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原油物性基础知识及原油安全防护知识【要点】1、 原油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0.5学时)2、 原油物性基本概念。(0.5学时)3、 原油分类方法。(0.5学时)4、 输油工作中常见原油物性分析标准、一般操作与注意事项。(1学时)5、 原油火灾危险性。(0.5学时)6、 原油火灾消防技术。(1学时)7、原油防火防爆、防静电与防毒。(1学时)第一节 概述 教材:储运油料学、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14及相关标准【案例】1. 严格意义上的原油与石油有区别吗?2. 原油含水对输油生产有那些具体影响?3. 为什么要了解原油性质?4. 石蜡和地蜡哪个熔点高?5. 原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组成。6. 火灾的分哪
2、几类?7. 石油产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 石油的一般特性 石油是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体,未经加工的石油通常又称为原油,它是多种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非烃类化合物(含S、O、N的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其平均含碳量为8487%,含氢量1114%,密度一般小于1.0g/cm3,热值一般为43542.746054.8kJ/kg。2、 石油的稳定石油从矿井采出后,需经矿场脱水、脱盐、稳定处理,也就是说商品原油与石油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原油稳定是降低原油蒸发损耗的重要措施。原油稳定的原理是改变温度和压力分离轻组分,即从原油中脱出C1C4组分,(常温常压下的气态组分),降低原油的饱和蒸汽压,使其
3、在常温常压下能较稳定地储存于油罐中,减少油气蒸发损耗,同时,稳定时脱出的轻组分还可加以利用。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汽压一般应低于0.1MPa,(小于当地大气压),C4的挥出率小于5%。从原油中脱出轻组分的多少即原油稳定深度。稳定深度越大,设备越复杂,投资越大,原油收率降低,质量下降。故常用原油蒸汽压来衡量。在常温和最高储存温度下,原油蒸汽压一般 0.07MPa,C5的脱出率应小于原油中C5的5%(重量比)。不同国家的原油稳定深度要求不同,例如60时稳定原油的蒸汽压:中国0.1MPa,美国0.07 MPa,前苏联0.065 MPa。3、石油中的杂质石油中通常还夹杂着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混入的砂石、铁屑、结
4、晶盐等机械杂质和水分。原油中的水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游离水、悬浮水、乳化水、溶解水。原油中含水对于储运过程中的计量准确性和石油加工的正常生产(如“冲塔”)都有很大影响,另外输送过程中如原油含水过高,一方面加剧管道、设备腐蚀,另一方面,浪费了管道的生产能力,加大了脱水负荷。商品原油中含水率不高于0.5%。对于燃料原油,有资料说适量的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可以节约燃油消耗。但是含水燃料油在罐中预热到100时会造成冒罐事故(突沸)。燃料油含水(水呈非乳化状态)会使火焰脉动、间断甚至熄火。一般燃料油含水3%。就会使燃烧不稳定,含水5%。就会造成燃烧中断,因此燃料油在供给燃烧器之前应进行充分脱水,水分应控制
5、在2以下(在加热炉计算题中,应注意燃油扣水)4、了解原油性质的必要性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评定其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输油管道、油库和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设计与生产依据。对于我们长输管道,原油性质决定了输油泵站建筑耐火等级、泵站消防要求、设备防腐、罐区消防设施等的设计、选型,也影响输油生产工艺的选择。5、原油的化学组成 按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4页。5.1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分清原油主要元素组成碳、氢;主要化合物组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石蜡:一般石蜡相对分子量300500,分子中碳原子数2035,熔点3070,主要
6、由正构烷烃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双环烷烃及单环、双环芳香烃。地蜡:地蜡相对分子量500700,分子中碳原子数3555,熔点6090,成分复杂,主要由正构烷基和异构烷基的环烷烃组成。5.2原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胶质:一般是指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而不溶于乙醇的物质。胶质是红褐色到暗褐色并具有延展性的粘稠液体或半固态物质,对油品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油品中的胶质燃烧易形成炭渣,引起机械磨损或堵塞,常温或受热氧化可转化成为沥青质,高温下甚至可生成不溶于油的焦炭状物质油焦质。沥青质:是指能溶于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而不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和乙醇
7、的物质。沥青质是暗褐色或深黑色脆性的非晶形固体粉末,是石油中分子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组分,受热并不会熔融,温度高于300时全部转化为焦炭状物质和气体,与胶质在在石油中形成真溶液不同,它吸收溶剂膨胀,形成均匀的胶体溶液,部分呈悬浮状态。6、原油的火灾危险性 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10页6.1燃烧的三要素 经典的燃烧理论认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这三条也是人们常说的燃烧的三要素,三者结合是燃烧发生的基本条件,防止火灾就是避免三者的结合,而灭火的原理则是破坏三者的结合。 1可燃物质 无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可以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都属于可燃物
