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因爱而美丽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儿童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2、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由于儿童好模仿,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我想除了需要认真学习师德规范、准则外,更需要将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感悟到
3、这个职业动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幸福感。一、为人师表,树人先树己。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孩子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孩子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
4、节的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幼儿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得当是很重要的。老师在平时对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宣泄或不当言行都能成为孩子模仿对象,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不快与烦恼发泄到被教者身上。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要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调动各种教学要素
5、及儿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1、钻研教材。各学科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对于刚接手的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再去钻研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延伸的知识。在抓业务的同时,科研也不能滞后。走上工作岗位,给钻研科研带来了契机。我们年轻教师凭着刚从学校出来对理论知识的新鲜程度,就应该好好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上的实际经验,进行科研钻研。做为一个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就是“我想成为一名怎么样的教师?”,由此,我想每个教师应该进行“形象设计”,内化师德,在心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2、因人施教。每
6、个孩子能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要积极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情况,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去进行因人施教。3、家园配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地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通过家长的有效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从中获得经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保持健康的心态。用乐观开朗的心情,用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情去影响孩子们。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可他们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我常常觉得每次进班都非常的累,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今天我进班是要去和孩子们玩了”,这样的心理调适下,即便是累,那也应该是快乐的;当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中长高、长大,从连吃饭也不会到什
7、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从进园的哭哭啼啼到与老师的难舍难分,在陪伴他成长的每个阶段中所付出的辛苦都已显得不再重要。三、爱生如爱子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成长有两个影响源,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教师。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父母交往的各种思想感情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也像母亲那样关心、照料他们。此时,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还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
8、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
9、们同甘苦、共患难。他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他的伟大的师德情操。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冰心也曾经这样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面对着这一群天真、无邪、稚纯、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每天变换自己的角色,给孩子们无尽
10、的爱。1、做孩子们慈爱的妈妈。“拥有妈妈般的慈爱”这是对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孩子最需要的心灵呵护。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这是他们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关键期,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肯定会有不安全感,入园焦虑、恋母心切由此产生。面对着这群无助、哭啼的孩子们,妈妈般的慈爱总能胜于一切,给孩子喂一次饭,帮孩子系一次鞋带,给孩子一个亲亲的拥抱、一个甜甜的笑脸、一个轻轻的吻,都会让孩子获得心灵的安慰。2、做懂得真爱的老师,“全心全意爱学生”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他教会了我们如何以一颗真爱的心去面对孩子,用真爱去融化孩子的心灵。
11、我们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新的世界,用心与他们交流,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从而发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3、尊重、理解孩子。师爱是每一个孩子所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主动经常弯下身与孩子沟通交流,愿意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每一个幼儿都是自己的孩子,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图自己一时的口头之快,自己的一时不查,给孩子留下,可能是一生的阴影。教师的爱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爱,对待幼儿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聪明可爱的孩子,也不歧视能力较弱的
12、孩子,特别是要去帮助一些特殊儿童,做到对每一位幼儿负责,善于发掘每一位幼儿的个人潜能。4、老师对孩子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孩子不喜欢老师批评,大声训斥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把握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如果孩子做错事了应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同时教师也会静一静,或许就不会对孩子发火了。热爱孩子的老师最受欢迎。孩子
13、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孩子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我在播撒爱的实践中尝到了慈爱化解顽石的甜头,也深深体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乐趣。如果我有一个天平,首先,我会把爱放在上面,因为,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天平的另一端放上什么?我想还是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理由获得爱,我要把爱撒满孩子的心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