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一、课题的提出: 主要陈述课题提出的理由,说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研究的背景:研究现实意义,尤其是研究的迫切性;研究的必要性,特别是本单位或本人研究这 一问题的意义.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n 课题界定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性、核心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课题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是理性思维水平最高的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n 课题界定的实质是:将原生问题进行恰当转换和重新描述,使之成为课题所需要的表述和呈现方式,为课题进入“清晰化、具体化、操作化”的状态提供基础。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2)n 课题界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视角的界
2、定、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方式的界定。n 核心工作是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主要概念的界定、相关概念的辨识与界定、相同概念的不同理解。n 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更进一步要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景或空间n 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概念解释:更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你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你的思想和观点。 课题: 批评策略的研究的界定: “批评”原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和判断,这里单指教师、家长、同学等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评价和意见。“策略”,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行动计划,此指学校教育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批评策略的研究”就是研究教育情境中有效使
3、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课题: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及转化指导的研究的界定:“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界定:小学生学习障碍在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差、理解能力低、智力活动存在缺陷、阅读与计算等技能的缺乏、对一些考试测验的过度焦虑、性格上过分的执拗和固执、学习中注意集中困难和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其转化指导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诊断、预防、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对学习障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三、明确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就是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将要取得的成果,即通过研究获得的对某一教育现象及其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科学认识。明确研究目标,第一要把课题目标与日常教育工作目标区别开来,前者是
4、为了获得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是为了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其次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目标责任制分解。成果目标通过对各种指标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研究过程中编写的教材、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研究后产生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综合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思维加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例:关于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目标分:、教师评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现状;、由所获资料分析造成教师评语偏离素质教育要求的种种因素;、指出教师评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改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又如:省级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研究目标:、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小组合
5、作学习操作组织形式、形成其操作流程;、研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引导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名师,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培养一批会学习会交际、会竞争的学生。 研究目标:1、研究批评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等;2、研究批评与表扬的相互关系;3、重点研究有效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前两项是研究的基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三、研究的理论依据n 理论依据是指课题在理论上下班的可行性。如果说“问题的提出”是交代课题研究在实践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理论依据”就是告诉人们进行该项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包括研究的政策法规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学科教学法的依据。课题: 批
6、评策略的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之一:教育学班级组织原理。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正式的基层组织,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有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正当权力,或批评,或表扬,激发学生的动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理论依据之二: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一种是直接压力,奖励是肯定性压力,惩罚是否定性压力;还有一种是间接性压力(情境压力),是特定的环境、群体舆论、成员态度所形成的压力。批评要注意学生自尊心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注意批评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四、研究的假设n 研究的假设:是研究课题确定后依据一
7、定的知识事实和资料,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推断和假定性说明,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研究假设的作用:1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此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2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注意假设与课题设计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包括关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的表述;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的尝试性解答.3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
8、择研究方法n 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集的数据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检验方法.案例:“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n 可以提出三种假设:1、接受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二的学习成绩:2、接受法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3、接受两种教法的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差异。案例2、“主体性教学管理应用模式研究”假设:n 1、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建全信息交流制度,建立科学的主体性管理调节反馈系统。2、通过规范教学管理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执行过程,建立定期交流、答辩、问卷调查和调研等工作程序,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为主体性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3、
