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麦进阶基础教程预备阶段:关于呼麦的基础知识一、呼麦概念:双声唱法呼麦,图瓦语?(蒙古语:?,古蒙古文:kgemi,西文 khoomei)中文音译,原义喉咙,引申为喉音歌唱(throat singing)。专指流传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原唐鲁乌梁海一部)、蒙古的一种特殊双声歌唱方法(据云我国阿尔泰和卡开斯等地区亦有人传习)。呼麦的典型特征,在于歌唱时可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同时,其不同唱法的声音频率跨度高至 4200 赫兹,低至 50 赫兹,远超出 100 到 400 赫兹的一般人声音域。按照现代声学理论,呼麦的双声主要是借助了泛音技巧,所以,西方又把这种歌唱方法称为泛音歌
2、唱(overtonesinging 或 overtone chanting)。作为一种传说中的蒙古演唱技巧,呼麦在中国已消失多年,外蒙亦濒临失传,但近年来开始有所恢复。西方学术界在 1960 年代后,才开始接触和了解到图瓦呼麦,但其仍然不为一般外界所知。1990 年代后,少量图瓦呼麦歌手现身西方,引起流行乐界瞩目,这种神奇的人声艺术才得以进入大众视野。注【1】:图瓦: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外蒙北面,为前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一部,面积 17 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万,以图瓦人(蒙古人的一支)为主。目前,在中国新疆喀纳斯地区,也有少量图瓦人。二、呼麦发声原理:基音泛音什么是泛音?声音是一种振动,音
3、高由频率决定。当我们唱歌或者用乐器弹奏,或者随便打击某物而发声时,会听到确定音高的声音。但一般而言,这种声音,实际上同时包括多种频率的音波,而我们的听觉器官一般只抓住一个最易分辨的那个频率,一般称为基音;而其他频率的音波则被基音所遮盖,称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和基音一起形成混音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在理论上,一个声音中的泛音中可以包括基音整数倍率音频的所有声音:2 倍、3 倍、4 倍构成了一个泛音列。呼麦歌手在唱歌时,通过调节其喉、口腔、唇等发声器官部件构成的共鸣腔,使泛音列中的某一个泛音和基音分离并得到放大,从而使听者可以同时听到基音和金属音色的泛音两个声音。当歌手改变其发声器官时,分离并放
4、大的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泛音,当不同音高的泛音被串接起来,就构成了旋律。三、呼麦三种主要分类及特点基于发声技巧和声音特点的不同,按照图瓦人的分类,广义上的呼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呼麦、卡基拉、西奇。1、呼麦(khoomei):呼麦为喉音之母,是其他各种泛音歌唱技巧的最基础。在声音特点上,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它理解为是一个中、高音基音一个泛音。根据图瓦人的说法,呼麦乃风卷过岩石峭壁所发出的声音(钟明海)。其发声方法及音色相对于其他呼麦歌唱技巧而言,均更为平实朴素。2、西奇(sygyt):意为挤出来的声音,一般直译为哨音。在声音特点上,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一个中高频基音一个泛音。其泛音音色和长笛的中音区非常类似
5、,比呼麦泛音更为强壮、明亮,更具穿透性。同时,好的西奇歌手,可以将基音衰减,使高亮的哨音得以更为突出。图瓦人认为西奇在模仿夏天吹过大草原的轻风或鸟鸣(钟明海)。3、卡基拉(kargyraa):意为哮喘或咆哮。图瓦人以为其在模仿咆哮的冬风或失子骆驼的哀号声(钟明海)。在声音特点上,可以近似地理解为多重超低音基音一个可有可没有的泛音。卡基拉利用假声带、声带发声及喉、鼻、口共鸣,发出多重超低音,同时还能加入泛音(也可不加入)。其低音音频可低至 50 赫兹,而声带可发出音频最低为 65 赫兹。注【1】:以上述三种风格为主要基础,结合其他舌、喉、口腔技巧,可以发展出多种风格的呼麦,如:Borbannad
