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钦 建 , 黄 广龙 预应 力 混凝 土抗拔 桩应 用 与展望 管桩桩 身 、 焊接接 口、 桩与承 台连接强度和抗拔静 载 性 能 等专 项 试 验 , 研 究 其 作 为抗 拔 结构 时 , 端 板 、 镦头 、 焊缝及桩身 的抗拔性能及破坏形式 , 并通过 理论分析 对抗拔管桩设计时的基本原则和控制节 点进行讨论 。郑秀娟等 ( 2 0 1 0 ) 9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和室 内足尺寸试验 , 研究 桩身抗拉结构性能 , 根据试验桩破 坏形式 , 找 出管 桩抗拔薄弱部位。 韦宏 等 ( 2 0 0 1 ) 彻、 虞林 军 ( 2 0 0 6 ) “ 】 、 沈
2、 晓梅 等 ( 2 0 0 8 ) 分别结合工程实例介绍 了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作 为抗拔桩 的设计要点 、 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构造 措施 。对管桩抗拔承载力计算 , 桩身结构强度 、 接桩 焊缝强度 、 管桩与承台的连接强度的验算方法等提 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陈岱杰等( 2 0 0 7 ) 。 3 针对上海 地区使用情况 ,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抗拔桩的桩 身结构强度 、 焊缝强度 、 端板孔 口抗剪强度、 钢棒镦 头进行验算 。 并对管桩和承台连接方式及计算方法 进行 了探讨 。 1 2 理论 研究 目前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管 桩 抗 拔 受 荷 性 状 的理 论 研究工作主要集 中在
3、以下几个方面 : ( 1 ) 对桩土共同作用下抗拔管桩承载力发挥机 理 的研 究 。林 宏 剑 ( 2 0 1 0 ) 4 】 通 过数 值模 拟 研究 了桩 长 、 桩径 、 土质条件等对桩侧摩阻力 及管桩抗拔承 载 力 特性 的影 响 。阎怀先 和 赵文 勇 ( 2 0 1 1 ) 【 5 1 通 过 现 场抗拔试验对管桩 的抗拔机理进行探讨 , 分析 了预 应力混凝 土抗拔管桩 在桩 土共 同作用 下的受荷机 理及 轴力计算 方法 。 并对设 计施工提 出 了一些 建议 。 ( 2 ) 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接头抗拉强度研究 。刘 军 ( 2 0 0 7 ) 提出一种新型 的管桩锚固式接头
4、, 围绕 其受力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李 伟兴等( 2 0 1 0 ) 7 】 结合世博主题馆的设计 对 P H C抗 拔管桩的新型连接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 表 明 :新型连接方式 较标 准型接桩 节点在受力性 能、 施 工工艺 、 焊接质量等方 面均有 明显改善 。 值得 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 3 )管桩 与承台连接性能 的研究 。王恒栋等 ( 1 9 9 7 ) 堋 、 李平先等( 2 0 0 4 ) t 9 】 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 桩 帽连 接 节点 轴 拔试 验研 究 的基 础上 讨 论 了连 接 节点 的破坏状态 、 粘结机理 以及受力特性 。并 给出 了
5、连接节点轴拔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 提出了在 实际工程 中连接 的合理型式 。张忠等( 2 0 0 7 ) 以预 应力薄壁管桩为例 , 开展了预应力管桩填芯混凝土 轴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表明 。 填芯混凝土与桩 内 壁粘结性能 良好 , 有横 向膨胀效应 为管桩设计提 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吴水根 、 康殿丙 ( 2 0 0 9 ) 2 1 对先张预制抗拔方桩 和钢筋混凝土抗拔桩的受力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 比 较分析 阐明了先 张法预应力方桩作为抗拔桩在技 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 的优越性 。 2 存 在 的 问题 ( 1 ) 预制 预应 力混凝 土 桩用 于抗拔 工程 时 , 接 桩 常采用焊接连接
