跃,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依赖于他们的发展意识十分强烈。 (一)强烈的机遇意识催生大作为。传统观念认为,南方人精明,擅长生意经。究其根本是他们更精于运筹,善抓机遇。XX县区从1984年自费开发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今天,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XX省
3、乃至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仅2010年就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利用合同外资149亿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其高位增长态势关键就是昆山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农转工,由单纯农业县向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工业转变,为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次是内转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量的膨胀;第三次散转聚,以园区为依托,产业显现聚集效应。三次机遇加上昆山自身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各项社会事业才得以腾飞发展,成就了“全国第一县”,走出了“昆山之路”。总结昆山经验:区域发展竞争的格局在变,必须先行一步,抢抓新机遇;竞争的氛围在变,必须胜人一筹,创造新优势;竞争的方式在变,必须技高一招,夺取新商
4、机。 (二)强烈的环境意识确保可持续。考察各地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城市各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XX县区在项目上马审批上一直实施的是“增一减一”政策,即:企业要求增加一个新项目的同时,必须“下马”一个甚至两个与新增排污量等量的老项目,否则项目不予审批,从而确保污染排放量不增加,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总结江阴经验:环境保护必须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位臵,突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全程控制,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创新局面。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有创新,力争100年不落后;机制有创新,制度100年还适用;服务要创新,服务时间力争超
5、过100年。”华西村吴仁宝同志提出的“三个创新”正是江浙沪地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树立市场运作谋发展观念,创造性的定位于工业设计主导,转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银信贷款、业主投资的发展方式,立足太仓、对接上海、服务苏南,将“灵狮模式”根植于长三角,打造设计与制造并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交易、金融孵化、专利转化等六大产业链高端增值服务。总结江苏经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借鉴、吸收和利用外地的先进经验,充分挖掘潜力,缩小差距、赶超先进,树立跨越式发展观念。 (四)强烈的民本意识促社会和谐。XX县区东湖苑社区坚持“美丽的花园、幸福
6、的家园、平安的憩园、和谐的乐园”为目标,搭建服务平台,组建服务队伍,完善服务项目,注重服务效果,不断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其管理模式对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社区服务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总结东湖经验:以倾听民声、汇集民智、顺应民意、为民解忧为宗旨,搭建平台,创新思路,强化“民本”,改善服务,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考察活动的几点启示 (一)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并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同时继续增加财政引导性投入
7、,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全区经济发展。 (二)要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用先进、适应的技术提升我区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产品、产业升级。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要找准市场定位,推动产业升级 切实把传统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替代和产业拓展,从依靠资源生产到依托科技进步,实现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 三、结合学习谋划我街道的发展思
8、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江浙沪地区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很多先进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积极借鉴,从而推动我街道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在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努力营造实力家园 一打造特色商街。我街道辖区紧邻xx汽车客运东站、xx汽配城、xx路汽配一条街、xxx国道贯穿全境,是我市重要的汽配流通区,街道发展建设将围绕这一优势深入展开,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大力实施“商业强街”战略,积极引进超市、物流、银行、证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辖区综合服务水平,打造特色产业一条街。二是建好xx都市园。以新建xxx小区用房为经济发展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城市发展内涵,积极打造“xx
9、都市园”,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就业岗位,强化社区经济工作,增加税源,壮大街区经济实力。 二、在社区建设上实现突破,努力营造宜居家园 一是着力打造新型社区。紧紧抓住xxx小区新建落成这一有利契机,积极谋划建立四个新社区,目前选址工作已经完成。新社区建成后,办公场所及户外活动场所可达到500平房米,我们将在每个社区配备一批文体器材、开设一个便利店、建设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丰富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方便群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加强社区治安建设,实现警务责任到社区。同时,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力争3年内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高标准文明社
10、区。二是构建社区精细化管理网格体系。以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社区分布为基本框架,将社区管理划分为网格单元管理责任区,建立领导小组+网格服务员+单元格联络员+楼长四个层次的管理服务模式,实行管片包干责任制。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登统和掌控各家各户静态和动态详细信息,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三是大力开办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将社区服务与社会接轨,秉承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深挖内外部潜力,以低偿、有偿的方式开办中介信息服务、法律政策咨询、家政服务、孤寡老人托管等贴近百姓生活需求的新兴服务业,弥补社会服务力量价高质次的弊端,同时有效提升街区经济综合实力。 三、在改善民生上实现突破,努力营造温馨家
11、园 一是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全力做好贫困户、低保户的救助工作,积极筹措经费,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转变传统的单一送钱送物为送致富信息、送科技知识。计划为百户低收入困难家庭进行廉租房申请、登报工作,解决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二是建立就业扶持体系。街道5个劳动保障站与辖区企业、周边用工单位建立推荐关系,努力创设就业岗位,优先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开展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技能、送岗位活动,切实提高就业率。三是发展社区文体事业。大力推进社区文体中心建设,结合居民生活需求,科学设臵健身活动场地和健身项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创新,
12、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文体队伍,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在社会稳定上实现突破,努力营造平安家园 一是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对社区进行集中整治,建立点、块、线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管理模式,规范社区综治体系建设,加强街道、社区联防、治安协管员队伍建设。坚持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搞排查,主动下沉到困难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区域和群体中,及时搜集掌握稳定隐患,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切实把群众稳控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察民情、解民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做好来访接待、来信办
13、理工作,对每位上访人员坚持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听取诉求,及时转办、交办、协调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解决信访问题上要坚持符合政策的马上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对生活上确实有困难的要千方百计给予解决。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预防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构筑街道、社区、厂企共同参与的安全体系。深入周边学校、企业、超市、网吧等公共场所做好安全督导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预防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在党的建设上实现突破,努力营造活力家园 一是强化“三个注重”,夯实党建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注重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学习型党员;注重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一些干部工作纪律差、落实不力、效率不高等个别问题;注重推动当前中心工作,把服务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攻坚克难,优化发展环境。二是做到“三个细化”,深化党员教育管理。细化组织网络,做到因需制宜;细化党员群体,做到因需服务;细化教育模式,做到因人施教。三是把握“三个联建”,建强基层组织建设。区直部门与街道联建,共度时坚;街道与社区、厂企联建,形成合力;领导班子与困难群体联建,营造和谐。第8页 共8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