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15KB ,
资源ID:56843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684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十大名弓.doc)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古代十大名弓.doc

1、中国古代十大名弓弓概述简介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遂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

2、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弓的历史及分类弓的传说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后羿射九曜的传说从侧面证明了在当时的 人们心里弓的威力之大。弓箭分类古代弓箭分成三大类,一类专门用于狩猎,一类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第三类专门用于比赛。以此所派生出的弓箭就产生了分化;狩猎的弓箭轻巧、利于瞄准、方便携带、造价低廉,未必需要一击致命。为了有效地达到捕获猎物的目的,又用毒药来弥补力道上的不足。就像现在非洲的狩猎部落使用的弓,不足一米,细小的弓身,使用者隐藏在灌木丛里对准猎物,只要射中就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跟在猎物后面,等着药力发作就行了,这是典型的模拟

3、蛇的攻击方式;弓就是蛇快速发射的身体,箭就是射出的毒牙。而用于军事上的弓箭基本要求就是“强弓硬箭”,要的是火力压制,既要发射密集又要一击致命,要“箭如飞蝗”“箭矢如雨”,还要求弓箭马力大、箭簇重而尖锐,只要中箭就要使敌人失去战斗力。尤其在需要射住阵脚的时候,以四十五度角将箭射出,两军之间基本上就能保持二百米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在热兵器时代的阵地战中也够用了。比赛的弓箭一般应该是根据比赛的项目专门制作,例如射准、射远、比穿透力等等。弓箭仅有一种型制,按等级的高低分为皇帝、亲王郡王、侍卫和职官兵丁用等;按用途分为打猎行围、检阅部弓队以及实战用。各种弓箭只在选材装饰上有区别,所配之箭计有41种之

4、多。弩有4种,分别是如意弩、双机弩、双机贯凫神弩和射虎弩,但是未见实际使用的记录。这些弓弩虽然受到火器的强烈冲击,却仍然随着八旗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清中后期满清八旗因承平日久而逐渐腐化,骑射之古风荡然无存,加之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的旧中国大门被打开了,中国官吏发现了更先进的火器,并很快用它们装备了自己的部队,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团练武装中根本见不到弓箭的身影了。至此,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走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古弓弩终于像西山落日那样,不可挽回地消失在军事革命的地平线以下。弓箭发展到了今天,它已不仅仅是狩猎工具或战斗武器,还是休闲用品和体育器械。今天,体育比赛所用的弓

5、和箭都用先进复合材料制成,准确性和射击距离都大大超过前人。箭加装了镞还有羽翼,提高了穿透力和稳定性。同时弓也得到发展,由单体弓(一条木头或竹子为弓臂)最后发展到了复合弓(由竹木干材加上动物角组成的多层弓臂)。弓箭的制作和使用弓箭的制作和使用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就地取材”是首要的。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种弓箭(除了现代的复合弓之外)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竹弓、木弓、角弓。中国南方弓、不丹弓、日本弓是竹弓的代表,中国桑木弓、英格兰长弓是木弓的代表,蒙古弓、匈牙利弓、是角弓的代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产竹的地方就用竹弓,产木的地方就用木弓,而在草原上饲养牛、马、羊为生的游牧民族以筋、角来得最方便,所以都是用

6、角弓。除了很少的木胎以外,都取自所饲养的牲畜,在食其肉、喝其奶、穿其毛之外,还充分利用了筋、角、皮,可谓物尽其用。中国中原地区的角弓,就是自春秋时代起不断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和民族交流而发展起来的,先是向古突厥人,然后是向匈奴现在的匈牙利人,学到了最初的角弓制作技术。而韩国人使用角弓是因为他们首先是蒙古人种的古突厥人的后裔,同时又受中国的影响,其次是元朝征伐日本失败,败兵滞留朝鲜半岛而遗留下来的。从他们在信奉佛教之外,还依然信奉萨满教就可以证实。在大致同等的造价、体积、科技含量的条件下,弓箭的穿透力大于一般的热兵器,关键在于热兵器发出的弹丸在遇到阻力后就基本停止了直线运动,而箭在头部遇到阻力运动

7、停止后,箭杆部分还会有很大的惯性从而使箭头保持向前的作用力。这种惯性增加了箭头的穿透力。这就是火枪和弓箭在一个时代能同作为军队制式武器存在的原因之一。最早的弓最早的弓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制作很粗糙,弓身一般是把树枝或竹子弯曲后制成的,叫“单材弓”。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出现了“混材弓”,这种弓是用几种材料拼接而成的,弓弦多用牲畜的筋绷紧做成。编辑本段古代十大名弓第十:龙舌弓龙舌弓用龙筋制作弓弦的传说中的名弓,速度和准确性极高。三国时吕布用龙舌弓辕门射戟,见三国演义。吕布是三国中很牛的人,用的弓也很牛,但是他背信弃义,老做小人,只能排第十名了。第九:万石弓万石弓用比钢铁还要坚硬但非常轻