8、质。可燃物是燃烧的主体,无可燃物,燃烧就无法进行。固体可燃物有:木材、木炭、油毡等。液体可燃物有:原油、汽油、煤油、酒精等。液体可燃物易流失,须谨防容器破裂,造成火灾的扩大和扑救的困难。气体可燃物有:油蒸气、乙炔气、煤气等。气体可燃物常常来无踪、去无影,不易被人发现。因此气体的燃烧或爆炸事故往往具有突然性,一旦事故发生后又难以阻止可燃物的继续蔓延燃烧。可燃物可以使燃烧发生,也是燃烧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灭火应该首先撤除可燃物。 2助燃物质 助燃物质就是支持燃烧的物质,一般是指氧或氧化剂,这里主要指空气中的氧,简称空气氧。可燃物质燃烧及维持燃烧必须供给足够的空气氧。空气中正常含氧量约为21。当空气
9、中的含氧量低于17,可使木材火熄灭;减少到1415时,可使汽油火熄灭,1418就可使一般物质火熄灭。目前大量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方法不少都是利用隔绝空气或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办法实现窒熄灭火。 3着火源 把可燃物质的一部分或全部加热到发生燃烧所需的温度和热量的热源,叫着火源。各种可燃物质不同,着火时所需的热量和温度也各不相同。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如下几种:(1)明火如火柴、打火机火焰、油灯火、气焊火等(2)电气火花(3)撞击、摩擦产生的火花(4)静电火花。 (5)雷电火花。 (6)火星 烟囱冒出的火星、机械车辆排气管放出的火星等。 (7)炽热表面 工作着的电器、炽热排气管和发动机壳等的热源(不一定
10、闪火)。 (8)化学反应热 如脏的油布、棉丝团堆积而形成的自燃等。 可燃物质燃烧时大都首先受热分解出可燃气体。石油及其产品特别是轻质石油产品,具有易蒸发的特点。lkg汽油大约可以蒸发为04m3的汽油蒸气,煤油和柴油在常温常压下蒸发慢一些,润滑油蒸发更慢。由于蒸发出来的油气相对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常常在作业场所、储油场地及低洼处弥漫聚集,具有更大的火灾危险性。6.2爆炸极限和点火能 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11 (根据时间掌握讲课深度)1爆炸极限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者的同时存在是燃烧发生的基本条件,然而并非上述条件同时发生,燃烧就能形成。并非任何浓度的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都能发生爆炸,只有油气
11、在空气中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油气才能发生爆炸。能发生爆炸的这一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对应于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油气浓度叫爆炸下限,列应于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油气浓度叫爆炸上限。油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油气不足,不能爆炸,油气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氧气不足,也不能爆炸。2.最小点火能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所需释放的最小引燃能量。6.3 石油火灾特点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13页1、 爆炸危险性大2、 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3、 易形成大面积火灾4、 具有复燃、复爆性5、 会产生沸溢、喷溅现象(突沸) (重点讲解)6、 燃烧和爆炸交替进行7、 燃烧火焰起伏6.4油库分级油库主要储存可燃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大多数储存汽油
12、、柴油等轻油料,有些库还储存润滑油、燃料油等重质油料。油库的储油容量越大、轻质油料越多、业务范围越广,其危险性就越大;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影响范围大,对企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从安全防火观点出发,根据油库总储油容量大小,分成若干等级并制订出与之相应的安全防火标准,以保证油库的建设者更加合理和长期安全运营。 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J24)根据油库储存油料总容量多少将油库分为四个等级,见表8-8。不同等级的油库安全防火要求有所不同。容量愈大,等级愈高,防火安全要求愈严格;油品的轻组分愈多,挥发性愈强,防火安全要求也愈严格。总库容5万立方米以上的油库为大型建设项目。 石油
13、库的等级划分等级总容量/米3等级总容量/米3 一级50000至50000以上三级2500至10000以下 二级10000至50000以下四级500至2500以下 表中总容量系指石油库的公称容量和桶装油品设计存放量之总和,不包括不但任长期任务的辅助罐以及石油库自用油品储罐的容量。如石油库有加油站时,其油罐也不包括在总容量内。7消防技术7.1 火灾分类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16页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 气体火灾D类火灾 金属火灾7.2 常用消防器材及消防原理1.常用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自己看书)2.消防原理1)水蒸气:冲淡着火区内氧含量。当空气中水蒸气达
14、35时就能使火焰熄灭。不宜扑救露天处火灾。2)CO2:干冰能吸收热量,使火焰冷却,CO2能降低氧气含量,CO21215可使火焰熄灭3)CCL4:液体受热汽化,密度较空气重,约为空气的5倍。隔绝火焰与空气,窒息灭火。不导电,可灭电器火灾;不能与水蒸气同时使用,温度高于250时会与水蒸气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强烈窒息性毒气,灭火时应站在上风向,及时通风。4)化学泡沫:密度小(0.150.25),能浮于油面,使油火隔绝,阻止油气进入燃烧区。5)干粉:a.雾状干粉扑向火焰可降低氧含量,同时干粉颗粒减少了火焰对可燃物的热辐射,减少了可燃物的分解。b.干粉颗粒遇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可燃气体,有助
