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穴压豆概述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
2、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2压痛点探查法。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耳穴定位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
3、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1.耳垂部 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1)牙 定位:位于1区中央。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2)升压点 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主治:低血压、虚脱。(3)上颌 定位: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央。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触诊凹陷则为缺齿,压痛则为牙痛。(4)下颌 定位:在耳垂3区中央。主治:下牙痛,下颌关
4、节痛。(5)舌 定位:在耳垂2区中点。主治:舌炎,口腔溃疡。诊断舌部疾病。(6)垂前(神经衰弱点) 定位:在耳垂4区中央。主治:失眠。诊断神经衰弱。(7)上腭 定位:在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诊断诊断三叉神经痛。(8)下腭 定位:在2区外线下1/4上3/4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压痛明显诊断三叉神经痛。(9)眼 定位:耳垂5区中央。主治:急性结膜炎、近视等眼病。(10)内耳 定位:在6区中央。主治:耳聋、耳鸣、失眠、眩晕。(11)扁桃体 定位:在8区中央。主治:扁桃体炎。(12)面颊区 定位:耳垂3、5、6区交界线周围。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痤疮等面部疾病。(13)冠心沟
5、定位:自屏间切迹向下至扁桃体。主治:冠心病、心绞痛。(14)耳鸣沟 定位:自屏间切迹外侧至外耳。主治:耳聋、耳鸣。(15)肿瘤特异区 定位:在耳轮尾至耳垂8区之间弧形条状区域。用于诊断肿瘤。2.对耳屏部 相当于人体的头和脑部。(1)腮腺 定位:对耳屏尖部。主治:腮腺炎、皮肤搔痒、神经性皮炎。(2)平喘穴 定位:腮腺穴外下0.2厘米处。主治:咳喘、遗尿。(3)颞 定位:对耳屏外侧下缘中点。主治:偏头痛、耳聋、耳鸣、近视。(4)额 定位: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主治: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5)顶 定位:枕穴直下0.2厘米处。主治:头顶痛。(6)枕 定位: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下方。主治:止
6、咳、头晕、头痛、癫痫。(7)缘中(脑点) 定位: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主治:遗尿、崩漏、月经不调、阳萎。(8)脑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哮喘、疼痛性疾病。(9)晕区 定位: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缘中、脑干之间。主治:头晕。条索、凹陷、红晕提示头晕。(10)神经衰弱区 定位:颈椎与枕顶穴之间。主治:神经衰弱。诊断神经衰弱。(11)睾丸(卵巢) 定位:对耳屏内侧前下方。腮腺穴向下0.2厘米处。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阳性反应多提示睾丸病变,如伴有盆腔、肾、内分泌反应阳性提示阳萎。(12)丘脑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症、水肿、内分泌紊
7、乱。(13)兴奋点 定位:睾丸与丘脑之间。主治:嗜睡症、遗尿、阳萎、肥胖病。(14)皮质下定位: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3.轮屏切迹 该部分相当于人体脑干。(1)脑干 定位:在轮屏切迹处。主治: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发热、癫痫。(2)喉牙 定位:轮屏切迹外下,脑干穴下2毫米处。主治:喉部疾病,牙痛。4.耳屏部 相当于人体咽喉、内鼻、肾上腺。(1)屏尖 定位:耳屏外侧面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主治:炎症、疼痛性疾病。(2)肾上腺 定位:在耳屏侧面下1/2隆起的中点。主治:低血压、无脉症、咳嗽、感冒、乳腺炎。(3)外鼻 定
8、位:耳屏外侧面与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主治:鼻炎。(4)饥点 定位: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主治:肥胖症,甲亢。(5)渴点 定位: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主治:糖尿病、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症。(6)心脏点 定位:渴点、外耳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病。该穴和皮质下均呈阳性反应则提示心动过速。(7)咽喉 定位:耳屏内面上1/2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8)内鼻 定位:耳屏内侧面下1/2中点。主治:鼻炎、感冒。(9)外耳定位:在屏上切迹前凹陷中。主治:眩晕、耳聋、耳鸣。5.对耳轮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1)脊柱 定位:从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下、上脚分叉处。共分5份,自上而下,依次为:上 1/5骶椎,上
