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07KB ,
资源ID:56787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6787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寄生虫学课件.doc)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寄生虫学课件.doc

1、各种问答及概念一,人体(医学)寄生虫学概念(名解):是研究和阐明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这些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原虫学:叶足虫纲 鞭毛虫纲 孢子虫纲 纤毛虫纲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蠕虫学:线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棘头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多足纲二,寄生现象(名解):两种相伴生活的生物在间,一方受益(寄生虫)而另一方受害(宿主)。如蛔虫与人。(179)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名解):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179)四,感染期或感染阶段(名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和繁殖的

2、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180)五,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问答):(180)(1)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寄生人体肠道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线虫以及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等原虫。(2)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如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丝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六,世代交替(名解):寄生虫生活史中交替进行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等。(P180)七、寄生虫的种类(问答):(180)寄生

3、虫(名解):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其中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称为寄生虫。(1)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 (2)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3)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4)偶然寄生虫(5)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解):在正常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伏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大量增殖,并诱发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和弓形虫等。八,宿主的类别(问答):(181)宿主(名解):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1)中间宿主(名解)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终宿主(名解)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储存宿主(

4、名解):也称保虫宿主 。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则这些动物为储存宿主,也称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名解)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而不能发育为成虫,可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时,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九,寄生虫的代谢(名解)(182)寄生虫的代谢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糖。糖代谢大体分为同乳酸酵解和固定二氧化碳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和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合成代谢旺盛,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源于寄生环境,核酸的碱基来源依靠外源性嘌呤,

5、自身合成嘧啶。十,寄生虫病的特点(问答)(183) (1)无症状带虫者多见。带虫者(名解):由于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结果,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2)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隐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弓形虫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因此,这类寄生虫又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3)慢性感染是寄生虫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比较轻,或者少

6、量多次感染,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寄生虫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时间,宿主体内可出现修复性病变,这称为慢性感染。(4)多寄生现象较为常见。多寄生现象(名解):人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多寄生现象。(5)寄生虫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不容忽视。(6)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的判断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幼虫移行症(名解):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异位寄生(名解):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

7、流行病学上值得重视。十一,寄生虫感染后的免疫分为(问答):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250)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1)屏障作用(皮肤与粘膜的外屏障和由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构成的内屏障作用 )(2)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3)体液作用(如补体、防御素等)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有: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1)消除性免疫(名解);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如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东方疖。(2)非消除性免疫(名解):宿主体内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机体维持低虫荷水平;如果用药物驱虫后,宿

8、主的免疫力随之消失。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感染诱导的伴随免疫。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大多为非消除性免疫。十二,免疫逃避(名解):在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很多寄生虫能通过多种手段逃避宿主的有效免疫攻击,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255)十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名解):有的寄生虫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260)寄生虫个论、生活史、诊断、防止常见的寄生原虫感染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整个机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基本构造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它具有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生理功能。(184)三种机会致病的原虫:蓝氏贾第鞭

9、毛虫、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个论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结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188)简介:隶属于阿米巴类原虫。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形态时期。成熟的4核包囊(有4个圆形的核,为泡状核)是感染期,包囊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生活力;滋养体(有1个泡状核,滋养体里有吞噬的红细胞)是虫体的繁殖与侵袭组织阶段,滋养体在外界抵抗力很弱,在自然界很快死亡。生活史:(1)传染源:包囊携带者(2)感染阶段:四核包囊(3)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4)致病阶段:滋养体(5)高危(易感)人群:旅游者、弱者低能人群、男性同性恋者(6)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7)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8)基

10、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a)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分裂成4个小滋养体8个滋养体(以二分裂繁殖形成)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b)滋养体去向:侵入肠粘膜肠溃疡血行播散异位寄生排出体外脓血或稀便形成包囊(组织中滋养体不能形成包囊)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粪便、脓肿穿刺稀便或脓血便碘液涂片法(查包囊):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提高检出率慢性腹泻体外培养法(2)血清学诊断: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尤其在无症状的“带虫者”;用重组抗原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更高(3)核酸诊断:提取DNA,用PCR诊断 (髙丰度、非保守区域);用于虫种鉴别(4)影像