15、于窒息灭火,其分解反应还吸收部分热量,对可燃物起到一定冷却作用。C.根据燃烧理论,燃烧的连锁反应主要是由于活性基H*与OH* 的存在,干粉可吸收大量活性基,抑制了燃烧连锁反应。6)卤代烷:由(F,Cl,Br,T,Ar)的化合物制成,卤化物接触高温火焰即分解成游离性卤化物,干扰活性基与氧反应,另一方面又与可燃物的活性基结合,切断了连锁反应,同时还具有冷却、窒息灭火的作用。7) INERGEN气体的特点INERGEN气体是目前世界上卤代烷最佳的替代产品。该气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INERGEN气体的成分是惰性气体,分别是:氮气52%、氩气40%、二氧化碳8%(体积比)。对大气环境没有任何污染。2、
16、INERGEN气体对人体没有任何损坏。当保护区内发生火灾时该系统自动喷出INERGEN气体,使空气中足够支持燃烧的氧气迅速减少,CO2含量迅速增加,以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但保护区内的氧气可以维持人体最小的需要量,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3、INERGEN气体喷放时不产生腐蚀性分解物,不会导致电器设备表面产生静电积累,不会对敏感的电器设备造成任何影响。INERGEN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置INERGEN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置分二部分。1、自动探测、报警装置:保护区内装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在控制室的活动地板下和吊顶内设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气瓶间和控制室内设有控制箱、自动和手动报警装置。2、INE
17、RGEN气体灭火装置:该装置主要有装药剂的高压钢瓶及瓶头阀、区域分配阀、安全阀、单向阀、喷头和输送气体的无缝钢管。该系统工作原理:当保护区内二种探测器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后,关闭保护区内门窗,延迟30sINERGEN气体自动喷出。备注:燃烧和爆炸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和爆炸 现象,不是分子间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先经外来能源(如热能、辐射能、电能、化学反应能等)的激发,使极少数气体分子键受到破坏产生了具备反应能力的活性分子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这些活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分裂为十分活泼而寿命很短的自由基,化学反应是靠这些自由基进行的。自由基与另一分子作用,作用的结果除了生成物之外还产生新的自由基,新
18、的自由基又与其它气体分子碰撞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但是自由基与杂质分子、容器壁碰撞可能化合成为非活性分子,就降低了连锁反应速度。7.3石油静电的产生与防护原油管道输送技术P228页(根据时间自行安排)1.静电产生的内因2.静电产生的外因3.静电放电爆炸事故产生的条件:1)要有产生静电的条件2)要有积聚静电的条件3)积聚的静电要有能产生火花放电的条件4)要存在爆炸性气体4.预防静电事故措施1)减少静电的产生:a.控制流速b.控制加油方式,防止喷溅装油c防止不同油品混合或油中含水或空气d.经过过滤器时,油品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缓驰时间,通常30s)2)加速静电泄放,防止或减少静电积聚a.接地b.添
19、加抗静电剂c.设置静电消防器3)消除火花放电4)消除爆炸性气体(惰性气体覆盖或采用浮顶油罐等)7.4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摘要) 第一条 为减少静电危害,保证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石化企业对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等;易燃、可燃液体贮罐、铁路罐(槽)车、鹤管以及设备、管线等;防止人体带静电作业等。 本规定不适用于雷电及杂散电流的防护,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 要防止易燃、可燃液体的静电危害,必须消除静电引燃的条件。 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
20、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一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列于表l中。表格 1 液态烃及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析类别名称特征甲A液化烃15时的蒸汽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液体B易燃液体甲A以外,闪点28乙A28 闪点 45B可燃液体45 闪点 120进入贮罐和槽车时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其电阻率不大于108欧姆米者不受本规定约束。第五条 甲、乙类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流速不得大于1m/s。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最高不得超过6m/s。甲、乙类液体含游离水、有机杂