9、2/5为腰椎,下2/5及中3/5处为胸椎,下1/5为颈椎。主治:相应部位疾病,亦可诊断相应部位疾病。(2)尾椎 定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外缘。主治:骶椎痛等。(3)颈 定位:颈椎内内侧缘,近耳甲腔缘。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4)胸 定位:胸椎内侧缘、近耳腔缘。主治:胸部疾患。胸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5)腹 定位;腰骶椎内侧缘、近耳腔缘。主治;腹痛、腹泻等腹部疾病,消化系统、妇科疾病。(6)腹外 定位:骶椎外侧。主治:肠炎、肠梗阻、痛经。(7)热穴 定位:尾椎与腹连线中点。主治:发热,血栓性脉管炎,静脉炎。(8)乳腺 定位;胸与胸椎连线中点为对侧乳腺;胸椎与肋胁连线中点为同
10、侧乳腺。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少乳。(9)肋胁 定位:胸椎外侧缘近耳舟处。主治:胸肋部扭挫伤,带状疱疹。6.对耳轮下脚 相当于人体臀部。(1)臀 定位:对耳轮下脚外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2)坐骨神经 定位:对耳轮下脚中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3)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内1/3的内上方。主治: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哮喘、痛经等。7.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肢部。(1)趾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主治:足趾麻木疼痛。(2)跟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主治:跟部疾病。触及条索诊断跟骨骨质增生。(3)膝关节 定位:对耳轮上脚之中点。主治: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痛。(4)踝关节
11、 定位:跟与膝关节连线中点。主治:踝关节扭伤。(5)髋关节 定位: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主治:髋关节疾患。(6)膝 定位: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外缘。主治:膝关节炎。呈阳性反应可诊断为良性关节痛,软组织损伤。(7)腓肠肌点 定位:趾、膝连线中点。主治:腓肠肌痉挛。(8)股四头肌 定位:在膝关节与髋关节之间。主治:股部疼痛。(9)股外侧 定位:股四头肌上侧缘。主治:股外侧皮神经炎。(10)股内侧 定位:髋关节与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内侧连线中点。主治:股内侧疼痛。8.耳舟 相当于人体上肢。(1)指 定位:耳舟顶部,耳轮结节上方。主治:指关节疾病。(2)腕 定位:在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主治;腕关节肿痛、扭
12、伤。(3)肘 定位:腕与肩穴之间。主治:肘关节扭伤、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等。(4)肩 定位: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痹,肩周炎等。(5)肩关节 定位:肩与屏上切迹之间。主治:肩周炎、关节扭伤。可诊断肩关节周围炎。(6)锁骨 定位: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与心穴平行。主治;肩周炎、颈肩部疼痛、无脉症等。(7)风溪(荨麻疹点) 定位:指腕两穴内缘。又称过敏区。主治:过敏性疾病。可诊断过敏性疾病。(8)肾炎点 定位:肩关节、锁骨穴外缘中点。主治:肾炎。结合内分泌、肾区诊断肾炎。(9)风湿线 定位:指、锁骨两穴连线。主治:风湿性疾患。9.三角窝区 相当于人体内生殖器。(1)降压点(角窝上)
13、 定位:三角窝的前上角。主治:高血压。诊断高血压、低血压。(2)盆腔 定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内缘。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下肢部疼痛。若红润充血、电测阳性则提示盆腔炎。(3)神门穴 定位: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疾患。可诊断神经衰弱及疼痛性疾病,是止痛要穴。(4)肝炎穴 定位: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肝胆疾患。如肝、肝炎穴呈阳性反应则揭示肝功能异常;若胆、胆道、肝炎穴呈阳性反性应则揭示胆或胆道疾病;肝炎点呈阳性反应,揭示既往有肝功能异常病史。(5)内生殖器点 定位:三角窝凹陷处前缘。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减
14、退。如盆腔、前列腺、内生殖器呈阳性,则揭示前列腺炎。(6)附件炎点 定位:内生殖器点与盆腔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附件炎、痛经。呈阳性反应,揭示附件炎,未婚女性多为痛经,男性为前列腺炎。(7)股关穴 定位:与臀、坐骨神经穴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的上缘。主治:下肢疼痛。(8)便秘点 定位:与坐骨神经、交感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上缘处。主治:便秘。10.耳轮脚周围部相当于人体消化道。(1)口 定位: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主治:口腔溃疡、舌炎、牙周炎、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失眠等。可诊断口腔疾患。(2)食道 定位:耳轮脚下方中1/3处。主治:食道炎、梅核气、呼吸不畅、恶心呕吐。强阳性伴触痛提