11、学检查:结肠镜检、超声波、X线、CT 预防与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粪便管理:无害化处理以保护水源(2)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3)治疗目标:a,治愈肠内外病变 b,清除肠腔中包囊(4)查治病人:首选药物为灭滴灵(甲硝咪唑)(5)查治带虫者首选:巴龙霉素、碘喹方个论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腹痛、腹泻) (190)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不同发育阶段,成熟的4核包囊(有4个核)是感染期,滋养体有2个对称的核;它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本病世界性分布,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生活史:(1)传播阶段: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

12、强)(2)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3)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包囊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饮水(4)繁殖阶段:滋养体(二分裂法繁殖形成,有2个核)(5)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借吸盘吸附肠壁实验诊断:1,病原诊断:(1)粪便检查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肠内实验法:让患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一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慢慢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2

13、,免疫诊断预防与治疗:(1)旅游者、男同性恋者、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多见(2)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的重要措施。(3)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个论三,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191) 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仅有滋养体期(有1个泡状核),滋养体是感染阶段,在外界环境生活能力强。生活史:(1)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2)传染源: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2)感染阶段:滋养体(4)传染途径:通过直接(性交传播)或间接(通过公共浴池、浴具、公用游泳衣裤坐式厕所)接触方式而传染(5)寄生部位:

14、女性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实验诊断:取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查见滋养体为确诊依据。(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瑞氏或姬氏液染色)。(2)培养法:将分泌物加入肝浸液培养基内,37孵育48小时,镜检,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及疗效评价的依据(3)免疫学诊断(4)DNA探针预防与治疗:(1)淋浴,不用公共厕所的坐式马桶、公共泳衣(2)避免不洁性生活,用避孕套,男女同治(3)患者内裤单独洗涤,并煮沸消毒(4)首选药物:灭滴灵。(5)局部用药:有滴维净、卡巴胂、灭滴灵,每晚塞入阴道

15、一片, 10天为一疗程;1:5000高锰酸钾冲洗阴道。(6)中成药:可口服愈带丸、妇科止带片,蛇床子、白矾、花椒,煎汤熏洗。个论四,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194)简介:隶属于鞭毛虫纲原虫。它有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两期,前者寄生于媒介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它通过白蛉传播,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生活史:(1)感染阶段: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2)传播媒介:白蛉 (3)感染方式:雌性白蛉吸血,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人体(4)致病期: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5)寄生部位: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的巨噬细胞内 实验

16、诊断 穿刺检查:a,涂片法:骨髓穿刺最为常用b,培养法: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培养一周,有活动的前鞭毛体长出为阳性。C,动物接种法: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地鼠),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或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预防与治疗:(1)控制家犬,捕杀病犬。(2)灭蛉、防蛉,杀虫剂室内和畜舍内喷洒,涂驱避剂。(3)感染者治疗可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钠(4)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5)预后:治疗不及时常因并发症死亡,治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感染。个论五,疟原虫(引起疟疾:发冷、发热、出汗)(196)简介:隶属于孢子虫纲原虫。它在红细胞内

17、生长发育繁殖,一般分为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三个发育期。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其中,间日疟原虫有三期六种形态:(1)滋养体期:小滋养体、大滋养体(2)裂殖体期: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生活史:(1)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2)感染阶段:红内期疟原虫(输血)或子孢子(蚊咬)(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4)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5)人体(为中间宿主)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详细的介绍: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在

18、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完成无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的发育;在按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的发育。两个地方都经历了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中间宿主)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为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导致雌、雄配子体形成。 2在蚊体内发育:在蚊胃腔内:雌、雄配子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形成子孢子;在蚊胃壁:进行无性生殖,即子孢子增殖。红外期:(1)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2)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吞噬,一部分则侵

19、入红细胞内发育红内期: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即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侵入健康红细胞,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h代;三日疟原虫72h代;恶性疟原虫36-48h代。在蚊体内的发育:(1)配子生殖(即有性繁殖):a,雌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b,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或称小配子;c,雌配子体逸出红细胞外,发育为不活动的

20、圆形或椭圆形的雌配子或称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进行配子生殖。(2)孢子生殖(即无性繁殖):配子生殖形成的合子卵囊孢子生殖形成子孢子。致病性: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原因: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导致贫血: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以恶性疟原虫为多见。 贫血原因(大重点):(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2)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 (3)骨髓造血受抑制 (4)免疫病理:a,产生抗疟原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b,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疟疾再燃与复发(名解)(199):(