21、质以及两种以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亦不得超过1m/s。甲、乙类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与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初流速可为6m/s。当液体输送管线上有过滤器时,甲、乙类液体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s的缓和时间。如满足不了,可配置缓和器或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第八条 甲、乙类液体的检尺、测温、采样规定:1、液体进入贮罐,经过一定的静置时间(见下表),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但浮顶罐浮船(浮盘)已接触油面或装有检尺井的贮罐,不受其约束。电导率储油设备容积 m310-6111210-1210-623103010-1410-12456012010-1410151202402、不
22、准使用两种不同材质的的检尺、测温、采样工具进行作业。3、凡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使用导电性材质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接地。4、对固定顶油罐或浮顶油罐在未浮起之前,进行液体测温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大于1m/s。5、铁路罐车和汽车罐车的检尺和测温,必须在装载完毕且静置2min后进行。6、工作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前,必须消除人体所带静电。7、贮罐在收油过程中,会积聚大量静电荷,应逐步采用自动检尺、测温和采样设备。第十五条 清洗盛装易燃、可燃液体设备、器具的“六不准”:1、不准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进行设备器具的清洗;2、使用液体喷洗容器
23、时,压力不得大于0.98MPa;3、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管线的清扫;4、采样器的清洗,必须用所要采集的同类油品进行清洗,清洗用过的和剩余的样品不准倒回罐内。5、在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化纤材质的拖布、抹布来擦洗物体和地面。6、不准在一个容器内同时采用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清洗。8、石油及其产品中毒与防护8.1输油生产过程常见毒物特性与预防、救护1)硫化氢在天然气和原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H2S)以及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合物,尤以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较多。在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使有机硫和无机硫(如硫酸根SO42-)转化为硫化氢。所以,天然气或原油的脱出水中往往含有硫化氢
24、。微生物作用也会在下水道中(有机物的腐败场所)产生硫化氢,由于在那里通风不良,可能造成硫化氢的聚积。若发生硫化氢急性中毒,可引起生命危险。 理化性质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蛋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其相对密度为1.19。在空气中容易聚积,不易飘散。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和空气混合达一定比例时,遇明火或受热即发生爆炸。显酸性,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会严重腐蚀金属,以致造成泄漏。引起中毒的途径主要为口腔吸入,皮肤接触。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0.035mgm3,人们即可嗅到。随浓度的增加臭蛋味加重,但当浓度超过10mgm3,由于嗅神经麻痹,臭味反而不易嗅到,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现“闪
25、电式”中毒死亡。硫化氢可与人体内部某些酶发生作用,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急性中毒时出现意识不清,过度呼吸迅速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对人有局部刺激作用,这是由于硫化氢接触湿润的粘膜之后,形成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致。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预防1)加强通风排气;2)生产过程严格密闭,防止泄漏,定期检查设备、管道;3)废气、废液经处理后排放,以免污染;4)对有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井、矿、车间等应进行检测,不应超过容许浓度。在这些地点也可以设置能给人们发出警报的仪器或标志,如可以悬挂金丝雀笼(或麻雀笼),
26、当金丝雀因硫化氢中毒跌落时,就表示有硫化氢中毒的危险;5)做好个人防护。要备有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例如,清理长期密闭不用的容器或阴沟时,不但要有人陪伴看守,而且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以便于急救;6)做好工人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急救及时将中毒者撤至空气新鲜处,并送医院抢救,在转送途中要坚持继续抢救。对呼吸困难者应予输氧,对粘膜损伤者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急救人员不能盲目地直接去救,应防止事故扩大。首先应进行个人防护、穿戴防毒面具,尽可能切断发生源。最高容许浓度10mg/m3。2 )二氧化硫在天然气净化厂中,除存在有毒气体硫化氢外,还有二氧化硫(SO2)毒性气体。这种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天然气