15、示食道肿物。(3)贲门 定位:耳轮脚下方外1/3处。主治:恶心、呕吐、胸痛。阳性反应多为恶心、呕吐。贲门、肿瘤1区呈强阳性提示贲门癌。(4)胃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主治: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诊断胃部疾病。(5)十二指肠 定位:耳轮脚上方外1/3处。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溃疡病的参考穴。(6)小肠 定位:耳轮脚上方中1/3处。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口舌生疮。(7)大肠 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主治:痢疾、泄泻、便秘、咽痛等。可诊断腹泻、便秘。(8)阑尾穴 定位:大、小肠穴之间。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诊断阑尾炎。11.耳甲艇 相当于人体的腹腔(1)肾 定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16、下方。主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眼疾、浮肿。肾、内分泌、肾炎点呈阳性反应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尿道阳性反应则提示肾盂肾炎。(2)前列腺定位:耳甲艇内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3)输尿管 定位: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诊断泌尿系疾病。(4)膀胱 定位: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内1/3处交界处。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腰腿痛。(5)肝 定位:耳甲艇外下方。主治:眩晕、眼疾、肋痛、痛经。呈阳性反应揭示肝病或肝肿大。(6)胰胆 定位:肝肾两穴之间。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7)艇中 定位:耳甲艇中央。主治:脐周疼痛。(8)胆道定位:胆与十
17、二指肠两穴之间。主治:胆道结石。(9)胰腺点 定位:胰胆与十二指肠之间。主治:胰腺炎。(10)肝肿大区 定位:在肋缘下内侧、胃外侧和脾肿大区处。主治:肝肿大。(11)腹胀区 定位:在肾、十二指肠、输尿管、大肠等处。主治:腹胀。12.耳甲腔 相当于人体胸腔。(1)心 定位:耳甲腔中心凹陷部。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惊风。如有水肿、凹陷、条索状或片状隆起提示冠心病。(2)肺 定位:心区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水肿等。肺、内鼻、咽喉呈阳性提示感冒;肺、支气管平喘穴、过敏区呈阳性反应揭示哮喘。(3)气管 定位:口、心穴之间。主治:咳喘、急慢性咽炎。诊断咽炎、支气管炎参考穴。(4)支气
18、管 定位:气管与肺的中点。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5)脾 定位:耳甲腔外上方,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主治:腹胀、腹泻、胃病、崩漏、血液病、水肿。(6)三焦 定位:外耳道孔后下方与耳屏下1/2连线中点。主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7)脾肿大区 定位:脾穴、胃穴及连线与耳轮内缘组成的区域。主治:诊断脾脏肿大参考区。13.屏间切迹 相当于人体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厘米处。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2)目 1定位:屏间切迹前下方。主治:青光眼、近视。(3)目 2定位:屏间切迹后下方。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4)升压点
19、 定位:屏间切迹外下方。主治:低血压。(5)卵巢 定位: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主治:不孕症。14.耳轮及耳轮脚 相当于人体膈肌及相应部位。(1)耳尖 定位:耳轮顶端。主治:发热、头晕、高血压、眼疾。(2)外生殖器定位:与对耳轮下脚相平的耳轮处。主治:阳萎、外生殖器炎病、会阴部皮肤病。诊断外生殖器疾病参考穴。(3)尿道定位:平行于对耳轮下脚的下缘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遗尿。诊断泌尿系感染。(4)直肠下段 定位:与大肠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便秘、痢疾、痔疮,伴大肠充血、红晕多为肠炎、腹泻。(5)肝阳 定位:耳轮结节处。主治:慢性肝炎、高血压。(6)轮16定位;自耳轮结节至耳垂中点下缘
20、分成5分点6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6,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7)耳中(支点) 定位:耳轮脚下缘中点处。主治:肝胆、胃肠疾病。(8)膈 定位:在耳轮脚部。主治:膈肌痉挛、黄疸、消化不良、皮肤搔痒。(9)肿瘤特异区 定位:在耳轮的外上方,耳轮结节上下缘。主治:肿瘤诊断参考穴。15.耳背(1)上耳根 定位:在耳根最上缘。主治:头痛、腹痛、哮喘。(2)降压沟 定位: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主治:高血压。(3)上耳背 定位:在耳背上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腹痛、腹胀、坐骨神经痛。(4)中耳背 定位:在上下耳背之间最高处。主治:皮肤病、腹胀、腹泻、消化不良。(5)下耳背 定