9、建立体现主体性的分层管理目标体系。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理解和尊重为基本原则,发挥不同层次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依据管理主体的不同职能与现状制定有层次的发展目标责任。n 性教学管理“与以往教学管理理念的批判性、继承性研究,逐步深化对”主体性教学管理“真正内涵的理解,为其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做出贡献。n 5、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提炼出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主体性教学管理策略。 n 4、初步构建“主体性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对主体案例3、初中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促进研究”的假设:n 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的研究假设:改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的
10、发展。n 该课题通过假设把研究内容具体化:一、是设想通过改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促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研究假设将该课题研究的多元思维能力“定义在”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三方面。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n 1、研究的对象:应根据课题来确定。n 2、研究的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
11、的方法。n 2、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的分类 :A、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B、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C、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n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一种开放式的观察活动,允许观察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观察视角和内容。观察者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但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进行修改。n 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
12、要观察的问题以及大致范围,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2)、观察法的步骤:n A、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n B、 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n C、 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 D、 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E、 记录并收集资料。F、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3)、观察法的记录B、“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
13、和想法; C、“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n A、“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D、“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3、行动研究法(1)、“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 。(2)“行动研究”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A、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 B、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法可采取这
14、些步骤:.选择问题 即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理论探讨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
15、论。.实施和反思 即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 4、调查法n 调查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六、研究的目标n 研究目标所表述的,是通过具体而确定的方式解决具体而确定的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在规定的范围内解决
16、问题;在确定的程度或层次上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方向上或角度上解决问题;选择独特的过程与方式解决问题。n 研究目标的特征:1.清晰。可进行状态或指标的描述,可依据特征或属性进行识别;2.可分解。可以被分解为阶段性、过程性、内容性等方面的次要目标;3.概括化。具有一定的抽象程度,并能够被整体把握。追求什么研究目标作为一种研究结果状态的表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理论性目标,描述的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状态; 2.实践性目标,描述的是实践研究的结果状态; 3.中介性目标,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二者兼有的结果状态。:1.有思想,以体现先进理念;2.有个性,以突出研究特色;3.有选择,以显示研究重点明确研究目标,
17、 注意: 第一要把课题目标与日常教育工作目标区别开来,前者是为了获得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是为了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其次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目标责任制分解。成果目标通过对各种指标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研究过程中编写的教材、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研究后产生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综合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思维加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例:关于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研究目标分:1、教师评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现状;2、由所获资料分析造成教师评语偏离素质教育要求的种种因素;3、指出教师评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改变的问题;4、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又如:省级课题新课程实
18、施中小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组织形式、形成其操作流程;2、研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引导调控作用;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名师,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通过研究培养一批会学习会交际、会竞争的学生。七、研究内容n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课题服务,既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
19、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作出具体的说明。 1解释案例介绍:关于中学学习困难生与普通学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n 主要内容有:对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的界定;n 学习习惯的内容研究(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n 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不同特点;n 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不同性别的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研究;2、不同年级的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研究;3、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不良的因素的研究;4、矫正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的对策的