21、1)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液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经过裂体增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作阈植时又出现疟疾发作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与宿主抵抗力下降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2)由于血液中疟原虫被药物消灭,但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进入裂体增殖期,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液,经过增殖,红内期原虫数量达到发作阈值,引起疟疾发作,这种情况称为疟疾的复发。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现象;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重症疟疾(名解):又称凶险型疟疾。是指无免疫力的或因各种原因延误症治的疟疾患者,可因血液中原虫数量剧增而出现凶险症状,病

22、情发展快,死亡率高。(199)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采血时间: a,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和配子体;b,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主要诊断:外周血涂片检查a,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b,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2,免疫诊断(1)查抗原: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2)查抗体: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

23、因者。原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值3,DNA PCR诊断预防:(1)个体预防和人群预防,主要措施有蚊媒防制、预防服药和疫苗预防(2)预防药物:氯喹;乙胺嘧啶 + 磺胺多辛(3)防疟疫苗:1. 子孢子疫苗 2. 裂殖子疫苗 3. 配子体疫苗(4)发展方向:1. 多价疫苗; 2. 抗毒疫苗; 3. DNA疫苗治疗:(1)疟疾现症患者:氯喹和伯氨喹啉(2)抗复发: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3)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小结:(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2)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

24、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3)疟原虫需人按蚊转换宿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4)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现象;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5)疟疾典型发作症状:发冷、发热、出汗(6)疟疾病人常有贫血、肝脾肿大(7)疟原虫的感染阶段为:红内期疟原虫(输血)或子孢子(蚊咬)(8)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内期(9)疟疾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各期疟原虫,亦可用血清学和PCR检测协助;个论六,刚地弓形虫(201)简介:(1)隶属于孢子虫纲原虫。(2)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可在任何动物体内寄生。仅猫和猫科动物是其

25、终宿主,其它动物均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猫科动物也可是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以及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可相互传播。(3)生活史中有以下5个类型: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4)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体内。(5)生活史存在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1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猫和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因为只有在猫体内完成有性生殖阶段,同时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完成无性生殖阶段。 含弓形虫的包囊(在动物组织中)和假包囊猫和猫科动物-虫体进入猫消化道并侵 发育成熟后的卵囊裂体增殖 配子增殖入肠上皮细胞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形成卵囊,排出体外。2

26、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弓形虫对中间宿主主要对人及其它动物(包括猫)的感染途径很多,如滋养体可以通过口、鼻、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动物的皮肤侵入动物体内,但最为普遍的感染方法是人和动物经口摄入含有包囊和滋养体的肉类或是被卵囊所污染的食物、饲草(料)、饮水或土壤等而被感染。 卵囊、包囊、滋养体以及假包囊中间宿主经淋巴血循环带至全身各脏器并侵入有核细胞 无性生殖 虫株毒力强且动物免疫力低 虫株毒力弱且动物免疫力强 急性发作 无症状感染 存留于动物体的虫体在一些脏器内形成包囊(3)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4)五个阶段(包囊、假包囊、滋养体、卵囊等)均具有感染性。实验诊

27、断:1,病原学诊断(1)涂片染色法:取病人各种体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姬氏染色后镜检、查找滋养体(2)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小鼠腹腔接种,取腹腔液镜检2,血清学试验 3,基因诊断方法:PCR、DNA杂交探针等预防和治疗:(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检测与监测;国外以法西达为首选药,对速殖子有效,但对包囊无效(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肉类食品的检疫制度;教育群众不食生或半生的肉食;弓形虫可以通过某些昆虫如苍蝇、蟑螂以及鼠类等机械地传播,因此要灭鼠、灭蝇防蝇等(3)保护易感者: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尤其是胎儿、婴幼儿和免疫功能受累者;妇女应注意避免接触病猫,特别是已

28、婚未孕者;定期检查怀孕妇女常见的寄生蠕虫感染蠕虫(名解):指借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能寄生于人体或与医学有关的蠕虫统称为医学蠕虫。由蠕虫寄生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蠕虫可分为:土源性蠕虫(名解):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在外界环境发育到感染期虫卵或感染期幼虫,就能感染宿主。人可通过食入污染有感染期虫卵的食物或接触有感染期幼虫的土壤而感染,常见于寄生在肠道内的线虫,如蛔虫、钩虫等。 生物源性蠕虫(名解):在生活史中,必须有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终宿主,如所有的吸虫、大部分绦虫。个论一,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