27、中的硫化氢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硫还可由于含硫天然气、原油、重油或煤的燃烧而产生。理化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臭气味,酸性,不燃烧,比空气重,其相对密度为2.3。常温下4个大气压(04MPa),或常压下263K(-10)时就能液化。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口腔吸入、皮肤接触。由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刺激性,会引起人体粘膜发炎。慢性中毒出现食欲减退、鼻炎、喉炎、气管炎等;重度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气管炎、肺水肿,甚至死亡。预防1)定期检查设备、管道,保证密闭,防止出现跑、冒、滴、漏;2)合理安装排气、通风设备;3)废气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4)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急救对于有外伤者应及时用23碳
28、酸氢钠溶液冲洗受伤皮肤。其它同硫化氢的急救。最高容许浓度15mgm3。3 )一氧化碳含碳物质(如天然气、原油、内燃机燃料、煤和煤气等)燃烧不完全便产生一氧化碳CO。它是人们接触最广泛的一种毒气。由于对它的毒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预防的有力措施,因此,CO往往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理化性质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比空气轻,其相对密度为0968。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如与明火接触则很危险。进人人体的途径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口腔吸入。环境中有一氧化碳时,因其无色,无臭,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毒害,因此,它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毒气。研究表明,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1.7g
29、m3时,呼吸5min,可引起死亡。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200300倍,使血红蛋白减弱或失去携氧和向体内供氧的能力,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开始时头重、头痛、眩晕、耳鸣,继而出现恶心、呕吐、昏迷,严重者窒息致死。预防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1)定期检修设备,防止一氧化碳外逸;2)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3)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仪或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也可使用安全分析检气管测定其浓度以确定有无危险;4)必要时使用专用防毒面具;5)做好工人就业前
30、体检和定期体检。急救及时将中毒者撤离现场,放置在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有条件的及时输氧。对于中毒较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输氧。最高容许浓度30mgm3。4)氨在石油工业中氨(NH3)主要作为冷制剂使用。此外,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被分解产生氨,因此,在下水道清理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氨中毒。理化性质氨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俗称阿莫尼亚。氨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氨气遇热及明火时可燃烧。比空气轻,其相对密度为0.597。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吸入,接触。呼吸后导致上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及损伤、眼睑浮肿、咳嗽、呼吸困难、呕吐
31、、角膜溃疡。与人体潮湿部位的水分作用生成的高浓度氨水,可导致皮肤的碱性灼伤。浓氨水溅到眼睛中可导致失明。预防1)采用密闭装置,定期检修,防止漏气;2)保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3)使用防毒面具,或30硫酸锌溶液浸过的纱布口罩。4)做好工人就业前的体检及定期体检。急救1)因氨中毒严重损害呼吸道和肺部组织,需做人工呼吸时,不宜使用机械式通气装置。有部分人可能因呼吸道粘膜脱落堵塞呼吸道产生窒息。应及时将中毒者撤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输氧并及时送医院抢救。2)检查有无灼伤,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眼睛等潮湿部位,冬季注意保暖。液氨溅人眼内,应坚持就地处理和自救的原则,立即拉开眼睑,使氨水流出,避免因眼睑闭合
32、而使角膜全部受害,接着立即用冷清水冲洗。最高容许浓度30mgm3。5)汞汞(Hg)俗称水银,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工作中应用广泛。在石油工业生产中主要是在仪表、高压物性测定及科研工作中使用较多。理化性质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的金属性,银色。常温下具有较大挥发性,并随温度升高挥发性增加。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口腔吸入、肠道吸收及皮肤接触。急性中毒多发生于意外事故,即由于汞蒸气浓度过度,通风不良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损害,并可能出现自觉口内有金属味道等症状。长期慢性接触汞,则发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慢性中毒。预防1)室温下汞在空气中的饱和度为132mgm3,这远远超过工业卫生最高容许浓度,故应避
33、免在敞口容器内使用汞;2)汞的挥发性和其在空气中的饱和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应注意控制汞及环境的温度(温度维持在15以下,夏季应采用空调降温);3)汞的密度很大,又具流动性,故应考虑容器强度,在转移汞时不要冲破容器壁,不要使其洒落或溅出;4)为防止细小汞滴溅出容器而未被发现,可能造成长期毒害,故应把排风扇置于墙角底部,地板、工作台面应平滑、无缝隙,有一定倾斜度。可用化学剂净化空气,如用碘(1gm3)加酒精点燃薰蒸;或用20三氯化铁喷雾;5)如汞溅落于容器之外,应立即收集,并用硫磺粉覆盖于溅落汞的地方,因汞挥发出的蒸气遇硫磺生成硫化汞而不致逸出,过一些时候再清除掉。还可再用10漂白粉清水液清