20、研究。案例2:关于文意概括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n 该课题内容分两部分:文意概括模式的设计研究:1、关于课文及段落的一些认识;2、关于阅读领会过程的认识;n 3、文意概括技能概念界定;n 4、文意概括技能模式的设计和操作研究。n 文意概括技能模式的验证与操作:1、确定被试及材料;2、确定实验程序;3、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八、研究的步骤n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都要写进书面计划中。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语文新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研
21、究 研究步骤:准备阶段 2004年1011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第一阶段 2004年12月2005年2月:开始实施课题:2004年12月:A)课题开题;B)“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C)创建网站。2005年1月2005年2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与弘扬民族文化教学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D)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22、。第二阶段研究 实践阶段性2005年35月:开始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5年3月:A)开始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B)编撰并使用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七年级);C)邀请专家指导课题。2005年45月:A)开展语文实践活动;B)举行“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全市);C)维护、改善网站。2005年6月7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第三阶段 2005年8月12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5年8月9月:A)编撰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八年级);B)开展暑期语文实践活动。2005年10月11
23、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2005年12月: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九、保证措施n 主要是对人员培训、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落实措施、课题研究制度,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十、预计成果形式主要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一般应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对于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子课题成果形式和总课题成果形式等以及课件软盘。课题语文新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研究成果形式:论文报告、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案例集、调查报告、语文活动方案集、学生成果(习作、网页、小论文等)、网站、课
24、件、录像等。十一、课题组组织及分工n 课题组长、负责工作;n 课题组付组长、负责工作:n 课题组成员、负责工作。语文新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的课题的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顾问:瞿美珍(提供信息,指导帮助)组长:鲁纪权(全面负责、协调、网站建设、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语文与文化、新教材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梳理及分析、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资料汇总、执笔)副组长:张肖晶(负责新课标下“文化课堂模式”的构建与研究、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及汇编、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执笔)张琴儿(“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设计及校本课程汇编、负责在古诗文积累和鉴赏中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成员:杨佩
25、飞(负责中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及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策划、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程利军(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课堂案例撰写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韩文斓(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邹利群(课堂案例撰写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 专业成长“个人课题”的强烈诉求致力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工作,但是,在实践中,我却一直很困惑;甚至越来越困惑。理论上的“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成立的;而实践中却难以实现“兴教”“兴校”的目的。而且,现在教育科研似乎已经成为基层学校打造招牌、装潢门面的有效手段,成为一线教师晋升职称、评比先
26、进的有效途径。 一、取向冲突课题研究的忧患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是一个地区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全所有20余名研究人员,10个研究和管理部门;全市13个区县教科室都通过了“合格教科室”检查验收,达到了江苏省教育厅1999年颁布的标准;全市重点学校和部分非重点学校设有教科室,主管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十五”期间,全市承担国家级规划课题14项,承担江苏省规划课题125项,南京市教育科研一次规划、四次立项,共计规划立项课题555项,并探索了“课题招标研究”和“应用招标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方法与策略;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热情高涨,基层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丰富,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27、全国有名; 但是,我们的许多学校并没有因课题研究而使办学质量得到提升,我们的多数教师并没有因教育科研而使自己专业化迅速发展,我们的莘莘学子似乎也并没有因教育改革而使自己德智体美得到长足进步。我们的教育科研究竟怎么了?理论与实践缺乏紧密联系,理想与现实还有相当的距离,管理者与研究者的取向还很不一致。目前,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承担的课题往往体现了“规划”的需要和“集体”的需要,而很少能够体现基层学校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需要。具体地说,现在许多课题有这样一些问题:1、顺应了“规划”的意图,迷失了学校的需要。在众多的立项课题当中,由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立项并实施管理的具有教育行政色彩的“规划”课题应该
28、是最为“正宗”的课题,从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到结题鉴定、成果推广,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直属科研单位进行直接管理的,因而,这样的“规划”课题也是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竞相申报、刻苦研究并引以为荣的课题。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数十年不变的“规划”机制把我们的教育科研逐步引向了歧途。这当然不是“规划”部门的专家居心叵测,而是这样的“规划”目的与基层需要之间有相当的距离,甚至很不一致。“规划”部门管理教育科研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研究的“面”要广,该研究的都要有人研究,面面俱到、没有缺漏才好;二是研究的“点”要深入,特别是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往往受到格外重视,于是投入大量经费,招募精兵强将进行重点攻关。这
