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基础知识题(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过程来看,价格和价值是没有关系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
2、,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 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6.下列不属于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有( D )A 菜单上表明每份小龙虾48元B 合同表明工程总预算8000万元C 超市中一斤螃蟹标价65元D 小明租房交定金5000元(二)多项选择题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3、是 ( A C 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 B C D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
4、效率高低而不同4. 煤炭发电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发电 的煤炭属于( AD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二、材料分析题(一)单项选择题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 D ) A.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 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D. 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2.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 C
5、)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D.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3.2012年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并超过了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全职就业人数不增反减。马克思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关系是 ( D )A.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反方向变化B.劳动生产率越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C.劳动生产率越的变化不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D.劳动生产率越和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4.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
6、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 D )A. 100% B. 75% C. 50% D.125%5.某资本家投入100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是6:4,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为16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B )A 30% B 150% C 80% D 100% 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3: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 D )A100万,100% B50万,400% C50万,100% D100万,400%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
7、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 C )A.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C.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D.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
8、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A B C )A. 支付手段B. 流通手段C. 价值尺度D. 贮藏手段2.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
9、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 A D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3、保罗是一家软件生产企业的研发主管,主要负责软件的研发及项目管理,年薪85万美元,根据对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B C D )A.保罗项目管理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所以其年薪中包括这部分劳动所得B.保罗的研发劳动是生产性劳动
10、,所以其年薪中包括这部分劳动所得C.保罗的研发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但其年薪中也有一部分是剥削普通工人所得D.保罗研发劳动是生产性劳动,项目管理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三)材料简答题下列是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材料: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和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
11、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材料2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要素本身分配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造成的后果首先是使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条件由个别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揭示的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即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按照各人投入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的,它们从来不取决于价值是如何
12、创造的。材料3法国的让萨伊用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过程代替价值的创造过程,得出价值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劳动创造的收入是工资,资本创造的收入是利润,土地创造的收入是地租。请回答:(1)结合材料1,分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分配制度的依据。(3)结合材料1、2、3批判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答案要点(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
13、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原有的价值(土地除外)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
14、和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3)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分别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下,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分别占有生产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他们凭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占有,参与对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价值由劳动创造和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不能认为它们都是直接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
15、实现。三、论述题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答案要点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4.具体劳动能否抽象还原为抽象劳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把私人性质的劳动通过交换转化为一种社会劳动,即由私人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卖掉,使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社会劳动。一句话,商品能否卖掉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看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