34、洗;6)避免皮肤和汞接触,如皮肤有伤口,更应绝对禁止接触;7)长期接触汞的环境中的墙壁、地面、设备及工人的工作服均应经常清洗,以除去吸附在表面的汞;8)在高浓度汞蒸气环境作业的入应戴防毒口罩。工作服材料以光滑涤纶、丝织物为佳;9)加强三废处理,防止污染;加强检测,控制在工业容许浓度以下;11)加强卫生保健,做好工人就业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肾脏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从事汞作业。急救 立即将中毒者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或输氧,以促使沉附于肺的汞蒸气排出体外,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最高容许浓度金属汞001mgm3。6)原油原油对机体的作用取决于
35、原油的组成。我国石油多属于石蜡基石油,以烷烃作用为主。烷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吸人高浓度烷烃可引起麻醉作用。液态烷烃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微量。人长期接触烷烃,主要表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中碳烷烃和高碳烷烃对皮肤和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等。环烷烃具有麻醉作用,在体内无蓄积,一般不发生慢性中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及皮炎。高浓度蒸气可刺激粘膜,直接吸人液态环烷烃可以引起肺炎、肺水肿及肺出血。原油中一般芳香烃含量很少,不引起造血系统的明显损害。为预防原油中各种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加强生产的密闭化,加强个人防护。 7)汽油汽油在工业
36、中用途广,接触机会较多。车用汽油加入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或甲醇,毒性往往更大。清扫轻质油罐时,进罐前若未经化验分析,也未采取其它安全措施,往往会造成汽油的急性中毒。理化性质汽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具有特殊气味。汽油的主要组成是C4CL2的烷烃和环烷烃。密度070794gcm3。其蒸气的相对密度是3035。不溶于水,极易溶于脂肪中。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吸入。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吸人后,大部分可由呼吸道排出,小部分在肝脏被氧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可经肾脏排出。主要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高浓度能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汽油对脂肪代谢有特殊影响,可引起神经细胞内类脂质平衡失调,血中脂肪含量
37、波动、胆固醇和磷脂的改变。汽油的毒性,随其中不饱和烃、硫化物和芳烃含量的增高而增强。加入四乙基铅可使其毒性更为增大。长期少量吸入汽油,可引起慢性中毒。预防1)进入汽油蒸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应加强通风并使用长管式面具。汽油蒸气2的环境可使用装有活性炭滤料的防毒面具;2)禁用口吸油管;3)汽油对皮肤刺激性很强,会脱除皮肤上的油脂,造成皮肤皲裂、角化,工作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应戴好防油手套;4)保管好高毒性(含铅)汽油;5)做好工人就业前的体检及定期体检。凡患有神经、内分泌、心血管、血液等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直接接触汽油的作业。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亦应暂时脱离接触。急救1)发现急性中毒,应将中毒者够
38、至空气新鲜流通处,按一般刺激性气体吸入中毒处理;2)口服汽油者,可饮牛奶或橄榄油,也可用冷水洗胃;3)皮肤污染处,用肥皂水清洗。最高容许浓度350mgm3。8.2现场急救在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及一些后遗症。因此,每个工人都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1急救的一般原则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对受伤人员要同时进行:1)现场急救;2)叫救护车,转送伤员。 2. 现场急救的步骤 1)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2)止血; 3)治疗休克; 4)对骨折进行固定: 5)
39、包扎伤口。3.几种常见的救护方法3.1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为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将伤员下颌托起,掐住鼻孔,急救者深吸气后,紧贴伤员的口,用力将空气吹人,当伤员的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并迅速移开紧贴的口,使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重复上述动作,每分钟20次。 2)口对鼻吹气法 如伤员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时,也可用口对鼻吹气法,用一手闭住伤员的口对鼻吹气。3.2心脏按摩 心跳骤停时依靠外力挤压心脏,用来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称为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按摩法: 让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急
