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察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第一篇:考察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12月x日到x日,在xx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对xx市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程考察学习,在这有限的x天里,我们参观了x个市的一些园区、企业、社区、村庄,听取了所到之地领导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介绍。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我们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此次考察对我个人感触有以下几点: 一、直观感受 (一)发展速度快
2、所到之处,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无论是引进吸收利用外资,还是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均是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表明发展的潜能巨大,发展的势头强劲。 (二)城乡无差别 在北京、山东等考察点,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直观感受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无差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平纯收入比例小于2:1,均居全国前列;农民基本不种田或基本无农民;三产比例中,一产均在10%以下,而现代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都高速发展;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保障已覆盖农村、惠及全体;农民居住条件更是无以伦比。 (三)建设水平高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村镇规划,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商贸街道,感觉到都是高标准、大手笔,气势如虹,
3、又风景如画,工业化、城市化已融为一体。 (四)精神风貌好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老百姓忙生意、公务员忙服务的和谐高效景况随地可见。 (五)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 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 (六)工作思路。大村,大气。 我们所参观的几个村
4、庄,都是坚持大村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思路。一是范围大,涉及农户多。二是建设规格高。在新农村建设开始就以高标准要求来实施各项工作;三是是投入资金大。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对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高标准、高规格建设。 二、心得体会 1、确实提高认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长了多方面见识。过去一直存在着我区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建设破旧,思想观念不解放等看法,但从这次考察的x个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农村建设等情况来看,这些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典范,这些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值得我们认真的回味和反思。 2、充分体会
5、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育好引领群众致富带头人的内涵。无论是在社区参观,还是在村庄实地观摩,都在亲身体会着,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选好、配好引领群众致富带头人。在这些地方,这些甘心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顾大家而忘小家的带头人都是新时期的共产党员的突出代表,但他们行为无一不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含义在他们身上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了,这也正是我们此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3、充分体会到乡村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备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在参观中,我通
6、过对企业、社区、村庄、城市建设等方面学习,切身体会到乡村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乡村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坚持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坚持一个品牌,坚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执着信念,就不会创造出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生动鲜活的场面来。 三、今后的思路打算 1、积极借鉴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繁荣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关键是要抓好农民增收和农村的规范化管理。在推进农民增收上,重点是要推进农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多元化转变,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工商业者,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7、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这次考察学习虽然只有
8、x天时间,但我个人感觉内容充实,教学方式多样化,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地观摩学习,我们汲取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每个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对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发展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探索。这次学习活动对进一步更新我们的发展思维空间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我们应该抓住全区招商引资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和谐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在全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整合以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1、政府主
9、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 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2、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
10、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三清三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三清三改”这一基础环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净化农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新村新面貌,新村新形象”的目标。 4、建好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必须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因此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带领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在全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
11、,整合以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so100 1、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2、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
12、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三清三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矗目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抓装三清三改”这一基础环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净化农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新村新面貌,新村新形象”的目标。 4、建好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必须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因此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带
13、领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新城我们怎么办 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心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害时期必须
14、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进新农
15、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全村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实力。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 (
16、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 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感受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假如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
17、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农村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确保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没有处理好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
18、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假如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
19、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加强农村道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农村指导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深刻把握和理解建
20、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解决了建设新农村quot;为了谁quot;的问题,而且解决了quot;依靠谁quot;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农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自古以来,所有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无不凝聚着万千农民的心血与智慧。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正是有了农民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才铸就了民族抗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国以来,国家采取了以农补工
21、、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同时,经过几十年农民艰苦卓绝地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为有了小岗村十几户农民quot;分田到户quot;的改革创举,就有了后来的quot;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quot;,有了农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才促成了quot;对内改革、对外开放quot;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quot;以工补农、以城带乡quot;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22、没有根本改变,公共财政特别是支农财力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 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主要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决定了农民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自由主体,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将主要是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揽,否则,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掩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新农村建设丧失其根本的基础的力量。第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quot;三农quot;问题、为亿万农民谋划福祉的治国方略。在实施和推进中,国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由此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
23、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长期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自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从当前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对农民的认识上,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农民能够建设新农村。同时,从农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很容易形成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泊,自强、自主、自由的意识不强。二是行为问题。由于对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不
24、清,有些基层政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结果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加重农民的负担。三是体制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垒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既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打击了农民的能动性、创造性。 一是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
25、、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 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
26、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quot;面quot;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quot;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quot;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quot;点quot;上,我们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三是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
27、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管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四是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 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quot;阳光工程quot;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XX县区达达木图乡刘卫东 2019年11月3日第16页 共16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