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以陶为师,探索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课题方案汕头市六都中学高三年级组主持人:杨 伟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行知思想“史”的研究和“集”的出版上,涉及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地成立了不少陶行知研究实验学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乡村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先进的教师发展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1教育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
2、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要使我国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与时俱进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汕头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三部分主要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第十条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六都中学来看,在152人的专职教师队伍中,教师平均年龄35岁,35岁以下教师88人,占一线教师比例的58%。在职称方面,我校教师二级教师占的比例较高,占了近45%,大部分年轻教师都面临待遇、人际关系、理想前途、评职称等方面的压力,给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
3、队伍造成不小的冲击。作为一线青年教师,他们渴望发展,渴望在一个新的层面获得挑战,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将研究的主题定为: 以陶为师,探索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研究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以陶为师,借鉴教师成长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青年教师教师职业理想。2以陶为师,借鉴教师教师成长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3以陶为师,借鉴教师教师成长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与之区别与 联系、创新之处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促进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导向,并提供了中学青年
4、教师成长的基本视野。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教师职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卡茨(Katz, 1972):(研究对象:15年的在职教师)求生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成熟阶段。伯顿(P. Burden, 1979 ):(研究对象:15年的在职教师)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休伯曼(M. Huberman, 1993):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重新估价期、平静和关系疏远期、保守和抱怨期、退休期。(2)教师专业发展霍伊尔(Hoyle,E.)“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富兰和哈格里夫斯(Fullan, M. & Hargr
5、eaves, A.)“教师专业发展”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格拉特霍恩(Glatthorm, A.)教师发展即“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利特尔(Little, J. W)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教师掌握教学复杂性的过程,其二是侧重研究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3)教师培训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都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教师教育。随着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影响,许多国家不仅重视职前的教师培养,更关注
6、教师的在职教育。围绕着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制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科学化与系统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这一方面,有关教师职业发展与培训的代表性理论有:教师培训的“知识基础”(Knowledge Base): 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师的“知识基础”这一概念,认为教师的职业知识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基础和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教师培训的能力模型(Models of Competence):英国的DF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2, 1993)在20世纪90年代采用了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培训的能力模型(尤其是认知能力模型)从教师能力发展的角度,对不同认知成分在
7、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发展一建构主义理论(Developmental-ConstructivistApproach):发展一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师培训提供了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以及教与学互动的角度,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1)教师职业发展我国的研究者关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较为少见,但部分学者根据对我国教师实际情况的研究也对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进行过划分:申继亮(2002):三阶段论(熟悉教学阶段、个体经验积累阶段和理论认识阶段);四阶
8、段论(学徒期、成长期、反思期和学者期)周立耕等(2002):四个阶段(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王笑梅(2003):四个阶段(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结合中西方学者对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课题认为在职教师的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学徒期(1-3年)、成长期(4-10年)、成熟期(11-15年)、成名期(16年以上)(2)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内在改变,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专业结构与发展阶段。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比较成熟,成果也很多,在有关内在专业结构构成的分析中,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研究者内在专业结构叶澜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艾伦学科知识、行为技能、人格技能林瑞钦所教教学科知
9、识(能教)、教育专业技能(会教)、教育专业精神(愿教)曾容光专业知识、服务理想白益民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与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朱新卓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3)教师专业制度基于现状分析,一般认为,应该从教师自身发展和政策与制度保证两个层面探讨专业化实现途径。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学历和知识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重视修“德”以增强人格魅力;政策与制度保证: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自主权,推进教师聘用的社会化,教师考评标准化等。学者们已经达成一致共识是:教师教育应趋向专业化、一体化;建立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0、实行教师教育认可制度。(4)教师专业化实现策略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化是以教师自身为目标受体,任何外部旨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措施,都必须以教师对自身正确认识为基础,自觉接受学习并内化学习内容,达到专业素质提高的目的。因此,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与兴趣,是学者进行策略研究关注的重点。总的来说,内在改变和外在支持这两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依据。本文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这些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1区别研究内容:目前有关教师发展的文著多对教师成长的过程缺乏从纵向的角度进行全面考察。只是比较孤立地就中小学教师教育讲述教师成长与发展,忽略教师的现