6、 有时因焊缝质量不能保证 , 焊接处 存在安全隐患。另外 , 焊接接桩时间较长 , 影响了工 程进度 , 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 2 ) 桩 与 承 台连 接 主要 采 取 混凝 土 填 芯插 筋 的 方法 。由于桩身 内壁光滑 , 填芯混凝土与桩内壁粘 结力不强 在上拔荷载作用下 。 填芯有 时被直接拔 出 , 填 芯 的长度 和施 工质 量直接 影 响抗拔 承载力 。 ( 3 ) 抗 拔桩 的承 载力 主要靠 桩侧 摩阻力 提供 , 无 论 是 预 制预 应 力混 凝 土管 桩 还 是方 桩 桩 表 面均 比 较光滑 , 与桩周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不足。桩受上拔 荷载 作 用 时荷 载
7、传 递 规律 、 桩 土共 同作 用 的机理 不 明确。桩身抗拉强度控制承载力 尚无 明确的验算方 法。影 响预应力混凝土桩抗拔承载力的关键因素未 完全确定 , 桩承载力发挥的薄弱环节有待解决 。 目前 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抗拔 桩较 多 的 省份 颁 布 了地方 规 程 , 但 其 中的设 计 方法 及内容存在差异, 规程内容也不太成熟和系统化。 3设计 方 法 预应力混凝 土抗拔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应根 据桩身和桩周岩土的总抗拔摩阻力 以及桩身抗拉强 度 的大小 来确 定 , 取两者 中的较小 值 。 3 1 桩周土层侧阻力确定抗拔承载力 根据 J G J 9 4 -2 0 0
8、 8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圈规定 , 基桩 的抗拔承载力按下式确定 : 1 2 + G ( 1 ) 1 = k i q f f ( 2 ) 式 中 , 为 按荷 载 效应 标 准组 合计 算 的基 桩 拔 力 ; 为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 ; G p 为基桩 自重 ,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 为桩身周长 ; 口 为桩侧表面第 i 层土的抗压极限 侧阻力标准值 ; 为抗拔系数。 由式( 2 ) 可知 , 抗拔桩的承载力靠桩侧摩阻力提 供。 侧摩 阻力受到桩长 、 桩径、 地基土的类别 、 桩的荷 载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 目前很难准确计算 。 由于缺乏 理论研究 ,参照
9、抗压桩的静力计算公式估算桩侧摩 阻力 , 再 按相 应系 数折 减作 为抗拔 桩 的承载 力 。 该 粗 略的计算方法可能使设计过于保守,也可能使整个 工程安全度降低造成工程事故。所以开展抗拔桩 的 一 3 5 2 0 1 4年第 1 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2 1 3期 承载力发挥机理研究对抗拔桩的设 计有着重要的 意义 。 3 2 桩身抗拉强度承载力计算 桩身抗拉强度承载力计算包括桩身结构强度 、 接桩连接强度 、 端板孔 口抗剪强度 、 钢棒镦头抗拉 强度、 桩与承台连接强度等承载力计算。 3 2 1 桩身结构强度 浙江省建筑标准图集 2 0 1 0浙 G 3 5 ( 预应力离心 混
10、凝 土空心方 桩 和广 东省标 准 D B J T 1 5 2 2 2 0 0 8 锤击 式 预应 力 混凝 土 管桩 基础 技 术规 程 对于桩身结构强度推荐公式 : A ( 3 ) 式 中 为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身受拉承载 力 设计 值 , k N; 为桩 身混 凝 土有 效 预压 应力 , MP a ; A为桩身横截面面积, m m 。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 B J 1 3 8 6 2 0 0 7 ( 先 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闭和江苏省 工程建设规程 D G J 3 2 厂 r J l 0 9 2 0 1 0 ( 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基础技术规程 闭规定 : ( 1 )
