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陕西省横山中学 周晓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它在第一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文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好,但认知能力还较差,三观还未正式形成,所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角度展开探究,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
2、道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能结合实例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通过解读古诗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懂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材料或举例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在对文化特点和差异的讨论、交流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四、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五、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启发、
3、点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我校去年艺术节活动的照片,学生欣赏,引出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会影响人,这么做既符合本课“感受文化影响”的主题,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情境分析探究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教师设问:最近我们学校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5.23艺术节,课余时间,经常见到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在排练节目。询问本班有没有参加艺术节的同学,以及准备表演什么节目?同学们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文
4、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哪里?再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插图,交流讨论中式用餐和西式用餐的区别。同学们各 抒己见,然后得出结论: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我们生活在陕北,陕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会唱陕北民歌,喜欢吃陕北羊肉,会扭陕北的大秧歌。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师: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呢?学生交流讨论,个别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总结: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
5、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师:在中国古代,地位低的人去见地位相对高的人,一般要行什么礼节呢?生:要下跪。师:说到下跪,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即便是长辈,见了比自己地位高的晚辈,也照样要下跪。比如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元春是贾政的女儿、贾母的孙女,按道理,孙女见了长辈是要磕头问好的,但因为元春贵为皇妃,地位比贾母和贾政高,所以贾母和贾政要给元春下跪了,这就是古代的礼仪。但我们现代人交往基本上已不行这样的礼仪了,我们见了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只需尊敬叫一声,点一下头,或握握手就
6、行了。古代人见面下跪是取决于当时的价值观念,和人们所处的阶级和阶层也有关系。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赏并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合作探究并讲道理。探究1: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个
7、别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师分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者,进行民主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生得出结论: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探究2:学生合作讨论: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教材13页探究活动2)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
8、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探究3:教材15页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它们分别属于哪方面的差异?组长发言,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师:我们描述方位,习惯于从大到小,比如我们写地址是从大到小: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太华路22号”;而美国却是从小到大:1205号大学街哥伦比亚市密苏里州美国。信封的写法也正好相反,我们的规则是第一行写收件人地址,中间写收件人姓名,最后一行写寄件人地址和姓名。如果给美国人写信,那
9、就得倒过来了: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上方,下方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这反映出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是不同的。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之一:潜移默化请一位同学讲讲孟母三迁的故事。问: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追问: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这样两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说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启示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联系
10、实际继续引导学生探究: 我们学校每个班为什么要在班级张贴各种标语?学校为何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这说明文化影响人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引出文化影响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么做既可以创造文化不知不觉影响人的氛围,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问:既然文化能影响我们的行为与思维,我们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熏陶?答:我们要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之二:深远持久多媒体展示: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11、何处来。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家乡话读回乡偶书这一首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方言的魅力,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举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教师举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写过一首诗乡愁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读诗并体会其中的文化生活道理。问:三观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哲
12、学,不明白三观是什么,所以这里主要由教师分析讲解,因而它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齐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并感悟三观对人的影响。教师分析并总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课堂小调查:你最喜欢的一本书?说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第三部分:课堂小结第四部分:板书设计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影响的来源2、文化影响的表现(1)交往行为
13、和交往方式(2)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二、文化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1)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2、深远持久(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八、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堂课准备得比较充分,实施过程也比较流畅。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抛弃“满堂灌”,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悉的艺术节出发,设计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既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在备课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失误,特别是细节问
14、题。今后最需要做的是继续熟悉教材,根据课标和教参,去设计尽量完备的教案,去组织更加精彩的课堂,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九、 课堂巩固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2、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3、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文化水平B文明程度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科学文化素质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