29、样,“ 这样,“规划”的计划性、普及性、创新性都得到体现。但是,这样的“规划”与基层学校的需要不完全吻合。虽然,学校的类别不同、级别不同、所处地区不同、基础设施不同、师资和生源不同等,于是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同,发展的需要也会各异;但是,教育方针相同,教育内容相似,所遇到的教育的问题也就比较接近。在“规划”指南中找到学校需要的研究方向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的课题往往就是热门课题,就是竞争激烈的课题,也就是难以立项的课题,因为,无论多么重要的课题,“规划”部门也往往只需要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即可,其它则难以立项。因而,学校为了迎接升格的检查和验收,为了打造品牌和特色,需要有高级别的课题,需要“规划”
30、部门的课题,于是,“规划”中那些缺少关注的、甚至无人问津的课题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没人想研究的课题容易立项”成为基层学校的共识,基层学校从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追求逐渐地转向对课题研究项目的追求,这当然和现行的教育评价失范不无关系,但是我以为,和我们“规划”部门的不当的目标和落后的机制也紧密相连,而且,应该说,这样的“规划”机制引导和助长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脱离基层学校的实际需要。2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主攻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作为擅长“溯源”和“比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他们的教育科学研究更应该注重教育理论、教育方向、教育模式等的研究,因为这样才能
31、够发挥高等院校的特长。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基层学校,则应该以解决从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科研指向,发动一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育反思,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则应该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方向不同,工作目标不同,因而研究内容也就不可能一样。但是,因为课题研究是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走向基层学校、走近一线教师的,因而,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从指导思想、研究目标到教育理论、科研方法,往往深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的影响。因而,基层学校的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走上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的道路,承担了教育理论、教育方向、教育模式等的研究,而自己在教育教学实
32、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却无从解决,自己的专业化没有能够健康发展。教育家没有当成,“教书匠”也没有当好。正如有些教师所说:“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3、服务了学校的升格,淡忘了教师的成长。据调查,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主要目的是“支撑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这无疑是正确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重大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诗人海涅语)同理,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它重大的课题,解决了它,就会让学校更上一个台阶。学校发展依赖教育科研,应该坚定不移地走教育科研的道路,所谓“科研兴校”正是从这一角度说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然而,学
33、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又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更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然而,我们的一些学校为了升格,为了吸引生源,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发动全校教师,集中优势兵力,研究“主打”课题;而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却没有关注,没有总结,没有反思,更没有立项研究。我们是不是舍本逐末了,是不是缘木求鱼了呢?二、专业成长“个人课题”的追求1、什么是“个人课题”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和
34、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个人课题”的特征,即“个人课题”区别于其它课题的本质属性就是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人,而不是“集体”(课题组)。 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绝大多数是“集体课题”,有多人参加的课题组,有许多学校参加的实验学校,甚至有许多实验区参加的课题研究方阵。“集体课题”当然有它的优势:人多势众,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便于解决重大问题,支撑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等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人多协调困难,容易相互牵制;活动需要集中,容易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研究需要经费,有些学校承担不起;课题研究缺乏学科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也没有太多的作用;成员参与程度不高
35、,经常是培养了几个“笔杆子”。“个人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批判的基础之上,针对的是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个人课题”研究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个人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为什么不叫“小课题”或者“微型课题”?因为“小课题”和“微型课题”难以界定,与其它课题难以区别。“小”到什么程度,“微”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其它课题区别开呢?界限不清,特点也就难以凸显,因而“小课题”“微型课题”的优势也就难以突出,难以发挥。而“个人”和“集体”
36、相对,特征鲜明。我们过去的“规划”课题基本上都属于“集体课题”,都有课题组成员,有主持人,有课题组组长;而“个人课题”研究者只有一个人,与“集体课题”的界限清楚,区别明显。并且,这一区别可以突出“个人课题”的本质特征,可以突出“个人课题”的自主性、灵活性、针对性、实践性和适用性等诸多优越性。 除了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体这一特征以外,南京市的“个人课题”还具备了三个特征:一是“规划”课题。南京市的“个人课题”,由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认可,纳入南京市规划办“十一五”规划,带有行政色彩。二是市级课题。“个人课题”不是教师自己的课题,不是学校课题,也不是区(县)的课题,而是南京市的市级课题,级别很高
37、。三是高质量课题。规划培训由南京市教科所进行;课题方案评审由“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立项由南京市教育局发文;课题由南京市教科所信息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和严格管理;课题研究成果由“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鉴定,获得三等奖以上,均可以结题,发给课题结题证书,同时,成果纳入每年一度的论文评审,获奖成果发给论文获奖证书。2、为什么要做“个人课题” 我们认为,“个人课题”可以大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常说“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也有确实有一些学校和部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广大学校和许多教师并没有从
38、中获得多少收益。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的教育科研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通常做了第一件事情,而且,还没有扎扎实实地做好。而第二件事情我们却淡忘了。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学校来说,“个人课题”的研究尤其重要。教师群体是由教师个体组成的,学校的实力体现在每一位教师个体身上。
39、因此,没有教师个体的成长,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办学特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个人课题”的研究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个人课题”的研究,还能够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熟练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集体课题”的研究。“个人课题”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一般来说,“集体”课题的主持人多数为校长、副校长等学校领导,因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者,因而学校的“主打”课题,一般是瞄准着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这样的课题研究规模宏大,涉及面广,由校长主持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再说,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需要必要的协调,需要领导的认可,没有了