11、管桩处于腐蚀环境或设计严格要求不 出现 裂缝 时 : A ( 4 ) ( 2 )管桩处于一般环境或设计一般要求不出现 裂缝 时 : ( ( 5 ) 式 中 , 一 桩身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 MP a 。 上海市建筑产 品推荐性应用图集 2 0 0 9沪 G 厂 r 一 5 0 2( H K F Z K F Z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推荐公式 : ( 1 ) 对 于一级裂缝控制等级 , 在荷载效应标准 组合下 , 承载力限值 应符合 以下规定 : 肌 ( 6) ( 2 ) 对于控制二级裂缝等级 的抗拔基桩 , 在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下 其抗拔承载力限值应符合如下 规定 : ( ( 7
12、) 式 中, 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空心桩 的轴心 拉力标准值 , k N; 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 MPa。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 B J 1 2 9 1 8 7 2 0 0 9 ( 先张 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 规定 : 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 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 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 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 0 ( 8 ) 对 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 的二级裂缝控制等 级 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下 的拉 应力 不 应 大于 混凝 土 轴心 受 拉 强度 标 准值 。 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 3 6一 在
13、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 : 一 ( 9 ) 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 : c q - 0 ( 1 0 ) 式 中 , 为荷 载效 应标 准组 合下 正截 面法 向应 力 , MP a ; 为荷载效 应准永久组合下 正截 面法 向 应力 , M P a 。 对 比以上公 式 ,可 以发现各 规程 的计算 方法 相 差较大 , 其原因主要在于抗裂控制标准的不同。浙 江省 、 广 东省标 准均 只考虑 桩身有 效 预压应 力 不 计 算混凝土抗拉强度 , 由于在有效应力范 围内不会 出 现裂缝, 不需考虑裂缝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对桩身安 全 较为有 利 。福建 省 、 江 苏省 、 上海 市及天 津市 标
14、准 除 桩 的有 效 预压 应 力 外 还 考 虑 了混 凝 土 的抗 拉 能 力 , 以一级 裂缝 和二 级裂缝 控制 。差别 在 于福建 省 、 江苏省标准以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 上海市标准以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 、 天津市标准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和准永久组合进行验算 即福建省 、 江苏省标准是 以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而上海市 、 天津市标准 以 桩 正常 使用极 限状 态验算 。对 比上 海市 和天 津市标 准 , 发 现天津 市增 加 了荷 载效 应准 永久 组合 。 考虑 了 可变荷载的长期作用效应。 3 2 2 接桩 连接 强度 根据 接桩 连 接 处强 度确 定 单 桩抗 拔