29、)(208)简介:(1)隶属于吸虫纲蠕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发育过程需要三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麦穗鱼和细足米虾);终宿主为人;保虫宿主广泛,有猫、狗、鼠等哺乳动物。 (3)虫卵为最小的蠕虫卵,卵内含有一毛蚴。生活史:(1)感染阶段:囊蚴(2)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肉而感染(3)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内(4)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麦穗鱼和细足米虾);(5)保虫宿主:猫、狗、猪、鼠等;(6)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

30、查(1)标本:粪便、十二指肠引流胆汁(2)方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集卵法(如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2,免疫诊断 :抗原皮内试验、IHA、IFA、ELISA等预防和治疗:1.,不要生吃鱼、虾;也不能用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菜板要分开2.,人粪不能用作养鱼3.,首选药物:吡喹酮个论二,日本血吸虫(212)简介:(1)隶属于吸虫纲蠕虫。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2)中间宿主为钉螺,众宿主为人;(3)在水中是虫卵毛蚴,在中间宿主钉螺内有毛蚴尾蚴,在人体内有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生活史:(1)中间宿主:湖北钉螺;(2)感染阶段:尾蚴(3)感染

31、途径与方式: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感染(4)成虫寄生部位:人和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5)成虫寿命:4.5年,最多可活40年;(6)虫卵分布:雌虫产卵顺血流至肝脏;逆血流至结肠;(7)保虫宿主: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以水牛最常见;(8)主要致病阶段:虫卵致病:(1)尾蚴性皮炎:只发生在曾感染过尾蚴的人,是一种变态反应。 (2)童虫血肺移行,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现象,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成虫及死亡的虫体对所寄居的静脉血管可起一定的机械性损害和炎症反应,如静脉内膜炎。但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如肾

32、小球肾炎。(4)虫卵致病最严重,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临床表现:分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伴随免疫(名解):初次感染的成虫诱导宿主产生针对再感染入侵童虫的免疫力,而原有成虫不受影响,继续存活、产卵。实验诊断(1)粪检查虫卵: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2)直肠粘膜活检: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不易查获虫卵。(3)免疫诊断:皮内试验;查抗原;查抗体。流行:(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病牛等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宿主接触疫水(传播的三个环节)(3

3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预防和治疗:(1)积极查治病人、病牛;采用吡喹酮(首选药)治疗(2)控制和消灭钉螺(3)加强粪管、水管(4)做好个人防护血吸虫的主要特点(强调的重点,问答):(1)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2)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3)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4)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5)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6)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个论三,猪带绦虫(成虫引起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引起囊尾蚴病)(217)简介:(1)隶属于绦虫纲蠕虫。(2)通常只需要1个中间宿主,人既是唯一终宿主,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生活史:(1)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

34、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2)中间宿主:猪或人(3)感染期:囊尾蚴或虫卵(4)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生食误食(5)致病阶段:囊尾蚴、成虫(6)成虫寄生虫于人小肠、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脑、眼等)(7)成虫寿命:25年(8)虫卵随孕节从人粪便排出致病有以下两种情况:1,猪带绦虫病:成虫寄生于人小肠所致。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的求医原因,以消化道症状为主2,猪囊尾蚴病(危害最严重)三种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三个常见寄生部位:皮下、肌肉囊尾蚴病(运动较多的肌肉,如股肌、舌肌等) 脑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实验诊断: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1)粪便查虫卵、孕节(阳性率不高,应连查三天

35、)(2)试验性驱虫:收集全部粪便,水淘洗后检查头节和孕节,可以确定虫种和考核疗效(3)询问食肉习惯2,囊尾蚴病的诊断 (1)有无绦虫病史及相应的症状(2)皮下结节手术摘除(3)眼底镜(4)X线、CT、B超、MR等(5)免疫学检测预防和治疗:(1)执行肉检制度,不吃生肉,搞好粪便管理(2)猪带绦虫病:槟榔-南瓜子合剂驱虫效果良好。(3)囊尾蚴病:手术治疗; 药物:吡喹酮(首选药)、咪唑类中绦期(名解):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有多种幼虫形式。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哪个致病性更严重,为什么?(小问答)答:猪带绦虫致病性更严重。因为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可在人体寄生,引起猪囊尾蚴病,危害很严重

36、。个论四,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引起蛔虫病)(224)简介:隶属于线虫纲蠕虫;生活史:(1)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含二期幼虫的虫卵)(2)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3)寄生部位(成虫):小肠(4)致病阶段:成虫、幼虫(5)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6)体外发育:虫卵含幼虫虫卵卵内幼虫蜕皮1次含二期幼虫的虫卵(7)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蜕皮2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第4次蜕皮)致病:蛔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致病1,幼虫主要引起肺蛔虫症(吕弗勒综合征)。大量幼虫移行途径肺部,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

