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古竹中心小学 温海燕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仅仅将其理解为饮食卫生、营养全面、环境优良等方面,农村的家长甚至把孩子身体没病就视为健康,忽略了心理、社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不仅包括生理的健康,还包括了人格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主要有: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2、情
2、绪问题。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3、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随着小学生心理困惑与障碍的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下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热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教师,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科教育和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点: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投其所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信任,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与学生谈心,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该生是否
4、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在管理班级时,教师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要一视同仁。热爱学生,应该让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冷嘲热讽,施行“心罚”;热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着想,把慈母般的
5、爱心撒向他们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应厚此薄彼。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创设和谐、宜人的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学校、班级的环境状况。同时,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除了学校环境
6、之外,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家长则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去影响孩子。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主题班会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
7、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备课时,教师应注意根据该学科该节课的内容,认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出该节课的情感目标,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有章可循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让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是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年龄的特点、认知的水平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