6、ir(滚动式唱法):舌头快速颤动模仿出小溪中的水流声。Ezenggileer(马镫式唱法):依赖舌根快速运动模仿马蹬声。以及 chylandyk(蟋蟀唱法)、dumchuktaar(闭嘴喉声法)、kanzip等。呼麦进阶基础教程第二课:卡基拉(Kargyraa)从类藏密喉音开始在呼麦泛音初步稳定两周之后,可以进入卡基拉的练习。2.1 基本步骤1、端坐,手扶膝盖(或其他支撑物),使身体前倾,同时尽可能抬头,噘唇张大口(如猩猩呼喝状),舌头保持自然状态,喉部放松,腹部用力呼气冲过喉部发出长ho(荷)音(声音也象猩猩的呼喝声)。发声时应尽可能地大声,可感觉到这种声音颗粒非常大,似乎有很大的泡泡感,这
7、就是通常所说气泡音的雏形。2、持续练习 23 天以上,练习时注意保持喉部松弛,使气泡音越来越持续和稳定。3、在气泡音稳定的基础上,喉部逐渐加大紧张度,使声带发声。使假声带声音和声带音同时发出。一般练习 57 天之后,声带真声和假声带发声可以自由结合,卡基拉的发声条件便已完全具备。4、练习标准卡基拉,发声口型是:张口,让声音从嗓子深处出来,发A(啊)音,然后嘴唇慢慢收缩,向ao-(奥)音过渡,口腔如含物状把声音整个包起来,保持口腔共鸣,同时发出真声和假声带振动声。这时还可以再调节口腔,使泛音明亮发出。2.2 技术要点1、在第一个步骤中,应感觉腹腔、喉部、口腔处在一个直通柱状上,气息通畅。2、呼气
8、发声的动力,应来自腹部。呼声注意不要和声带发声混同,声带发声喉咙一般要紧张用力,所以,应注意保持口型大张、喉咙张开放松。3、熟练者或者条件好的人,不一定非要大声呼气,用中、低的气息强度,也可能找到气泡音。如果一开始找不到气泡音的感觉,也可以用中、低的更为柔和的气息试验。在找到气泡音后,大声练习仍应是主要练习。4、在气泡音中加入真声时,喉咙会开始用力,口型不一定要保持噘唇张大口状,也可以向标准卡基拉的口型过渡。5、在练习时喉头会有轻微酥痒感。正常情况下,一般稍事休息(比如 5 分钟)即可再次练习而不会影响声音质量或酥痒加重。但如果喉头不是轻微酥痒而出现发炎烧灼感,应注意是否发声过于用力、练习时间
9、过长或者其他技术要点存在问题。2.3 说明和注解注【1】:应注意:所发的Ho音色应低闷,而一般声带发声会比较响,有亮色。可采用如下方法分辨是否声带发声:连续快速发Ho Ho Ho Ho Ho Ho,正确的发声方法需要腹部、胸部同时大幅度振气,否则声音无法有效发出;而声带发声则只需要腹、胸部微有起伏,甚至胸腹不动也可以发出。注【2】:卡基拉的主要发声原理,是假声带发声。喉部假声带稍稍靠近,半开半闭,靠气息冲击发出连续的颗粒度明显的气泡音,并和声带发声结合在一起。所以,通常练习卡基拉的方法都是从气泡音开始,然后逐步加入真声。一般而言,练习者会存在两点主要障碍:1)不太能准确了解如何发气泡音,或者怎
10、样的声音才是真正的气泡音,很容易把声带音或鼻咽音当成了气泡音;2)在气泡音中,加入真声的时候,气泡音非常容易丢失。注【3】:笔者在步骤一中所介绍练习气泡音的姿式,是从模仿骑自行车下坡俯冲时身体下伏前倾抬头尽力前伸的姿式而来(类似于自行车运动员而非常规骑车姿式)。这是因为,笔者第一次准确把握到喉音气泡音(假声带气泡音)的大颗粒发声状态,正是有一天晚上在空旷的道路上一边骑车一边练习而获得。端坐前倾身体,或者端坐使劲抬头向天所有可采用的练习姿式最重要的共通点就是:保持腹腔、胸腔、喉咙、口腔的直通柱状,使腹腔气息可以直接冲击假声带,并自然阻碍声带发声的干扰。笔者体验,在各种符合这一特征的多种姿式中,在
11、空旷的路上骑车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推荐选择。注【4】:在练习卡基拉之前,应通过各种声音资料,准确掌握卡基拉的声音特征。钟明海先生文章介绍卡基拉说:关键在于假声带必须有规则地振动卡基拉的喉部技巧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当我们在清喉咙,甚至是小时候在装怪兽低吼的时候都会无意中使用到这个部分;那就是我们的假声带。在进入卡基拉的正式练习之前,应通过清喉咙、咳嗽或者装低吼的方式,来体会卡基拉的发声感觉。但必须指出:清喉咙和咳嗽并不是掌握卡基拉的有效练习方法,要掌握卡基拉,应通过正规练习来进行。注【5】:笔者这里的练习方法,受到来自周日升先生对藏密喉音介绍的极大启发。可以断定:练习类藏密喉音,是快速掌握气泡音
