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音乐课堂创造活动审美原则的研究结题报告上海市兴陇中学 蒋艳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课题是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创造能力培养要求的研究,且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应当是一种较为广泛意义上的具有包容性的“创造”。应该鼓励和提倡青少年去进行有意识地追求“价值”和“意义”的音乐实践,在这种时间过程(包括音乐创作、原创、编创、音乐表演、音乐欣赏过程)中,去不断提高对世界各种事物的理解水平,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课题是针对目前音乐课堂创造活动不重视审美原则导致学生音乐
2、创造能力不足的现状而提出,对于音乐教学有现实意义。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音乐创造既与立美相关,又与审美相关,通过音乐美的创造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音乐创造贯穿于人类音乐行为的全过程,含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音乐创作。人类早期的创造活动明显具有实用性,随着生产能力的发展,创造活动逐渐摆脱物质功利性,上升为一种审美活动,于是创造需要就升华为审美需要。很多音乐课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活动总是流于形式,缺乏音乐的美感。创造活动不是空缺来风,它必须建立在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基础之上,学生需对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知,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力度、节奏、调性等,所以审美的课堂是音乐创造的基础。本课题对
3、音乐课堂创造活动的审美原则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创造能力。通过3年来的课题研究,笔者在一次次实践反思中进行案例实践,研究分析音乐课堂开展创造性体验活动的方法,在审美原则的基础下,如何运用体验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初中音乐学科课堂创造活动审美的基本特点和原则2、初中音乐学科课堂创造活动审美的内容及建议3、初中音乐学科课堂创造活动审美的教学运用方法4、初中音乐学科课堂创造活动审美的实例研究5、初中音乐学科课堂创造活动审美实例研究的总结与反思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运用行动研究法,着重了解学生在音乐创造的教学活动中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观的变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从设计到改进到反思,观察过程、记录过程,不断修正行动策略总结经验;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研究音乐课堂创造活动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以及原则。1、酝酿准备期(2012年12月2013年4月)2013年3月2013年4月设计课题,进行课题论证。2013年4月2013年5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开题2013年6月整理文献,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归纳首先我深入分析初中音乐(艺术)教材中音乐创造活动,并进行分类总结。教材内活动与创造环节中的创造活动内容丰富,有节奏性的创编、旋律的写作、舞蹈肢体即兴律
5、动、小品歌舞剧等综合性表演、音乐想象画等。这一阶段我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创造意识和兴趣、创造能力的研究。针对学生音乐创造兴趣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对音乐创作的兴趣方面,学生中喜欢并尝试节奏型创编的占40%,喜欢小品歌舞剧等综合性表演等28.4%,对舞蹈肢体即兴律动的兴趣一般但也有一些尝试占21.6%。音乐想象画则为10%。其次我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归纳,摘录整理了音乐创造活动审美的基本特点和原则、内容与方法;同时研究与观察初中学生音乐创造的发展水平与能力特点,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主要研究文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
6、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音乐的分析与创作、音乐理论基础、外国音乐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审美心理学等。2、实施反思期(2013年5月2013年10月)(1)、2013年5月6月课题实践研究:研究课堂创造活动审美的教学运用方法并撰写教学设计、对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教学实践,不断观察记录,积累资料。在设计课堂创新活动时,把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理念,将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进行统整进行教学,将音乐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特点融入到音乐创造教学中。针对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中期报告。几年来不断的进行课堂实践、观察与反思,对课
7、堂音乐创造教学的审美原则与实施操作积累了经验与可操作建议。(2)、2013年7月8月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梳理、不断反思完善研究实施方案。这一阶段主要对前期的课堂实践进行梳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如何设计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的创造活动,致力于学生创造性知能、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3、总结整理期(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2013年9月10月阶段汇报、校级或区级教学展示。(2)2013年10月2013年11月继续完善课题研究,进行课堂实践。(3)2014年12月课题结题,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心得。四、研究结论审美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在本质上有着相关性和一致性, 这种相关性和
8、一致性在中学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音乐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如何发展中学的创造能力, 当前音乐审美教育中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通过研究我得到了一些经验和看法,试从在审美的情境中,如何提升音乐创造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研究心得。1、 音乐创造教学应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转变观念,不要把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独立环节,认为创造是专业的音乐创作,需要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创作出完整的音乐作品等。而是应该把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理念,将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进行统整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将音乐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特点融入到音
9、乐创造教学中,通过创造去实现。在音乐课堂中, 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演和创造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创作的解释,指作曲家创造具有音乐美的乐曲,音乐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实践。从创作的层次看,音乐创作包括作曲(一度创作)、表演(二度创作)和欣赏(三度创作)等;从创作的内容看,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创作、乐曲创作等。2、音乐创造教学应符合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规律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过程是全面的,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的音乐审美过程。教授音乐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先
10、从整体把握音乐的情绪、风格、体裁等音乐要素,形成一般的、模糊的印象,然后再到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部分要素,进行具体的、精确的分析。只有从整体上对其把握,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到音乐所表达的一个完整的乐思,更利于对音乐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感受,具备了一定的创作技能和体验,然后运用课堂新授的创作技能结合自身的特质、音乐创作知识、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进行创作。3、 在音乐创造教学中应营造具有音乐美的学习环境。音乐学习效果是受到学习发生的环境、学习者的背景,以及教师的影响。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对学生的音乐创造效果有促进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要想培