15、承 载力 , 焊 接 连 接 时 , 采用 较 多 的有 江 苏 省标 准 和福 建 省标 准 中推荐的公式。 江苏省规程 推荐公式 : , v 1 1 ( Dl Z - D : 2 )( 1 1 ) + 式 中, D 1 为焊缝外径 , m m,取 Dl = D一 2, mm; D 2 为 焊缝 内径 , 取 D = D o 【 , m m; 为管桩 端板 外径 , mm; 为焊缝径 向厚度 ;为焊缝抗 拉强 度设计值 , 取 1 7 5MP a。 福建 省规 程笛 1 推荐 公式 : Q h w ( 1 2 ) 式 中, Q为相应 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 承载力设计值 , k N; 为
16、焊缝 长度 , m m, = 订 ( d + d : ) 2 , ( d 为焊缝外径 ,通常取 d = d 一 2, d 为焊缝 内 径 ,通常 取 d : = d 一 2 x 1 2 , d为管 桩外 径) ; h 为 焊缝 计 算厚度 , m m, O 7 5 s ( s为焊缝坡 口根部至焊缝表面 的最 短距 离 ,通 常取 1 2 m m) ; 为 焊缝 抗 拉强 度设 计值 。 取 1 7 0 MP a ; 式( 1 1 ) 、 ( 1 2 ) 的计算结果略有差别 , 但 均表明焊 缝连接强度 比桩身结构强度大很多 如果焊缝质量 可以保证 , 其本身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但在实际 工程
17、 中 , 焊 缝处 发 生质 量 事故 的概 率较 大 。在 工 程 设计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焊接 。 焊缝 坡 口尺 寸 必须 满 足管 桩 图集 的 相应 要 求 , 同时 建议通过焊缝探伤检查来保证焊缝连接的质量。 范钦 建 , 黄广 龙 预应 力混 凝 土抗拔 桩应 用 与展望 浙 江省 、 上海 市 方 桩 图集 中采 用 机械 接 桩 。 在 桩 内增 设非 预应 力锚 固钢 筋 , 与 端 板采 用 穿 孑 L 塞 焊 在端板 四角增设角钢 , 预埋 角钢和帮焊角钢采 用平面焊接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 Q厶 h e f w, I 1 2 ( 1 3 )
18、式 中 , 为 角钢 焊缝 总长 度 , mm。 浙 江省 、 上 海 市标 准 考 虑 到端 板 受 力 偏 心 的影 响 , 取 1 2的分项系数确保焊缝安全 。 3 2 3 端板 孔 口抗 剪强 度 根据桩端板孑 L 口抗剪强度确 定单桩抗拔承载 力时 端板与预应力钢筋连接如图 1所示 : d 图 1 端板与预应力钢筋连接示意 图 验算公式如下 : n 7 r ( d ,+ d 2 ) f ts 一 华l 2 ( 1 4 ) 、 二 , 式 中, n为预应力钢筋数量 ,根 ; d , 为端板上预 应 力 钢筋 锚 固孔 台 阶上 口直 径 , m m; d 为 端 板 上 预 应 力 钢
19、筋 锚 固孔 台 阶下 口直 径 , m m; h 为 端 板 上 预 应 力 钢 筋锚 固孔 台 阶 上 口距 端 板 顶距 离 , m m; h 为 端 板 上 预应 力钢 筋 锚 固孔 台 阶下 口距 端 板 顶距 离 , m m; 为端板抗剪强度设计值 ,取 1 2 0 MP a; t 为端 板 厚度 , m m。 孔 口薄弱处为预应力钢棒镦头 与端板锚 固孔 连接部位 的台阶 当桩 承受较大 的上拔 力时 , 容易 出现冲切破坏。按公式( 1 4 ) 计算发现, 端板孔 口的抗 剪强度值远小于桩身强度和焊缝强度 所以应采取 加厚端板 的方法 , 来提高端板孑 L口抗剪强度 , 并建
20、议设置端板锚固钢筋增加端板与桩身的连接强度 , 以保证该部位的连接安全。 3 2 4 钢棒镦头抗拉强度 根据预应力钢筋镦头抗拉强度 确定单桩抗拔 承载力 , 浙江省 2 3 1 、 上海市 2 7 1 图集推荐公式 : N f p y A。 ( 1 5 ) 式中 , 为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 M P a ; A 为预应力钢筋总横截面面积, m m 。 江苏省规程2 6 1 推荐公式 : 0 9 0 f e y A ( 1 6 ) 现行的国家标准 图集 1 0 G 4 0 9 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 推荐公式: c 厶 ( 1 7 ) 式 中 C为考虑预应力钢筋镦头与端板连接处 受力不均匀等因