37、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也可导致异位损害。2,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由成虫引起:(1)营养不良:掠夺肠内营养物质,影响吸收功能。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2)机械性刺激及毒素作用:导致肠壁黏膜损伤、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也可出现失眠、磨牙、惊厥等神经症状。(3)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和肠梗阻(最严重)等。实验诊断:粪检查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首选)即可满足诊断要求,也可采用沉淀法和浮聚法提高检出率预防和治疗:(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38、(2)加强粪便管理(3)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4)药物驱虫:主要药物丙硫咪唑(阿苯哒唑,肠虫清),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5)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的秋、冬季节进行,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以防再次感染蛔虫流行广泛的原因(小问答)?答:1生活史简单2产卵量高(24.5万/天/雌虫)3虫卵抵抗力强4粪便管理不严 人粪施肥、随地大便 虫卵污染严重5不良卫生生活习惯和缺乏完善的卫生措施6很多动物可携带虫卵个论五,钩虫(引起钩蚴性皮炎、呼吸系统病变、贫血、消化道症状)(231)简介:隶属于线虫纲蠕虫。丝状蚴是体外发育的最终形态,它可侵入皮肤,具有感染能力,故

39、又称为感染期蚴。我国主要有两种钩虫流行: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体形“C”型“S”形口囊2对钩齿1对板齿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二三分支二二分支交合刺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凹槽内 阴门虫体中部腹侧略后虫体中部腹侧略前尾刺 有 无 生活史: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2)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蜕蜕皮2次成虫(3)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4)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5)感染阶段:丝状蚴(传染源为患者、病畜等粪便持续带虫卵者)(6)感染方式途径:

40、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胎盘、母乳感染 致病:1,钩虫丝状蚴致病(是重点)(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感染期丝状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水疱,一般于数日内消失。若抓破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脓疱,最后结痂愈合。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等处较薄的皮肤。(2)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症状有咳嗽、痰中有血、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2,成虫致病 (1)贫血(最严重):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

41、于成虫的吸血活动,使患者长期不断地失血,造成慢性贫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丧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突出的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有: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下肢多见,中医称本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2)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a,成虫咬附肠粘膜,造成肠壁的出血溃疡等损伤,分泌毒素,导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泻等;严重者消化道出血b,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原因可能与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3)婴儿钩虫病感染途径主要是使用被钩蚴污染的尿布、内衣、

42、内裤等经皮肤感染;可能的途径经胎盘使胎儿先天感染;经母乳喂养。最常见的症状为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死亡率较高(4-7%)。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从粪便中查虫卵 (2)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并可鉴别虫种,但需5-7天(3)痰中查钩蚴预防和治疗:(1)加强粪便管理(2)个人防护:穿鞋下地耕作;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酸洒精等。(3)治疗患者: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肠虫清400mg qd3d)(首选药)、甲苯咪唑、噻苯咪唑等。鉴定钩虫和蛔虫的异同点?(考

43、大问答,必考)(233)1,入侵部位不同:蛔虫经口,钩虫经皮肤;2,移行过程中有无肝损伤:蛔虫有“门静脉肝脏”途径,有肝损伤;钩虫无肝损伤。蛔虫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蜕皮2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第4次蜕皮)钩虫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3,成虫的致病性的区别:蛔虫成虫导致最严重后果是肠穿孔和肠梗;钩虫的成虫导致最严重后果是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A,蛔虫的成虫引起:(1)营养不良:掠夺肠内营养物质,影响吸收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呕吐等(2)机械性刺激及毒素作用:导致肠壁黏膜损伤、恶心、呕吐、腹泻等(3)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和肠梗(最严重)。B,钩

44、虫的成虫引起: (1)贫血(最严重):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使患者长期不断地失血,造成慢性贫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丧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突出的症状表现。(2)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a,成虫咬附肠粘膜,分泌毒素,导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泻等;b,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原因可能与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4,都导致肺炎:蛔虫的幼虫引起肺蛔虫症;钩虫丝状蚴引起呼吸道症状。钩虫和蛔虫生活史的区别?(问答)(277)1,钩虫生活史: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2)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3)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4)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5)感染阶段:丝状蚴 (6)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经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