11、状研究,描述教师的思想、知识结构,没有结合真实处境中教师的现状来论述教师发展,对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缺乏研究。而针对以陶为师,探索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就更不多见。研究角度:缺乏从“人”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理解和研究,本课题从学陶思陶,“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使命感”,探索青年教师成长。以往的研究注重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片面静止的研究,而本课题研究将注重从精神和思想方面(以陶为师)诠释“爱责任使命”。 教师就是启迪学生具有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就是爱、责任和使命的觉悟者、实践者和传
12、递者。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个体生命的意义,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创造性劳动的快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生命本质和高级追求,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蕴涵巨大生命活力的人。2联系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了中西学者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成果,为以陶为师,探索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辅助作用,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助一臂之力。三、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成长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个人方面的,也有环境方面的;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本课题研究试图从专业(技能)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教师信念、职业道德等多个维度加以考察,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作
13、为和突破: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借鉴当代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潮南,特别是六都中学青年教师成长的现状,通过科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试从陶行知师德思想的主要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使命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明确青年教师成长方向,特别是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部分支撑理论(理论依据)1本课题的主要理论基点之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师德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使命感”。(1)“以陶为师,铸造师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要求。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爱满天下
14、”的思想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我们一定要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我们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奉献,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从“爱”着手,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用感,为国家、为未来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是更高层次的爱。在此思想的熏陶下,根据陶先生强调的教师要“以教人者教己”,言传身教。要学生学的东西,教师首先要弄明白,融会贯通;要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带头做。教育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有声的言教,一是有形的身教。对“言教”、“身教”的要求,陶先生有着精辟的
15、论述和光辉的实践。(2)以陶为师,学习、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奉献精神。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言传身教思想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感,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告诫的“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
16、 “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牢守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 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2页); “现任教育者,无不视当教员为苦途,以其无名无利也;殊不知其在经济上固甚苦,而实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愚蒙者我得而智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这,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故办教育者之快乐当在手续上而不在其结果之代价。”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原载行知研究总第18期)(3)以陶为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是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陶行知先生用三句话总结了自己的专业精神:以严肃认真
17、态度律己;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以科学方法治事治学。(育才创办年计划大纲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684页) 本课题的研究,拟以陶行知先生的“生命和健康、践行和实干、品格和钻研、终身学习”等思想为理论基础来探究高中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注重践行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最闪亮的思想。行知先生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升华,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伟大的思想变革,从而形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钻研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许的部分。治学,是意志和品质的大检验,如行知先生所言:“有了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还必须有战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
18、难,以至于成”。坚持终身学习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陶行知先生一生坚持一个“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的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 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0页) 2本课题的另一理论基点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邢克超:“教师职业的演变模式有五种:有教养的先生、技术员、手工业者、会思考的工作者、发展中的人。”本课题主要借鉴“发展中的人”这个理念,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王长纯:“重新发现教师
19、,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时代特点。教师发展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在实践中发展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专业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终身学习型的教师。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中外教育史上的优秀理论成果,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在成长现状,试图探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师成长理念有效结合,探索我校乃至我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
20、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解决潜力,并实现自我发展。第四部分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科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试从一个特殊层面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明确教师的成长发展方向,特别是高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定位。 2具体目标:(1)以陶为师,全面审视自己,坚定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全科组教师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并为之而奋斗。(2)以陶为师,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