21、位:在耳背下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背痛、哮喘。(6)耳迷根 定位:在耳背与乳突交界处耳根部。主治:胃痛、咽喉肿痛。(7)下耳根 定位: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8)耳背心 定位:耳背上部。主治:心悸、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9)耳背肝 定位:耳背中部外侧。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肋胁痛、肝区痛。(10)耳背脾 定位:耳背中部。主治:胃炎、胃溃疡、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11)耳背肺 定位;耳背中部内侧。主治: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皮肤搔痒症。(12)耳背肾 定位:耳背下部。主治:各种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植物神经能紊乱、忧郁症、神经官能症。操作方
22、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主治病证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
23、。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
24、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利胆耳穴方: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
25、,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 降压耳穴方: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次,每隔3日换压对侧穴位,1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王不留行籽。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
26、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主治各型眩晕。 九、水肿 利水消肿耳穴方:王不留行籽。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根据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捏十几次,每次35分钟。每次选34个穴。2天1次,1周为l疗程。功能疏通三焦。化气行水。主治各型水肿。 十、自汗 止汗耳穴方: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肺、交感、肾(主穴)、内分泌、肾上腺、三焦(配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O6cm见方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用手指按压3分钟,每日5次。35天换穴1次。功能调阴阳和
27、营卫。主治自汗、盗汗。 十一、尿潴留 耳穴利尿方:火柴1根。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找出明显的压痛点,以火柴棍的火药端,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5分钟。功能化气行水利小便。主治肛门术后尿潴留。 十二、泌尿系结石 排石利尿方:王不留行籽。耳穴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三焦、外生殖器。用带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固定于穴点处,每日压迫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换药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利水通淋排石。主治泌尿系结石、小便淋漓。 十三、颈椎病 颈椎病耳穴压豆方:王不留行籽。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对称贴压,3天
28、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1疗程。主治各型颈椎病。 十四、腰痛 耳穴压豆止痛方:王不留行籽。耳穴腰、肾、肝、神门等,按耳穴压豆法操作,3天换1次,1个月l疗程。功能补养肝肾。主治肾虚腰痛。 十五、月经不调 耳穴压豆调经方: 王不留行籽。主穴: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配穴:膈、心、肝、脾、腰痛点。以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穴处,主穴必贴,配穴随症选用,左右交替贴压,每日按压34次,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贴两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可继续贴。功能凉血活血、调经止血。主治月经过多的月经不调。 十六、闭经 通经耳穴压豆方: 绿豆。以绿
29、豆压耳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肝,每次取单侧,每3日交换1次,连用至愈。功能调气血通经脉。主治各种闭经。 十七、痛经 调经止痛方: 王不留行。以王不留行用胶布贴压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耳迷根穴位。每日按压10次以上,越痛越按。功能调经止痛。主治各种痛经。 十八、小儿遗尿 耳穴压豆遗尿方:王不留行。耳穴取膀胱、肾、脾、胃、心、神门、脑点。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粘在O.3O.3cm见方的胶布上,对准以上所选穴位贴压。嘱其每日按压3次,每次5分钟左右,睡前必须按压1次。每6日两耳交替贴压1次。治疗期间定时换醒小儿小便。功能温补下元。主治小儿遗尿。 十九、失音 耳穴压豆发音方:王不留行籽。选取耳穴肺、大肠、肾、膀胱等处,埋压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功能滋肾润肺。主治肺肾阴虚型失音。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