12、和卡基拉发声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附上周先生文章相关部分,练习者应作为重点参考:在藏传佛教中,也有一种喉音,我们把其称为藏密喉音(tibetan tantra throat singing).与呼麦虽然同为喉音,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藏密喉音(tibetan tantra throat singing):象死亡金属主唱唱歌时那样 owu-般运气,使用喉音,利用胸腔、口腔甚至颅腔等部位的共鸣,发出低沉、宏大、神秘、威严的声音,让身体感觉象是在振动,发出如大型猫科动物的吼声。泛音最低可达 200 赫兹.特点是声音颗粒小、混沌、绵长.在练习时声音从喉结以下直接出来的,没有舌头什么事,不
13、顶上颚,不下压,不收缩舌根。吐气方法是用力地、彻底地、从腹腔开始直接经过喉部把气吐出来,就像酒徒在酗酒之后经常作的那样,吐。然后把这种吼声尽可能拉长,变成尽可能低沉粗壮的长音,让它变的神秘,抽象些。追求低、大声、音色奇特为造诣,一般都要练得喉咙发痒、咳嗽,直到失声,休息几天后就开始具备了声音的雏形。有记载云擅长发这种声音的、人在房间里发声的时候,连窗户纸都会震动。(周日升)。注【6】:蔡振家先生在其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卡基拉的发声原理:第一,要让假声带靠拢.通常两片假声带分得很开,这样它们是不会振动的,唯有拉近它们的距离,才能导致振动.第二,要让假声带放松,才能让它们以f0/2的频率振动.第三,
14、要让假声带的振幅够大,以便在每次振动时关闭假声门跟真声带比较起来,假声带是个不良的发声振动系统,因为控制其张力,位置的肌肉与神经太少了.通常,试图拉近两片假声带的距离,就会导致假声带紧张,无法大幅振动.所以,既要让两片假声带靠近,又要让它们放松,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是卡基拉技巧深具挑战性的地方。然而,对一般练习者而言,假声带是什么,在什么位置,很难把握;其次,假声带的控制非常困难;此外,气泡音也很容易发错,所以,借鉴周先生所提到的藏密喉音,用类似的方法练习,可以绕开这些理论障碍,从声音上快速掌握卡基拉发声技巧。注【7】:一般我们在装怪兽低吼时,为了发出低音,都是使劲憋紧喉咙发声,声带会有一
15、种撕扯感,极容易疲劳充血。而正确的卡基拉,喉咙紧张是为了辅助声带发真声,低音部分(即喉音、假声带音)并不需要喉咙用力。因此,卡基拉发声时不易疲劳,反而是对声带的一种按摩,长期练习并可明显改善练习者音域中的低中高音音质。发声时容不容易疲劳,可以作为是否掌握卡基拉的一个判断标准。另参照林俊卿先生的咽音练习,即以假声带气泡音为练习起点,其对声带的按摩和改善效果,和卡基拉非常近似。注【8】:在喉部振动和假声带振动的基础上,一般可以很自然地叠加鼻、颚哼鸣及口腔共鸣(发声者自己可感觉各个部位均参与发声振动,甚至鼻翼都会有振动感),这样可以同时发出 34 种中低音基音,并可同时发出泛音。所以卡基拉的声音层次
16、可以极为丰富。呼麦进阶基础教程第三课:西奇(Sygyt)长笛般的明亮哨音第三课:西奇(Sygyt)长笛般的明亮哨音人云图瓦的歌者常说:没有好的呼麦,就没有好的西奇。请在进入西奇练习之前,把呼麦练好。2.1 基本步骤1、舌头自然翻卷,以舌前部的背面贴着上颚,合上嘴,这时舌尖会稍后移,舌头在口腔中自然保持翻卷。此时从侧面看,舌头形状应当象一个向内侧缺口的O状,这样在舌内侧和咽喉之间形成了一个横着的卷筒状的小共鸣室2、微微张口,仍然保持自然舌头翻卷贴上颚,嘴唇稍前噘,用自然声音稍大声发介于U(乌)和e(厄)之间的母音,这时会感觉到舌后共鸣室共鸣发音,发出一种类似于在小玻璃杯口吹气时发出的空洞的空腔音
17、,这就是西奇的雏形。3、持续练习,在练习中不断细致地调节唇、舌、口腔,对共鸣腔进行微调,使空腔音越来越亮、越来越凝聚,变成哨音,这就是西奇。4、标准西奇:在用自然声音发西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进入标准西奇,用憋紧喉咙的方法发音,这时西奇的哨音会更加集聚和明亮,请反复练习。2.2 技术要点1、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顺应舌头和口腔肌肉的自然松弛状态,不要紧张。同时,用正常声带发声,来发基音。2、舌型:在张口时,可能会感觉舌前部贴着上颚稍稍前移,这时可以试着用嘴呼吸(从舌上方呼气),会发现呼吸困难。再稍大张嘴,用嘴呼吸(气息从喉出,经舌上方呼气),会发现气息会从舌两侧呼出。这个舌型,是整个练习前期的舌型
