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行动研究法概述(一)行动研究概念介绍、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 行动研究的一般
2、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一)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2.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
3、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4.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4、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
5、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要求:开口要小、开掘要深。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3、制定方案:标题、绪论、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4、实施行动:(1)假设的设立及验证。借鉴应用实验假说。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
6、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直接进行观测。(2)研究措施与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综合。观察、问卷、调查、实验。(3)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例如:课堂教学最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最佳作用点、最佳作用时机。5、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6、评价效果:两种误区。(1)用科学工具、量表进行严格的测量。(2)用中高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测量。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动态评价、发展评价、潜能评价、实践评价、态度评价等。 。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充分讨论、对话、解释、协商,先后经过发现问题、选定主题、明确范围、诊断原因等步骤,选好研究课题。在选题过程中,行动研究者需要将选题原则、选题线索、个人经验和多种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