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湖北省荆州中学 陈芝华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中学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
2、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意义。结合语文课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积淀着世间真挚的情感,都是高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材料。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将有利于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
3、进行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要从中挖掘出这些美德,找准教材渗入德育的切入点,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在高中语文苏武牧羊(人教版,必修4)一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威逼利诱劝降的过程中,苏武为了民族的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所表现的宁死不屈、坚守节操的民族气节,积极学习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精神。通过学习师说(人教舨,必修3),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并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和做学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治学态度,并深刻认识到这种精神和态度在当今时代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
4、将德育渗透,做到有的放矢,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语文教材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其德育要点具有内容丰富而又散乱无序的特点,同一篇课文也会因施教者不同而导致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教育的实施点迥异。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把握精而不滥的原则。要做到精而不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计划性。教材的德育要点虽然缺乏系统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有一个计划,即始终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崇高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循序渐进,前后呼应,并能根据文体及训练目的的不同决定德育的实施重点。 其次,要分清主次,求
5、精求深。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又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形象感染、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来教育学生,不能贪多贪杂,应求精求深。一篇课文可能会有若干个德育要点,如果面面俱到,不仅会导致知识点分散,失之于肤浅,而且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语言的教学。所以,每篇课文应突出其中一两个德育渗透要点,其他的只能点到即止。 下面,笔者谈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具体做法。 一、通过简介作者进行渗透。千百年来缔造了灿烂文化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感人的事迹和流传至今的华美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滋润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良知、品德和精
6、神。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看看屈原、杜甫等人的生平介绍,让学生对这些人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思想。再如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出生入死、无私无畏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砥柱,他们无时无刻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撼人力量培养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操和精神理想。 二、通过分析文中人物进行渗透。如离骚中洁身自好、坚守正道、绝不同流合污的屈原;赤壁赋中虽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遂缘自适的精神状态的苏轼等等。这些历经时间长河淘洗后的杰出人物所折射出来的人格感召力,已经并将还要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
7、。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探讨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点拨,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精神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三、通过积累经典名句进行渗透。在高中课内课外相关阅读材料中,有许多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不仅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而且往往含有一些短小精悍、文情并茂、意味隽永的名句。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8、达而达人”等等,既脍炙人口,又有教育意义。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名句,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处事和做人。 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 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文质兼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每一首诗词几乎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情感、高雅的情操、幽深的哲思。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绝佳的文本。 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可领悟
9、到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从屈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中可体会到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慢慢地形成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通过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爱国热情,进而教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却忽
10、视了写作的内容和其育人功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心灵世界和道德素的客观反映。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即立意主旨,要求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立意深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等优秀作品,激发他们的豪情壮志,潜移默化之下,学生的作文就会大气、深刻起来。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象。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曹明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3. 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 教育探索,2010 电话:18972166885 邮箱:408422618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