18、。但后期可以自己变化舌型。3、介于U(乌)和e(厄)之间的这个母音,近似于英语国际音标的那个状似倒 e的音,发音时口张得比U大,比e小,嘴唇稍前噘。4、发母音时,注意细致、微妙调节口唇和气息,使气息向舌后卷筒状共鸣室集中(想象一下我们吹杯口的感觉)并更有效地共鸣,这样泛音会变大变亮。5:在西奇练习中,无论卷舌还是平舌(舌正面贴上颚),效果是一样的。但因为平舌贴上颚在练习初期不容易放松,并且会因为不习惯而导致舌前部不时离开上颚,所以笔者推荐使用卷舌。待舌头习惯上贴之后,采用平舌或卷舌,可以由练习者视发声效果自己选择。2.3 说明和注解注【1】:许多资料似乎都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西奇非常难。但是,
19、笔者经验表明,只要方法对,西奇是非常容易掌握的,练习者应对此充满信心。注【2】:西奇被称为挤出来的声音,容易让练习者认为必须用挤压喉咙的方式来发声,但这是一种被误导。同时,某些资料中片言只语所提到的西奇的某些特点,和本教程所列举和说明的,可能有出入,请练习者不要受到干扰,按照本教程明示的步骤、要点来进行练习。注【3】:技术要点中提到气息从舌两侧呼出,也就意味着发声时声音从舌两侧的卷筒开口发出。有些资料称西奇是从一侧发出,演唱者看起来似乎有点歪着嘴。但这并不意味着西奇练习,也必须歪着嘴练。所以,技术要点的第 2 点:舌型,笔者必须再次强调其在练习中的重要性。注【4】:刚开始发出的共鸣音,可能非常
20、散、空洞,甚至一点都不像泛音,所以我将其称为空腔音。但是有呼麦经验的人,仔细分辨会发现,舌后的那个声音不是基音,而是基音之外的另一个共鸣音,并且确实有泛音特有的金属感-尽管很不明显。练习者应对此充满信心,这实际上就是西奇泛音。只要持续练习,这个泛音必然会不断改善。注【5】:刚开始发出空腔音逐渐凝聚,出现西奇的雏形,其音色和长笛中音区非常类似,练习者需准确把握这一点。注【6】:西奇舌抵上颚,呼麦舌头不靠上不靠下,是西奇和呼麦在舌型上最大的区别。所以西奇是靠舌后、上颚、咽喉之间的共鸣室使泛音放大,而呼麦则近乎整个口腔。注【7】:西奇的泛音是靠舌后共鸣凝聚放大,但舌前和唇的状况,也会影响到泛音的音高
21、和音色,这一点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发现。注【8】:许多人唱西奇确实是从一侧发出。而练习者会逐渐发现:尽管张口时气息可以从舌两侧呼出,但在发哨音时,一般由于口腔的自然合拢(或者只需要嘴的一侧稍微更为合拢一点),声音气息会自然只从一侧出入。笔者的建议是完全不必在意声音是否从一侧发出,只需要顺应练习中的自然感觉不断进行微调即可,有说法某些西奇歌手的声音,是从舌中央开口发出。而笔者练习体验,中央、两侧、一侧开口发音,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差异,练习者可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口方式。注【9】:自然声音发西奇时,练习者会发现:基音的音量比较大,对泛音形成干扰。所以,标准西奇采用憋紧喉咙的方法发声,由于憋紧喉
22、咙的效果,基音声音向内收,这时基音的音量会变小(这也是西奇基音衰减的关键),而泛音的绝对音量和凝聚度也会同时提升。但标准西奇的发声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喉部和声带疲劳,所以,应在自然基音西奇练到足够好时,再进入标准西奇。并且在日常改进中,以自然基音西奇为主。呼麦进阶基础教程第四课:总结说明和进度建议在基础教程的最后,对一些共性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和总结;同时对练习者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给出建议。4.1 声音练习和控制的理解要点1、泛音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被分离放大而获得呼麦的主要特点在于双声,双声主要来自于泛音(卡基拉是个例外)。在预备阶段,已经介绍过:在声学原理上,我们正常发出的声音,本身已经包含了