8、的紫檀木制作而成的弓,为三国时黄忠所用,三国演义中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幸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第八:游子弓游子弓力猛弓强,离弦之箭如游子归家般急切。北宋时花荣所用,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第七:神臂弓神臂弓史书记载神臂弓 “实弩也。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射三百步,透重札”。

9、相传为岳飞所用。 另三国之时蜀国宰相诸葛亮所创连弩。第六:灵宝弓李广所用之弓,汉武帝时,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后来,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由于惧怕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郡时,有一天外出打猎,远远看见草丛中有一只老虎,就拔箭射去,随后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而箭已经射入石头中。唐代诗人卢纶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第五:震天弓震天弓公元661年,薛仁贵奉命率军在大山一带与突厥人决战。突厥人为北方游猎民族,强悍善骑,素有弯弓射雕之风。突厥人方面率军作战的就是号称为“天

10、山射雕王”的颌利可罕,率兵十多万。战斗一开始,对方突厥军就精选十几个骁勇强壮的将士向唐军挑战,颉利可罕最赏识的三员大将元龙、元虎、元凤出现在前面。只见薛仁贵镇定自如,持此弓射击,三箭连发,龙、虎、凤应声倒下。顿时,突厥军吓得乱作一团,纷纷投降。唐军取得重大胜利,全军欣喜若狂,薛仁贵的威名大震。“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成为唐军长期传唱的歌谣。第四:轩辕弓本是轩辕皇帝所铸,选用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精心制作了一张弓,名叫轩辕弓,蚩尤被黄帝轩辕用此弓三箭穿心而亡!在封神演义中又名乾坤弓,为李靖所用,骷髅山白骨洞碧云童子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第三:落日弓传说

11、中后羿(射日的后羿和夏朝的后羿不是同一人)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第二:霸王弓霸王弓这把弓乃是当

12、年楚霸王项羽的随身之物“霸王弓”,威力无比,弓身乃玄铁打造,重127斤,弓弦传说是一条黑蛟龙的背筋。相传项羽15岁那年,乌江中有黑蛟龙作恶,危害四乡。项羽听说后,当夜单枪匹马来到乌江,找到黑蛟龙。与黑蛟龙搏斗了一天两夜,把黑蛟龙杀死,取得此筋搓股为弦。黑蛟龙乃至寒之物,坚韧异常,故此弦不畏冰火,不畏刀枪。”第一:射雕神弓射雕神弓成吉思汗用他的弓箭和铁骑打下了世界上最广大的国家,亚洲除日本以外,几乎占据了所有国家,他的军队到达了非洲的埃及,占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他的子孙贴木儿汗在旗帜上画了三个圈,象征占领了世界的四分之三。中国古代神箭手养由基(2张)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神箭手。春秋时

13、代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人,他练就了一手好箭法,在春风拂面的日子,他站在距几棵杨柳树百步的位置,一箭射穿一片树叶。在人们的喝彩声中,他连射百箭,箭箭都穿叶而过。从此留下了“百步穿杨”的成语,专门形容好箭法。汉朝名将李广的胳膊很长,人们说他“猿臂善射”。每当他拉开弓时,目标必中,被人称为“飞将军”。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中,他的弓箭立下大功,几次使被围困的队伍突围成功。后代诗人以这样的诗句歌颂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三国时的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爱刀,而且箭法非常出色。他经常骑在马上,在马的飞奔中射箭。在南皮的日子里,一次打猎,他一口气连射了63只野鸡。唐朝的神箭手更多,有被人称作“

14、万人敌”的李晟;有靠弓箭攻下曹州城的王栖曜;有一天之内连射95只鸡和兔子的王武俊;还有那个像养由基的南霁云,也能够在百步之外射杀敌手。大家都熟悉的“一箭双雕”的成语,也决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在历史上确有两位一箭射下两只老雕的人,一位是唐朝的高骈,一位是五代时的李克用。古代战争中,将士们都穿着厚厚的铁甲,头上戴着铁盔。要想在很远的地方射穿敌人的铁甲,就必须有张力很强的弓。什么是“张力”呢?就是把弓拉满时所需要的力量。古人定弓以9斤多(蜀汉时1斤仅合现在的222.73克)为1个力,10个力为1石,很多著名的射手都能拉开3石以上的强弓,有的甚至能拉开10石之弓。拉开这样的强弓,费很大劲,不是所有人都

15、能做到,而且也不能坚持过久,长时间地瞄准。只要拉开,就得马上把箭射出去,很难组织齐射。因此,在战场上弓箭只适用于杀伤敌军的人马,不适合大规模的攻坚战和城防战。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在弓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弩。古代上说“弩生于弓”,一向把“强弓”和“劲弩”并称。弩就是把弓横安在一块坚硬的长形木料前端,这块木料叫“弩臂”。在弩臂的后部有一沟槽,里面安有钩张弩弦的钩和发射弩箭的扳机等装置。另外,上面还直立着一个照门,用来瞄准。弩和弓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弩的特点是不必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而是先把弦扣住,再从从容容地瞄准,看准机会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更先进的是把弩拉开,把箭上到弦上也可以不光靠

