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例1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此本课时教学,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探究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
2、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法设计】尝试质疑引导、点拨自学、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练习交流巩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练笔
计算: (1)口算:23×20= 400×2= 42×19≈ 58×41≈
(2)竖式
3、计算:45×2= 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再说一说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
4、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 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3时,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数学医院:
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2 4 6
× 3 4
8 6 4 改正:
6 2 8
5、
7 1 4 4
( )
1 3 4
× 1 6
8 0 4 改正:
1 3 4
9 3 8
( )
3、 笔算竞技:134×12 25×116 243×26 217 ×42
4、 脑筋急转弯:
235×15 76×423 174×29 32×127
5046 4064 32138 3525
5、讨论解答:新华书店庆“六
6、一”,推出买4套《儿童百科》书送1套,每套145元的活动。小明一次购买15套,怎样买便宜?一共花了多少钱?
购买次数
购买本数
送的本数
总计
①
②
③
④
合计
四、课堂小结
五、自我评价。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
附板书: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1
12×145 =1740(千米)
1 4 5
× 1 2
2 9 0 ﹍﹍ ﹍﹍( 2乘145的积)
1 4 5 ﹍﹍ ﹍﹍ (10乘145
7、的积)
1 7 4 0 ﹍﹍ ﹍﹍(12乘145的积)
答:一共要1740千米 。
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但是,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讨论解答时,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在今后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