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高一年级 吴芳教学目标: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首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一、 导入:显示图片:奥运会夺冠运动员(看到图片联想到什么音乐)学生:国歌播放国歌 学生齐唱,教师指挥教师:你们知道它的曲作者是谁?由此引入,介绍作者: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了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
2、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1、音乐知识:左翼音乐运动:左翼音乐运动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小组及其音乐运动。为了推动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在这时期,左翼音乐小组还创作了大量以救亡为主题的群众歌曲,有的至今还在传唱,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任光的抗敌歌和打回老家曲等,现在唱起来仍然鼓舞人心。左翼音乐运动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探索新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3、聂耳生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
3、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4、 生平经历 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少年的聂耳曾虚心向一位木匠学习吹笛,并尊称木匠是他的第一位吹笛老师,奠定了他的音乐基础。 1927年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1931年,考入歌舞剧社,
4、任小提琴手。1934年加入唱片公司主持音乐工作,这也是他音乐作品最多的一年。1935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同年7月17日,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5、代表作品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他去世前不到两年时间写的,其中反映个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除义勇军进行曲外,代表作有前进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6、 人物评价 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 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
5、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他的作品在深刻揭露社会现实中矛盾的同时,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态度,他在作品艺术形式上作了创造性的革新。他的歌曲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7、聆听另首作品:儿歌卖歌报二、 音乐作品金蛇狂舞鉴赏1、创作背景 金蛇狂舞属于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改名金蛇狂舞,并亲自指挥制成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激扬,铿锵有力,热情洋溢,锣鼓激昂,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
6、氛。2、 民族管弦乐乐器介3、聆听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4、思考回答:听到此乐曲,可以想象到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人们在民间节日时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乐曲演奏主要有哪些乐器?有何作用? 演奏中有笛子、琵琶、古筝、锣鼓、扬琴等中国民族管弦乐器作用是渲染热闹欢腾的气氛。5、作品鉴赏分析: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
7、形式。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6、介绍“ 螺丝结顶创作手法 学生练习节奏型 创作特点: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递减 三、作品毕业歌1、 创作背景:这首由田汉词、聂耳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影片结束时又再
8、次响起,这首歌起了提示影片主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聆听毕业歌3、 分析音乐段落: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将全曲分为四段。第一段: 音乐具有号召性,象警钟声声。 第二段: 音乐是宣誓性的,展现了有为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 音乐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民族自救的气势。 第四段: 音乐也是具有号召性。但较第一段,音乐更为急切, 更为热情的呼吁。使全曲在 高昂、激越的气氛中结束4、思考:听完毕业歌,你从中获得什
9、么启示? 歌词中“巨浪”指抗日热潮 这使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人民永远不败的精神,满腔热血,气势如此磅薄,使外国侵略者闻风丧胆。聂耳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这首歌曲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为祖国发展而奋发图强,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事业当中,为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源于曲谱中有着年轻人的筋骨节奏和昂扬青春,也源于歌词抓住了年轻人的情思特质,更在于词曲结合得自然,传递出的那种年轻的感觉,具有永恒的魅力。5、 全体同学带感情地齐读歌词四、教学总结 聂耳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在炽热、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乐坛升起的一颗巨星,他举起了群众音乐的旗帜,首开以音乐鲜明生动地塑造
10、工农战斗形象的先河,以音乐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在抗日战争中起了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打击侵略者的作用。如果说鲁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旗手,那么聂耳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旗手,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只有23个年头,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音乐作品,永远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他的作品,始终鼓舞人们奋勇前进,为30年代兴起延续至今的革命的、大众的、民族的新音乐运动开辟了道路。五、 学习聂耳言 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 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作无谓的伤感,并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你们今天不会为生活所迫,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辛福生活,好好学习,让青春更加光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