40、校长的支持,课题研究也会出现困难。于是,一般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或者无缘参加,或者被“边缘化”,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锻炼。另外,市级以上“规划”课题还有一项规定,其主持人需要有高级教师职称。如果顺利的话,一个教师一般需要经过12年的打磨,才能评上高级职称;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在从教12年以内,难以成为“规划”课题主持人。这对于青年教师成长极为不利。而“个人课题”突破了这一规定,因为“个人课题”只认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和针对性,不管主持人的身份、年龄、职称等其它因素,这为有志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宽阔的平台,因而,南京市的规划“个人课题”深受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热烈欢迎。怎样
41、做好“个人课题”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尤其需要加强管理。一要加强培训、严格评审,使立项的“个人课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很强的操作性;二要加强管理、悉心指导,使“个人课题”研究过程扎实,符合研究规律;三要加强交流,建设平台,使“个人课题”研究者能够在交流中成长,在互动中进步;四要加强鉴定,严格把关,使“个人课题”研究有序有效,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南京市教科所准备建设“个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展示“个人课题”研究成果,提供“个人课题”研究咨询。从研究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研究方向尤其需要认真选择。决定“个人课题”研究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研究者扎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适当的方法、反思的
42、能力等,对于课题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以为,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课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个人课题”的选择,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切口需要小巧。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个人课题”。三是内容切合自己特长。题目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再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四是方向对准教育教学实践。理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申报“集体课题”加以研究,“个人课题”还是需要选择实践问题,进行实践研究。诸如下列课题可供选择和参考:某一个后进生的
43、转化、一个心理问题的解决、一个优秀学生成长路径、亲子交流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创新型班委设置(如设置调解委员等)、班级养花(或者养鱼等)实验、一次创新的活动(负重生活一天、给母亲洗脚、集体打工等)、城乡学生角色互换实验、班报班刊研究、班级运动队建设、网页制作比赛、网站管理新方法、新型“家访”、“校访”实验、班级开放日活动、班级节、学生周记的作用与管理、网上“日记”探索、网上“家校联系薄”、小手拉大手活动、作业革命、他为什么不发言、个性化“预习”、提高记忆力的策略、让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学习(上课、作业)的坏习惯、什么时候记忆效果最好、读书情况调查、学生的过重负担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讲课的尝试、双休
44、日学生活动安排、寒暑假学生最佳活动、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学生喜欢的任课教师、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删除的学习内容、新型学习小组建设、互助型朋友、作业设计的原则、男女同桌的调查、一种有效的作文方式、口语交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练字三部曲、学生文集的编辑、培养班级新闻发言人,三、实践智慧一线教师的选择 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所以,在专业成长的目标的引领下,追求实践智慧成为一线教师的必然选择。在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2005年开始,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制定“个人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许多区县分管教育科
45、研的领导和广大一线教师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6年3月,举办了全市“个人课题”申报培训,计划培训700人,现场来了1200人,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场面。材料不够分发,就两位教师合看一份;座位不够,就站着听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令科研管理者感动。原计划立1000项“个人课题”,而在区县教科室限制数量、初选上报的基础上实际申报2200余项,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类的“个人课题”共申报1229项,占申报总数的一半以上。广大教师对于“个人课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解决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能够增进自己的实践智慧 溧水县东庐中学孙健老师的批评策略的研究就是一个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注
46、重实践智慧研究的典型方案,我们从其“课题的界定和依据”“课题研究内容”可以看出这一鲜明特征:南京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孙健所在学校 溧水县东庐中学 邮 编 琰茞性 别 女 职 称 中学初级教师 学 科 英语、历史 文化程度 大专毕业 职 务 中学教师 电 话 琰茞 课题及 课题界定 课题: 批评策略的研究 “批评”原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和判断,这里单指教师、家长、同学等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评价和意见。“策略”,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行动计划,此指学校教育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批评策略的研究”就是研究教育情境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研究目标及理
47、论依据 研究目标:1、研究批评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等;2、研究批评与表扬的相互关系;3、重点研究有效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前两项是研究的基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 理论依据之一:教育学班级组织原理。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正式的基层组织,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有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正当权力,或批评,或表扬,激发学生的动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理论依据之二: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一种是直接压力,奖励是肯定性压力,惩罚是否定性压力;还有一种是间接性压力(情境压力),是特定的环境、群体舆论、成员态度所形成的压力。批评要注意学生自尊心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注意批评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3、8月9月: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批评教育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每一种策略都要进行数次验证性研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同时,进行实验的比较,寻找原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4、10月11月:总结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