11、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应该尽可能多的创设具有音乐美的环境。教材里的音乐作品很多,教师应有侧重点的选取符合学生审美趣味的教学内容设计创作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的座位布置、创造活动方式都应不同,创造活动应借鉴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来设计。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的充满音乐,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多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歌唱比赛、美育节活动等。此外教师自身要提升专业素养,注重课堂的语言优美,应运用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创造性语言,为学生提供一个美的创造性的语境,引领着学生发散性的思考并开展音乐创造活动。4、 音乐创造教学中应提升教师的音乐创造兴趣与审美能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音乐教师具
12、有音乐创作的兴趣,那么在音乐教学中会涉及创作的内容,在对学生创作兴趣培养方面会做出努力。音乐创作的兴趣与教师自身的特质、音乐创作知识、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有关。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为音乐创造做好铺垫,包括音乐专业的知识,如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创作技法、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和声、复调、曲式、视唱、即兴伴奏、乐器演奏、演唱的知识等;以及姊妹艺术的知识;如美术、影视、戏剧等;一般文化知识,如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心理学、物理学知识等。尤其要提高创作的技能,将创造的知识和技能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音乐创造活动。其次教师应多听音乐会经常参观艺术类展览丰富自己的艺术视野,注重日常
13、生活和自然中音乐素材(音响)的积累,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内化为内心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教学生用审美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还要使学生知道创作作品要具有情感性,不能是纯技术的创作。当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到很多创作技术,也可以找到不同的音乐创作软件,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就可以进行各种音效的创编。作为教师应多学习最新的创作技术,同时指导学生合理的运用创编方式,帮助他们创作出具有审美性、时代性、技术性的音乐作品。5、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审美性(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音乐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性
14、质。音乐创造教学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喜爱音乐创造,通过体验创造的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音乐创造的教学,同时注重在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生成。(2)强调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是音乐创造教学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创造力的发展,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最高目标。在音乐创造教学的设计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注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兴趣;并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音乐创造教学内容,选择适宜
15、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的创造活动,致力于学生创造性知能、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3)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指导活动(activity)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模仿、即兴和创造等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创造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短小曲调的创作、即兴创作、“音乐小品剧”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本体的创造。以短小曲调的创作为例,首先,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16、也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固定的音,然后请学生使用不同的节奏型去把这几个音演唱或演奏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采用多种不同的节奏型,对能使用较多的节奏型的学生给予表扬。与此相类似,教师也可以给出一首歌词,让学生们根据歌词的含义,自己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对能为歌词配上相匹配的节奏型的学生给予表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理解节奏的含义,掌握多种节奏型,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旋律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填充乐句、为原曲作变奏、发展乐句构成乐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旋律创造的培养。再次,创作教学的较高层次即歌曲创作
17、,更能体现学生自身的音乐创造思维。歌曲的创作与一般性的音乐创作活动相比,需要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歌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领会歌词的含义,为歌词创造出相匹配的旋律曲调,并要求学生在创作时注意调式、曲式、音域等问题。我们应有效利用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进行音乐创造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在小组创作排练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协助学生进行即兴和创造,指导学生注意与小组同学的合作,最后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分享表演创作的成品。6、 完善音乐创造教学的评价标准。
18、音乐对音乐的欣赏者,或者表演者来说都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及表现的方式。就会使同一音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样态,这是音乐学习中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我国学校音乐教学中,要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怎样去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仅是为了学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的自我学习的这样一种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内容生成结果的评价。即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螺旋中,进行综合考虑与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作品,对学生创造活动持一种肯定的态度,因为我们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专业的音乐或话剧的表演人员,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创造性表演给予积极的肯定,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创造做准备。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乐于参与创作与表演,都有展示个人创作及表演才华的机会,这十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锻炼与成长。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审美的艺术表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