40、救者跪在伤员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体的中、下方13交界处,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 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 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一般每吹气一次,挤压胸骨34次。3.3止血方法 如果一个人出血量超过全身量的13(一般一个人的全身血量在4500毫升左右),就会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迅速止血。 1)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少,色红,危险性小,只需要在
41、伤口上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扎紧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酌均。 3)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搏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一般使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3.4断肢(指)的处理 断肢(指)发生时,除做必要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有再植的希望。 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巾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置于冰块中间。3.5休克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的强烈刺激和损害
42、(如大出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不全所致重要生命器官缺氧、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严重功能障碍。 对于休克的患者应将其平卧保暖。有条件的可给氧,针刺人中穴,同时对引起休克的因素及时处理。3.6电击伤 人体误触电源,电流即从人体通过,引起全身或局部损伤称为电击伤。严重者可使心跳、呼吸骤停,救治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抢救方法: 1)以最快速度使伤员脱离电源,即切断电源。若离电源较远,可用不导电的干木棍、竹竿等拨开电线; 2)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处,解松衣服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应送医院继续救治; 4)在行人工呼吸时,可针刺人中穴,以促苏醒。3.7伤烧 烧伤主要有热烧伤和化学
43、烧伤。热烧伤主要指火焰烧伤、开水烫伤、蒸气等高温灼伤和电流灼伤。化学烧伤主要指强酸、强碱对皮肤的灼烧。 烧伤的救治 1)应立即将伤员救离火源。救护者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2)火焰烧伤时,应立即脱去“火衣”,或就地打滚灭火; 3)对已烧伤者,可浸沐在自来水或冷水中,以减轻损害和疼痛;然后用消毒敷料或清洁衣服、被单简单包扎,以防惑染; 4)被强酸强碱灼烧,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包扎。3.8眼部伤害 1)角结膜异物 角结膜异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进去东西了”,在工广中多为金属屑末等。当异物在表面时,可用清洁手帕将其揩去,如有困难,则应立即就医。 2)眼部灼烧 强酸、强碱、高热的蒸汽或液体等冲溅到
44、眼部而引起的灼烧。眼部灼烧的简易冲洗方法: 将患眼用手撑开,把面部浸入清水中,使头轻轻摇动,洗去化学物质,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冲洗时间不低于10分中,尔后将伤员送往医院继续治疗。3.9化学中毒 化学中毒救护方法: 1)救护者带好防毒面具后,迅速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 2)如毒物污染眼部、皮肤,应立即冲洗; 3)松开领扣、腰带,呼吸新鲜空气; 4)静卧、保暖; 5)对于口服中毒者应设法催吐。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刺激舌根。对腐蚀性毒物中毒可口服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化学中毒常伴有休克、呼吸障碍和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同时针刺人中穴。第二节 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
45、材:储运油料学、输油班长【本节教学案例】1)掌握密度、视密度、重度、相对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测定的国家标准;2)了解国标规定的密度测定方法、使用器具及允许误差范围。3)对于油罐内油品分层现象(非均匀罐),国标是如何区分的?如何计量?4)储运过程中,罐内油品密度测定结果相差过大,可能原因是什么?5)掌握不同温度下的油品视密度换算、混油密度校比公式。6)掌握原油及改性原油凝固点测定标准及差别;凝固点测定误差分析。7)如何解释输油生产中进站原油凝固点高于进站温度这种异常现象?8)胶质对于原油凝固点有何影响?9)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粘度测定标准有那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10)我国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哪种粘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采用哪种粘度?一、密度、重度、相对密度1、密度: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kg/m3 =m/V2、重度: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重量称为重度。单位 N/m3 =mg/V=g 原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