21、素的影响而取的折减系数, 取 0 8 5 ; 天津市图集 的计算方法与国家标准图集相 同, 仅在于 C值的大小有差异。天津市 图集中如下 表述 : 抗拔桩 的工作 系数 , 可取 0 8 5 1 0 , 桩身预应 力主筋越多 取值越小 , 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P H C管桩做抗拔桩 , 预应力筋镦头被拉断的情 况时有发生。桩端板的锚固镦头往往是抗拉的薄弱 环 节 ,因为镦 头 在 冷挤 压 加 工 的塑性 变 形 过程 中 , 可能产生微小的缺陷。对 比公式( 1 5 ) ( 1 7 ) , 上海市、 浙江省标准直接 以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控制 , 未考 虑加工过程 中预应力钢棒镦头部位的强度
22、损失 。国 家标 准图集 、 江苏省规程 、 天津市图集则分别考虑 了 0 8 5 、 0 9 、 0 8 5 1 0的折减系数 ,相对较为安全。 G B 1 3 4 7 6 2 0 0 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 叫 第 4 2 1 2条 中 规 定 钢 筋 镦 头 部 位 的强 度 不 得 低 于 该 材料抗拉强度的 9 0 , 故根据预应力钢筋镦头抗拉 强度 确 定 承载 力 时 , 按镦 头 强度 为 钢 筋抗 拉 强 度 的 9 0 考虑较为合适 。 从理论上讲 , 只要制作时预应力 张拉到位 , 构件 的整体连接强度应可以保证。 基础承台 图 2 桩与承台连接示意图 3 2 5
23、桩与承台连接强度 根 据 腔 内填 芯微 膨 胀 混 凝 土 确定 单 桩 抗 拔 承 载 力时 , 桩 与承 台按 图 2连 接 。 江苏省规程闭推荐公式 : K 。 d t f o Z ( 1 8 ) 式 中, K 。 为经验系数 ,取 0 8 ; d l 为填芯混凝土 直径 ( 管桩 内径 , mm) ; Z 为填芯混凝土长度 , mm;f o 为填芯 混凝 土 与管桩 内壁 之 间的粘 结强度 设计 值 。 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时 。 取 C 4 0微膨胀 混凝 土 为 0 2 0 4 MP a 。 广东省规程阎推荐公式 : ( 1 9 ) A ( 2 o ) j 式 中, 。
24、 为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 , m m, 不应小于 一 3 7 2 1 3 1 4年第 1 期 混 凝 土与水 泥制 品 总第 2 1 3 期 2 0 m; A 为 管桩 内孔 连 接钢 筋总 公称 截 面面 积 。 m m ; Q 为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拔 力设计值 , k N; 为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之间的 粘 结强 度设 计 值 , 宜 由现场 试 验确 定 。当缺 乏 试验 时 , 取 c 3 o微膨 胀 混凝 土 为 0 3 o 3 5 MP a 。 U p n 为管 桩 内孔 圆周 长 , m m; 为 钢 筋 的抗 拉 强 度 设 计 值 , MP a。 浙江省2 3 1
25、 、 福建省 、 上海市 、 天津市 标准中 推荐公式均与广东省规程相同, 主要差异在于 、 大小的建议值 。江苏省标准在公式f 1 9 1 基础上以0 8 的经验系数折减 ,并提高 了填芯混凝 土的强度等 级 , 相对较 为保守 , 但未给出腔内配筋的计算公式 。 各标准填芯混凝土深度 。 与粘结强度设计值 大 小 , 如 表 1 所 示 。 表 1 各标准填芯混凝土深度与粘结强度设 计值 对比 标准名称填芯混凝土深度 m 粘结 强度设计值f n M P a 注 : D 为 管桩 外 径 , B 为方 桩 边 长 。 各 省市 标 准 、 值 的大 小差 别 较 大 。最 小 填芯 深 度
