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执教老师:李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0页91页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2、 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能用分数表示几分之一,并理解是占整个物体的几分之一。3、 通过分数构成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4、 通过活动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的探索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整数认知阶段,对于分数认知是新起点。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从意义还是认读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我们在对学生引导时,要积极结合图形,从“部分整体
2、”去引导。多多通过活动去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难点:动手操作分正方形找出,并涂上阴影。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1、 过中秋节,森林中猴子伯伯带回来许多月饼分给动物们吃。(1)问题:4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能分到多少月饼?请同学回答,并列出算式:42=2(个)(2) 问题: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只小动物,那么每位小朋友又能分到几个?请同学回答,并列出算式:22=1(个)师:同学们,数学中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师:那猴子伯伯只有一块月饼,却要分给两只小动物,还能平均分吗?生:能!师
3、:那怎么分?每份分到多少?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生:每人分到一半,不能用整数表示。师:每人分到一半,很好,那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一半呢?生:二分之一。师:很好,像这位同学说的二分之一,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分数中的“几分之一”。出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二、 新知探索。1、 认识。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讲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得其中的一半,而这一半我们便可以用来表示。(出示一个月饼,演示平均分成一半,表示出一半的大小,二分之一,出示“”)师:能再说一说,怎么得到月饼的吗?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那么一块月饼中有几个?生:两个。师:
4、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中间的线叫分数线,线下面的数叫分数的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线上面的数叫分数的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2、 探索生活中的(1) 找出其它生活中的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那么你能找出这条线绳的在哪里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2) 判断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总结:不管是图形还是实物,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表示整个图形的。3、 认识(1) 引出师:同学们知道了,把一块猴子伯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动物,每只动物可以分得这块月饼的,那现在又来了两只小动物,应该怎样去分呢?生:每位小朋友分得月饼的。师:谁来说一说我们怎么去分的呢?(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操作。)(2) 动手折出(圆形)。请同学展示,折出的哪里是,并涂上颜色。师:请展示的同学,讲讲怎么得到的。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3) 用正方形纸片探究。圆形可以像刚才那样分出,那老师这里有一块正方形的纸片。同学们能动手分出它的吗?活动要求:自己动手折出它的,并用阴影表示。 小组讨论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展示不同的折法,说一说怎么得到的。为什么每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小结: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预设学生折法:4、 课后巩固练习三、 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