21、需要,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3)以陶为师,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能力。第五部分研究主要内容一、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现状中的问题的调研与分析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青年教师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以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等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得出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现状中存在问题;问卷主要从对教师的认识与了解;专业发展动机水平、专业自我规划意识、职业效能感的水平;学习研究能力;对学校管理情况的了解等几个维度进行设置。然后通过文献法(包含网上资料搜集)、比较研究等途径和方法重点研究青年教师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2造成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原因制
22、约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展开研究,寻求制约青年教师成长的不利因素,重点研究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二、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对策(一)实现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定位1准确定位,规划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主要是帮助青年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角色定位加以指导、做坚持终身学习的反思型实践者,要对实现这一理想作出清晰的规划、青年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坚持不断地学习教学;教师的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必须是自主的。2明确途径,提升素养,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青年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青年教师要确立一个开放、持续、乐观的
23、成长信念;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学生共同成长;青年教师要注重实践智慧的获得和积累,注重对理论素养提升的作用;开展反思性教学。(二)加强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建设1校内环境建设:主要从青年教师成长载体共同体的立体架构、成长平台活动项目的创新设计、成长路标规章制度的研发完善等四个方面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校成长环境。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培养新老师的青蓝共同体、培养青年骨干的沙龙研修共同体、培养青年精英的名师工作室构建起学校青年教师三级成长共同体,通过学科导师制、班主任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形成青年教师多元发展共同体,着力研究这一多元立体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创新设计
24、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专题研修活动、评优展示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多样化的成长平台,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成长档案建设制度、考核制度等的研发与完善,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指向与保障。2校外环境建设:主要从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取得社会企业、商会的支持与赞助等三个方面为青年教师营造利于其成长的校外环境。重点研究如何规划与社会企业赞助的合作,进一步成立规范的赞助机制和制度,我校已经与苏州湖南商会进行了相关的助学助教活动。同时通过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及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着力研究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校外平台(如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可与市作家协会、文联、美术馆、艺术馆
25、、博物馆、科技馆等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为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第六部分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陶行知教育教学思想、社会学和教育管理等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得出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现状中存在问题;(2)通过文献法(包含网上资料搜集)、比较研究等途径和方法对青年教师成长中存在问题开展分析和研究,探究制约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3)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定位(专家引领,方法指导,励志教育、学习培训等途径)和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4)将形成课题研究学生、教师调查问卷报告、影
26、响青年教师又好又快成长障碍的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校本模式的研究、论文集、学陶思陶,青年教师的成长感悟随笔、青年教师成长故事集以及课题活动总汇等理论和实践成果,达成如何促进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对策的目标。2、研究方法研究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包含网上资料搜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法、叙事法、比较研究等。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具体操作措施第七部分研究步骤、具体操作措施1、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预计在三年内分阶段完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为第一阶段进行文献及思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搜集积累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新课程教育思想的相关资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特别是要找准陶
27、行知“生活教育”与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新课程改革思想的结合点,确定研究的重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为第二阶段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围绕生活教育、专业成长两个方面,落实具体分工,分头并进,开展“行动研究”,同时邀请专家进行具体指导,并通过交流展示,积累典型案例,进行阶段小结。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为第三阶段进行验证研究与总结。把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实践策略进行一定的归纳,并进行一轮验证性行动研究,形成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梳理、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最终写出结题报告。2、具体操作措施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2、机
28、制保证: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考核、评价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激励机制,设立课题研究奖、奉献奖,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注重师德修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3、经费保证:学校领导教师科研意识强,积极性高,学校十分重视课题工作,领导舍得投入,能确保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和物资。4、技术保证:学校聘请市局、区局等专家担任课题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跟踪课题进度发展。巩固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师资建设现状。5、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排研
29、究任务与学校日常工作相协调,学校工作安排时,必须优先考虑课题组工作计划,从而保证计划的落实和完成;做到课题研究师德素养普遍提高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良好(向更高一级目标迈进)第八部分预期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暂定)预期研究成果学生、教师调查问卷报告文本2012.4课题组核心成员学陶思陶,青年教师的成长感悟随笔影响青年教师又好又快成长障碍的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校本模式的研究文集分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青年教师成长的事迹及成果(收集、整理成册)文集分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教师论文、案例及反思文集分阶段发表和出版课题组全体成员经验推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2014课题组全体成员11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