26、浙江省 、 天津市要求达到 1 0倍方桩边长 , 较为 保守 , 在实 际工程 中, 可能会浪费资源 , 并 不经济 。 粘结强度设计值 , 各省市范围较宽 , 江苏省建议值 更是相差 1倍 , 设计 时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 , 对其 取值应慎重处理 , 宜由现场试验确定 。填芯混凝土 的灌注深度及质量直接影响抗拔承载力的发挥 , 所 以亟待开展填芯混凝土与桩内壁粘结性能的研究 , 确定 的相对精确值。 4要解 决 的关键 问题 传 统 用 于 抗 压 桩 的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桩 作 为 抗 拔 桩在基础工程 中已得到应用 ,但 由于桩身抗拉 、 接 头抗拔 、 桩与承台连接等技术问题在
27、实际应用中没 有 得 到有 效 的解 决 目前 , 对 其 用 于 抗拔 桩 的 安全 性存在质疑 。因此 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 问题亟待 解 决 : ( 1 ) 接头质量 。接桩 时多采用桩顶端板的直接 焊接 连接 , 由于 施 工 水 平 和质 量 不 能 保 证 , 连 接 焊 缝 经 常 失效 , 造 成 下 节 桩 失去 抗 拔 作 用 , 上节 桩被 拔 出 。抗拔 桩 的接头 质量 问题会 直接导 致 断桩而 失 效。 一 3 8一 机械接头的接桩可不受下雨 ,下雪等恶劣天气 条件的影响 , 相对焊接接头有 明显的优越性。近年 来 , 很多企业对新型机械接头 的开发研制做 了大量
28、的工作 , 如空心方桩 T形槽机械接桩结构【 3 1 , 新型管 桩抱 箍式 接头 2 】 等 。 广 东省 为 了在工程设 计 与施工 中更好 地应 用管 桩 , 颁布 了 D B J 1 5 6 3 2 0 0 8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 啮合接头技术规程 3 3 1 。 ( 2 ) 桩 与 承 台的 连接 。 目前 桩 与 承 台连 接 主要 是通过混凝土填芯方法增加桩与承台的粘结力 但 上拔荷载作用时 ,桩内灌注的部分混凝土常被拔 出 , 桩 顶 与承 台之间连 接失效 , 锚 固失效 直接 危及 建 筑物的安全 。因而对桩与承台之间的填芯混凝土连 接强度研究尤为重要。 带 内啮合结
29、构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桩的 中心圆孔 内壁上有内螺纹或内槽等结构。其与承台 的连接结构如图 3所示。承台下延部分的钢筋混凝 土与发明桩的中心 圆孔结合力强 , 可有效的解决填 芯混凝 土从 圆孔 中滑脱 的问题 安全 性好 。 基 础 承 台 图 3 新型抗拔桩与承台的连接示 意图 近年来 研究人员亦开发 出其他型式的连接方 法 如在桩体周围设置桩 帽 。 基础承台通过桩 帽与 桩体相连等。对于这些新 型连接方式 , 宜通过试验 对连接区段开展研究 , 分析桩与承台连接结构 的力 学性 能 。 5结论 与展 望 ( 1 )预应力混凝 土桩具有抗裂性好 、 施工速度 快 、 经济性好等优点 ,
30、 在工程实践中作为抗拔桩使用 已越来越广泛 。但预应力混凝土抗拔桩在应用中尚 存在一些问题 , 如接头抗拔 、 桩与承 台的连接 、 承载 力如何发挥等。这些 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抗拔 桩 的成败 。 ( 2 )预制预 应 力混凝 土抗 拔 桩单 桩竖 向抗 拔 承 载力 尚无明确的设计方法。桩土共 同作用下承载力 发挥机理 , 需进一步研究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桩周 范钦 建 , 黄广龙 预应力 混凝 土抗 拔桩 应用 与展 望 土体 力学 性 能对抗 拔 承载力 的影 响 。开展 理论 分析 及试验研究 。 找出桩身抗拉强度控制承载力的薄弱 环节 。 对桩身及端板 原有结构加 以改进 , 形
31、成可用 于抗 拔 工程 的桩 型 ( 3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抗拔桩关键问题的解决 , 直接关 系到该类桩的推广与应用 。接头方面 通过 开展试验来研究接头抗拉性能 ,确定接头 的可靠 性 : 桩 与承台连接方面 , 亟待 开展填 芯混凝 土与桩 内壁粘 结 性 能研 究 ,分 析 粘 结机 理 和 影 响 因素 , 确 定粘结强度设计值 。 ( 4 ) 开发研制新型机械接头 , 改进桩 与承台的 连 接方 式 对进 一 步 推广 应 用 该桩 型 , 保 证 地 下 工程 安全 有 重大 的现 实意 义 。 参考文献 : 【 1 】 王珊珊, 卢成 原, 贾 颖栋 , 等 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