23、基音和各个倍频泛音,只是这些泛音和基音混在一起,听不出来。必须明确最重要的一点:呼麦演唱者并没有在基音之外,制造一个额外的泛音,而是通过巧妙调节共鸣腔,使泛音和基音分离,或者说使泛音从混合声音中析出,就像一股水流被迎水劈面一分为二,再通过共鸣得以放大。2、坚持用自然声音练习,呼麦练习毫不危险,因为泛音不是制造出来,而是通过共鸣腔调节使之析出、放大而来,所以练习的关键在于共鸣腔的调节-也即口腔、舌头、唇、颚的调节及其微型精巧结构。练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形成这种共鸣腔微型精巧结构。基音的音量高低、基音是怎么发出的会影响泛音的音量,但不会影响到共鸣本身的有效性。实践经验表明:无论大声、小声,无论喉咙松
24、弛还是紧张,泛音都可以很好地发出。许多富有经验的人,都提到了练习呼麦的危险性。这种危险,大多来自于对喉咙和声带的不恰当使用,比如:憋紧喉咙、过度发声等。现在,我们明白,这些不恰当的发声方式会影响基音音量和音色,但却和共鸣腔的调节和改善无关,和泛音是否能有效发出无关。所以,应坚持两点:1)首先,坚持使用自然声音,正常或轻度音量,保持喉咙和声带的正常松弛状态,进行日常练习。必须指出:日常练习和正规演唱不一定完全相同,正如体育训练和比赛不同。只要共鸣腔练好了,正式演唱时使用何种发声方式无关宏旨。2)其次,坚持使用腹部气息控制,来调节声音。没有受过声乐气息训练的练习者,应在练习前反复体会腹胸部同时参与
25、的深呼吸感觉,体会上下气息的畅通和连贯感,在练习中尽量利用这种感觉来控制气息。只要很好地坚持这两点,练习呼麦将不会有任何危险。相反,各种自然声音的呼麦练习(包括真声带、假声带)均可帮助改善练习者的音色、音质。3、形成共鸣微型精巧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点泛音的质量,取决于共鸣腔的微型精巧结构是否足够好。强调微型精巧,是指这并不单纯由口、舌、牙、颚等决定,在微观上它甚至和这些发声部件的表面凸凹、纹理有关。许多人都吹过口哨,在技术要点都没问题的情况下,仍需要长期练习才能吹出响亮的口哨声,这说明这种练习所改善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发声部件的微型结构。要有效形成这种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点是:1)准确掌握教程中说明的
26、所有技术要点。包括口、舌、牙、颚的位置、各部件肌肉的用力或松弛;2)在练习中主动进行微妙而细致的调节,体会声音的变化,掌握语言所难以传达的许多微观细节,寻找最有效的发声方式;3)持续但适度地练习,同时在练习中辅以意念凝注,意念可以极大地帮助微型精巧结构的形成。4、持续练习,泛音并不只有一个,而是有很多个在预备阶段关于泛音的基础知识中,我们还知道:泛音并不只有一个频率,而是多个频率。或者说并不只有一个泛音,而是有许多许多个泛音。在持续练习的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可能是最容易析出、放大的那一个;但是随着练习的进行,那些不容易析出、放大的泛音,也会被逐渐析出。所以,随着练习的进展,会发现:泛音在一个接一
27、个地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音色越来越好、音量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凝聚。这在西奇的练习中尤其明显,稍微调节一下声音部件,可能就从一个泛音变到另一个泛音了。而要使这些不同的泛音都析出,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练习。4.2 练习进度及时间安排根据本教程的方法,完整掌握三种基本呼麦唱法的正常学习时间,应在 24 个月之间。1)初学者应在第 13 天内有效捕捉到泛音,之后持续练习至少两周以上。若每日练习时间少,应适当延长。建议泛音应练习到声音稳定、音色明亮无杂质、音量较大时,再开始后续练习。2)建议在一个月后,开始卡基拉。应在一周内掌握卡基拉,利用 12 周时间稳定卡基拉。3)建议在两个月后,练习西奇。好的呼麦可以极大地帮助西奇,所以在进入西奇前,应适当强化呼麦。练习者应在一周内获得正确的西奇感觉(即对方法的正确性有一种确认),再在 23 周内使声音强化,在一个月内获得稳定、质量好的西奇。特别说明:关于卡基拉和西奇的练习次序,有资料表明许多人是先西奇、后卡基拉。但笔者推荐,先卡基拉,后西奇,理由不多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