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梅江区金山小学 曾利玲)教学内容:P85、86内容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书写规则。2、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 在学习中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为、难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创设“失物招领”的情境:乐乐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人民币 A 元钱,请失主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认领。(本环节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引
2、入字母表示数,从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新知油然而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二、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一)探究用字母表示任意一个数1、课件出示并齐读“数青蛙”儿歌前半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当学生自动停下来时,教师故作疑问:“怎么不读了?”(生答:“因为青蛙有很多很多,永远都读不完。”)“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预计有学生答:“几只青蛙几张嘴。”也有学生答:“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等等。)2、再问:“除了用文字表述,谁还能用字母表示呢?”(生答),课件出示:n只青蛙n张嘴。3、小结:“这里的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1:“n可以表示1、2、3、4、5 ”生2:“
3、n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此环节旨在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数青蛙”儿歌,从“永远都读不完”的体验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二) 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活动一:计算年龄列出含有字母的加、减法式子1、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然后问那老师到底几岁呢?现在老师提供你们一条信息,不过这条信息要知道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年龄。一位学生提供年龄这里以小红为例,小红今年10岁。(板书:小红10)老师今年比小红大15岁那老师的今年几岁呢?(板书:老师),生回答怎样计算老师年龄。(板书:1015)2、讨论并板书:当同学15、30、a岁时,老师的年龄是1515、
4、3015、a+15岁。引导观察发现:同学年龄在变,老师年龄也在变,但师生之间的年龄关系始终不变。由此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3、讨论 “这儿的a能表示任何数吗?比如表示500行不行?”从而明确: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而有时所表示的数却有一定的范围。4、变换角度思考:“如果老师是a岁(对应板书:a),同学年龄该怎样表示?”(生回答:“同学年龄是a15岁。”对应板书:a15岁)(本知识点教学,以熟悉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生活实际,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同时,懂得用字母表示数时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活动二:摆三角
5、形列出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1、课件逐一出示: 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113223333aa3当摆了3个三角形并相应列出算式后,师提问:“像这样一直摆下去(课件出示:),摆10个需要几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课件出示:a),要用小棒的根数该怎样表示呢?”(生答:“a3”,课件出示:a3,不过我们数学上a3通常写作;3a或3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的前面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师配合用手指上表):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始终不变,或者说用小棒的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始终不变。3、教师有意追问:“当a是1时表示什么?a可以是100吗 ?可以是10000吗?甚至是
6、更大更大的数呢?与这些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数和式子相比,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真是简洁多了。(本知识点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再一次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同时,有机渗透函数思想,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活动三:探究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师问:“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生答,师出示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生答,师出示面积计算公式)接着,课件出示有关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字母表示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分别用字母表示出这两个公式。(生答:板书:C4a、Sa)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把下面的式子换一种写法: 8n c2 x 4 ( ) ( ) ( )2、 b43能不能写成43 b?为什么?四、课堂小结,感悟引申首先学生谈本课学习收获。然后,教师进行恰当评价。然后回到数青蛙的儿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