32、的工程 性状研究进展 J 浙江工业 大学学报, 2 0 0 8 , 3 6 ( 3 ) : 2 7 9 2 8 4 2 】 郭增强 , 赵玉成, 胡 朝阳 岩层 中抗 拔桩 的有 限元分析 J 铁道标准设计 2 0 0 4 ( 1 ) : 3 5 4 0 【 3 1 杜高恒 部分 粘结 预应力抗拔 ( 浮)桩 的试 验研 究及应用 【 D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 0 0 7 4 许 国平 P H C桩 的竖 向抗 拔静载试验研 究 J 】 工程勘 察, 2 o o 5 ( 5 ) : 9 - 1 1 【 5 苏振 明, 辛艺 阳 P H C桩 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J 建筑科 学, 2 o
33、 0 6 2 2 ( 5 ) : 4 3 4 6 【 6 】汪加蔚, 裘涛 , 干 钢, 等 预应力 混凝 土管 桩结 构抗拉 强度 的试验研究 J 】 混凝 土与水泥制品, 2 0 0 4 , 3 ( 6 ) : 2 4 2 7 【 7 】 侯胜男, 刘 陕南 , 黄绍铭 浅谈 预应力管桩作抗 拔桩时 的桩 身结构强度验算 J 】 岩土工程 学报, 2 0 1 0 , 3 2 ( $ 2 ) : 2 9 4 2 9 7 ( 8 刘 永超 预应 力混凝 土管桩 结构性 能研究及 新桩 型开发 【 D 】 天津: 天津 大学建筑 工程 学院。2 0 0 9 9 郑 秀娟, 王春 潮, 杜 冰,
34、等 预应 力混 凝土 管桩抗 拉结 构性 能研究 J 】 岩 土工程学 报, 2 0 1 0 , 3 2 ( 增刊 2 ) : 1 0 3 1 0 6 【 l O 韦宏, 舒宣 武 广东奥林 匹克体育场预应力 管桩 作为抗拔 桩的设计研究【 J 1 建 筑结构, 2 0 0 1 , 3 1 ( 5 ) : 5 5 5 7 1 1 】 虞林军 先 张法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作为抗拔 桩的设计f J 1 建筑结构, 2 0 0 6 , 3 6 ( 3 ) : 6 0 6 1 【 1 2 】 沈晓梅, 高 飞 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抗拔静荷载试 验中试桩 的设计 J 1 混凝 土, 2 0 0 8 , (
35、4 1 : 9 4 9 6 【 1 3 】 陈岱杰 , 樊 向阳, 徐枫 上海 地 区 P HC管桩 作抗拔桩 的探 讨 J 建筑结构, 2 0 0 8 , 3 8 ( 4 ) : 8 - 1 0 【 1 4 】 林 宏剑 预应 力管桩抗拔 承载性状 研究 和应用 分析【 D 】 杭 州 : 浙 江 大学 。 2 0 1 0 【 1 5 】 阎怀先, 赵 文勇 P H C管 桩抗拔 试验研 究f J 】 华北水 利水 电学院学报 2 0 1 1 3 2 ( 2 ) : 1 2 6 1 2 8 【 1 6 】 刘 军 先张法大直径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接 头形式及受力 性能研究 D I 南京: 东南
36、大学 2 0 0 7 【 1 7 】 李 伟兴, 万 月荣, 刘庆斌 世博会主题 馆抗拔 P HC管桩新 型连 接的计算分析及试 验研究f J 】 建筑结构学报 ,2 0 1 0 , 3 l ( 5 ) : 8 6-9 4 1 8 1 王恒 栋, 丁 自强, 赵 广 田 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 与桩帽连接 节点轴拔性 能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 1 9 9 7 0 ) : 1 5 1 8 1 9 1 李平先, 赵 国藩, 张雷顺 预应力混凝 土大管桩与桩 帽连接 的轴拔性 能和粘结 滑移特性 J 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 2 0 0 4 , 2 3 ( 2 2 ) : 3 8 4 6 3 8 5
