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总结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得到空前发展。计算机和投影仪的结合,能以PPT课件、Flash课件等为平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感官刺激元素有机集成,充分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直观性、大容量等优势的多媒体教学,则可能存在隐蔽的危害。本文给出了三个评价层次,为多媒体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做出实例分析。关键字: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层次;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1。相对于口耳相传、示范、模仿、形体等人自身活动作为教
2、学手段的传统教学而言,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得到空前发展。计算机和投影仪的结合,能以PPT课件、Flash课件等为平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感官刺激元素有机集成,充分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开启多媒体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先驱者,一开始就给它做出了富有远见的定位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脱离不了其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角色。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既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这一切都要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的标准。本论文,试图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给出评价教学手段之优劣的三个层次,然后根据这个评价层次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3、的运用做出实例分析。一、评价教学手段之优劣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效与无效之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未能完全预计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生成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它发生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而这往往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尽管如此,教学设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教学环节的效果可以做出初步的评判。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正面的促成作用则有效,否则无效。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以此作为衡量尺度,能起到很好的筛选作用。一般地,PPT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设计为一个封面,用来注明制作者姓名、单位和时间。笔者注意到,大多数课件在这个封面上还会粘贴
4、精美的图片。有些教师认为,这张封面无关紧要,因此粘贴的图片非常随意,殊不知这种随意性可能犯严重的错误。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一节,在课件封面上粘贴了一张法拉利轿车图片十分吸人眼球,但这对本节教学则是有害无益;而精心制作者则可能放上一张轮船上放氢气球的图片,不但精美且紧贴本节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显然有促成的作用,即前者的“设计”是无效的,后者的设计有效。第二个层次,高效与低效之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课堂效果有高低之别。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得到大量实践肯定的情景教学中,就其情景引入环节,选择恰当教学手段,
5、能够帮助学生很快进入相应的情景。同样以浮力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只能运用口语提出这样的情景:千万吨的轮船行驶海面上,热气球承载游客游览锦绣河山,那么我们思考过其中的奥秘吗?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展示上面图片,甚至通过视频使人深入其镜,学生通过这些体验性的情景极容易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就专注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去。显然这两种教学手段都是有效的,但前者是低效的,而后者是高效的。第三个层次,长效与短效之分。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在很多时候通过“咬文嚼字”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板书相关内容时,一般会通过“特殊处理”突出关键字。也就是说,从记忆的稳定性和理解的深刻性分析,采
6、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的课堂效果还有长效和短效之分。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与静态相比,动态对人的刺激更强烈,那么传统教学中无法板书动态的文字,而多媒体课件中能很好的实现文字的动态化,强化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不难注意到,后两个层次是基于有效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但后两个层次之间是独立的,没有明显的包含或被包含关系,高效的未必长效,低效的未必短效,实践还证明:高效的可能低效,低效的可能长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课程特征和实际条件,综合考虑,寻求最佳平衡点,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例分析1、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不足
7、。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2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物理情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圆周运动”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在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图片结合在一起:链球比赛时,运动员旋转链球,让链球做圆周的情境;摩托车比赛时,摩托车手转弯,此时摩托车做圆周运动与路面形成倾斜的情境;小姑娘表演水流星时,水流星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情境;飞机在蓝空中转弯,飞机做圆周运动时
8、,飞机双翼倾斜的情境。以上每一情景都富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学生高涨而激动的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然而,对一门学科的兴趣绝不停留在现象的感性刺激上,而需要对真理追求中理性地、系统地、深刻地思考作为持久的保障。就一堂课,给出上面四个情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细心观察画面,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这四个物理情境逐个分析,横向比较、探究做圆周运动存在的共性,从而归纳总结出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不能等于零,而应该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找出向心力,这就是一趟成功的课。但这很难说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恒久兴趣,就笔者观察,当学生经过理性思考,自己感悟到牛顿运动定律是分析圆周运动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通过圆周运
9、动的相关结论,进一步推导获得万有引力定律,人类获知万有引力后,进一步推动了航天事业和天文事业的发展,有了这样的知识系统认识,才能真正地为“真理感到惊奇”,“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综上,多媒体展示的情景能够从感性刺激上引得初步兴趣,而持久的兴趣还得发生于对真理的孜孜追求中。在教学手段如此发达的今日课堂培养下,对物理学科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却越来越少(当今报考纯物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数目锐减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我们从这个高度反思多媒体教学,或许我们就不会陶醉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中。2、突破知识难点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负面影响。长久以来,物理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难”
10、,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难字当头。其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经历的缺失与物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学生抽象思维的缺失与建立物理模型的矛盾。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变为可控的、有序的演示过程,可以使学生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用直观的影像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和生活经历的缺失。比如:热学中的布朗运动、光电效应、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等,这些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用演示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若空洞地讲,学生可能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实验进行讲解,使比较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
11、体化,易于学生接受。但是需要注意到,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有些知识点的学习只能依赖于抽象思维。例如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不是通过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得到的,而是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进行抽象分析获得的。如果高中物理中所有的抽象的知识点都通过多媒体技术一一化解,那么这就完全剥夺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对抽象知识点的教学应该逐渐摆脱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3、提高课堂容量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隐蔽的危害。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受到严重的时空限制:例如口述多个不同的物理情景时,只能依次逐一叙述;板书例题时,严重耽搁课堂学习
12、时间;做演示实验时,几乎不可能仅演示一两遍 而惠及全班同学。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些几乎就不是问题了,一张PPT可以安放多幅不同情境的图片,一切尽在不言中;课前准备好的例题,一点就行;对于观察比较困难的演示实验,可以拍成视频,多媒体一播放,既真实又便于全班同学观察。多媒体技术大大的拓宽了时空的限制,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容量。但是,笔者也注意到,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味地扩大容量,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一堂课下来,时间非常紧凑,一个内容接着一个内容,一个例题接着一个例题,学生点头哈腰貌似理解了,实际上他们没有消化。真正理解一个知识点,需要经历对知识背景的了解(问题情境的激励)、积极主动的探究、全面的分析获得结论,对结论的拓展训练,训练后的反思,反思后的再归纳总结等环节。追求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训练后的反思等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从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来看,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是高效的,但从能力目标的达成来看,则可能是短效的。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