16、人的臂力,还可以脚踩或腰牵。后来还发展到利用绞车装置,把几个人以至几十人的力量集中起来上弦,既增加了箭的射程,又可以发射重型弩箭。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弩打败敌人,打了大胜仗的战例是距今2300多年前战国时的马陵之战。故事还要从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说起孙庞斗智(2张)孙膑和庞涓都是齐国人,曾在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去了魏国,当上魏惠王的将军。这个庞涓是个嫉妒心很的人,他虽然当了将军,可总是忌恨着孙膑这个老同学。他以为,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学习兵法又比自己刻苦,而且很有创见。邻国有这样一个人,怎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呢?炉火日益猛烈地灼噬着庞涓的心,使他坐卧不宁。最后他竟设毒计,把孙膑骗到魏

17、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处以膑刑(挖去双腿的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打入监牢。齐国想方设法,派使者秘密地把孙膑接回齐国,并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几年之后,魏国军队大举进攻韩国,统帅正是庞涓。韩国是个小国,怎抵得住魏军的攻势,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即派出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的援军。战前,孙膑已制定好了作战方案,让齐军向魏国进发,做出要攻打魏国的样子。庞涓得到情报后,急忙放弃攻打韩国的打算,率军掉头回国,去抵挡齐军的进攻。等他们赶到魏国,齐军已经向西而去。庞涓怎肯罢休,竟一直追了下去。庞涓十分骄横,根本不把齐军放在眼里,发誓要利用这个机会把齐军和孙膑一起消灭。孙膑正是利用庞涓这狂妄的野心而设计,做出齐

18、军落荒而逃的样子,第一天留下十万个灶坑,次日留下五万个灶坑,到第三天只留下三万个灶坑。庞涓追了3天,每天都看到越来越少的灶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就知道齐军是棉花做的,不堪一击。看!我还没真打他们,他们就已经死了大半!哈哈哈”旁边的军士不解地问:“将军怎么见得齐军已经死了大半?”庞涓指着一个个灶坑说:“你们看,这是三万个灶坑,还记得第一天是多少个吗?”军士说:“十万个。”庞涓说:“齐军每人一个灶坑做饭,三天减少了七万个,不是少了七万个人吃饭吗?我看,这七万人,不是死了,就是跑了。你们说对不对?”军士们齐声喊道:“对!将军真是英明啊!”听着一片赞扬之声,庞涓愈发得意忘形。他随即把一部分士兵

19、打发回营,自己带着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早晨,探马把庞涓继续追来的情报报告给田忌和孙膑。孙膑一阵冷笑,叹道:“庞涓哪庞涓!我和你一起学习兵书战策,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斩尽杀绝。既然你非要置于我死地,那么咱们就试试吧!”田忌问:“军师,马陵快到了,下一步您打算如何安排?”孙膑说:“命令急行军必须在中午之前赶到马陵,抢占险要地形!让弓弩手们做好准备。”临近中午,齐军到达马陵。马陵就在今河南省范县的西南边,大山之间夹着一道峡谷,这是前行的必经之路,两侧万丈绝壁,古木参天,地势异常险峻。孙膑对田忌说:“你是射箭的高手,这万名弩手请你亲自带领,埋伏在山上的石缝树后,不

20、准弄出一点儿响声。魏军今天半夜肯定就要到这儿。只要一见到火光,你们就一齐把箭射出去!”田忌立即向弓弩手们下达了命令,各自找到有利地形隐蔽好。这万名弓弩手都是平时挑选出来的棒小伙子,个个是神箭手,自从使用弩以后,更是得心应手。听说要打大仗,还是由他们弓弩手发挥威力,一个个摩拳擦掌,把弩和箭再三擦拭检修,只等夜里的火光了。孙膑把一切安排停当,命一名军士在峡谷的中间找到一棵几个人才楼得过来的大树,削掉一大条树皮,爆出白色的树干。孙膑用浓墨在上面书写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果然不出孙膑的预料,魏军在半夜时分来到了马陵。队伍急行军集中在峡谷,庞涓骑马刚走到那棵树下,见树干在月色的映照下泛着白光,上面隐隐约约有几个字。他让军士拿来火石,打火引着火绒,举到树前。还没等庞涓看完那几个字,骤然从两旁的山石、树丛中向魏军射来万支飞箭。顿时毫无准备的魏军将士在猛烈的箭雨中像无头的苍蝇般乱跑乱撞,被射死、被踩死的不计其数。齐军的喊杀声和魏军的哀号声交织着在山谷回响。庞涓看着、听着,顿感头晕眼花,无力地靠在那棵大树下。他知道自己败局已定,再也没有杀出去起死回生的能力。于是他拔出佩剑,自刎而死。齐军乘胜杀尽魏军,并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凯旋而归。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他所写的兵书传之后世。弩这种兵器也在战争中日益发挥出特有的威力。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