37、 2 【 2 0 】 张 忠, 张星字, 盛海, 等 填芯混凝 土轴拔试验及桩端应 力分 析 J 合 肥工 业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0 0 7 , 3 0 ( 2 ) : 2 0 3 - 20 6 【 2 1 】 吴水 根, 康殿丙 先 张预制抗拔方桩应用研究及技术 经济 分析 J 结构工程师, 2 0 0 9 , 2 5 ( 2 ) : 1 2 4 1 2 7 【 2 2 】 中国建 筑科 学研究院 J G J 9 4 2 0 o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S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 0 0 8 【 2 3 】 浙 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院 2 0 1 0浙 G
38、3 5预应力离心混凝 土空心方桩 S 】 北京: 中国计划 出版社, 2 0 1 0 【 2 4 】 广东省建筑设计 研究院 D B J T 1 5 2 2 2 0 0 8 锤 击式预应 力混凝 土管桩 基础技术规 程【 S 】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 出版社, 20 08 。 【 2 5 】 福 建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院 D B J 1 3 8 6 2 0 0 7先 张法 预应 力混凝 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S 】 福州:2 0 0 7 2 6 】 江苏省住房 和城 乡建设厅科技发展 中心,连云港市建筑 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 司 D G J 3 2 厂 r J 1 0 9 2
39、0 1 0 预 应力混凝 土管 桩基础技术规程【 S 】 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2 0 1 0 2 7 】 上 海 申城 建 筑设 计 有 限 公 司 2 0 0 9沪 G 厂 I 一 5 0 2 HK F K F Z先张法预应力 混凝 土空心方桩【 S 1 上海: 2 0 0 9 【 2 8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D B J T 2 9 1 8 7 2 0 0 9先 张法预应力离 心混凝 土空心方桩f S 1 天津: 2 0 0 9 【 2 9 】 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 院 1 0 G 4 0 9 预应力混 凝土 管桩【 S 】 北京: 中国计划 出版社, 2 0 1 0 【 3
40、 0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G B 1 3 4 7 6 2 0 0 9 先 张法 预应力混 凝土管桩【 S 】 北京: 中国标 准出版社, 2 0 0 9 【 3 1 上海中技桩业股 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 于预制方 桩的 T形 槽机械接桩结构和施工方法 f P 1 中国专利: 2 0 1 0 1 0 5 6 6 2 3 4 4 , 2 01 1 O 5 2 5 【 3 2 江苏建 华管 桩有 限公 司一种用于抗拔管桩的抱箍式连 接卡 P 1 中国专利 : 2 0 1 1 2 0 0 3 8 0 2 8 6 , 2 0 1 1 0 8 1 0 : 【 3 3 】 D B J 1 5 6 3 2
41、0 0 8 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机械 啮合接头 技术 规程 s 】 广州: 2 0 0 9 【 3 4 盐城市 双强 管桩有限公司 带 内啮合结构 的预应力钢筋 混 凝 土 圆 形 空 心 桩 及 其 加 工 方 法【 P 中 国 专 利 : 201 01 01 7 06 O1 92 01 0 0 9 0 5 收 稿 日期 : 2 01 3 1 1 2 7 作者简介 : 范钦建 ( 1 9 8 8 一) , 男 , 硕士研 究生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姑 苏区桐泾北路 3 9 8号苏州二 建集 团设 计研究 院有 限公司岩土所 联系 电话 : 1 5 3 7 0 0 1 2 1 0 8 E ma i I :f a n q i nl 2 3 3 1 1 6 3 c o m 一 3 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