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学经典名句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古人有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在古文观止所收录的众多名篇佳作中,有不少文采斐然的词句,不仅折射着高度的人文理性之光,而且还蕴涵着极为深刻的经济学术思想,或原理,或思辨,或政策主张,体现着古代仁人志士对“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这些经典名句可以巧妙运用到经济学教学当中,从而将高深的经济学道理浓缩为言简意赅的名言佳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相得益彰,益莫大焉。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句出自左传曹刿论战。这里,曹刿所言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经济学家
2、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初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增的,一旦超过某一定值,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正如击鼓,却一鼓不如一鼓。在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的例子十分常见。比如,在建房时,如果建材、建筑设备等其他投入不变,随着人工的增加,建造速度可能会加快;但人数增多到某一数量后,此时再增加人力,不仅不会加快建造速度,反而会“人多手脚乱”而延缓工期。又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向一亩农田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
3、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再以国有企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为例,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总数远超国有企业本身所要求的适度规模,产出低,效益差,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与配置不合理。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粗放式的人力投入只会造成一个结果:边际报酬递减。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该句出自孟子。孟子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欲取之必先与之,有所得必有所失。这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论”不谋而合。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经济活动
4、必须消耗资源,而一切资源又都是稀缺的,在使用一种稀缺资源获得某种收入的同时放弃在其它方面所能得到的更高收入,称之为“机会成本”。通过比较机会成本的高低,可以使资源从效率低的用途转移到效率高的用途上。因此,以机会成本来估算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整个经济或单个部门,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具有参考价值。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低效运行的国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机会成本是大得惊人的,应予以高度重视。撇开“机会成本”不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在经济上也是很普遍的,譬如银行业中“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安全性”与“效益性”的矛盾,经济活动中“
5、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等。三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该句出自清赵翼的陔余丛考成语,含义为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体现了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原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阿克劳夫(akorlof)对二手车市场模型的分析,创立了逆向选择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在信息不对称时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与投保人达成协议,发生保险事故时支付一定赔偿,投保人以支付保费作为代价。然而,每个顾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是不同的,那些最容易发生意外的人往往最愿意购买保险。比如,在医疗保险中,那些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好、随时都可能住院的人最有
6、积极性购买保险;那些身体状况良好往往不愿意购买保险。如果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很可能将风险小的顾客赶出市场,而留下来的客户需要赔偿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迫使保险公司再次提高保费,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使得所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投保人(优质客户)全部退出市场,剩下那些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在高额保费面前仍然愿意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劣质客户)。劣质客户不断驱逐优质客户,保险公司从一开始所选择的总是那些最能使自己破产的劣质客户,正所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这种逆向选择告诉我们,凡是那些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险的人,所以具有购买保险的最大意愿,以便出险之后能得到赔付。而出险概率较低的人则往往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
7、格提高了,反而会把他们拒之门外。经济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又叫“逆淘汰”,其实质就是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金属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成于水而寒于水该句引自荀子劝学。青与蓝,冰与水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因为卓越,所以超越。在经济现象中,连锁反应与效用成倍扩大的情况叫做“乘数理论”,也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理论,在消费需求不足造成总需
8、求不足而私人投资不力时,尤其要靠政府增加购买支出来解决。增加一倍的政府支出可带来多倍的国民收入。近年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为扩大内需,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宏观经济,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复苏之路。五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此句引自吕氏春秋察今。该论述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预期。预期是人们对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在未来变动方向与幅度的一种估计,预期可以支配人们的现实行为,通过对所有与决策有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进行预测,决策者就能够采取合乎理性的措施,使未来的不确定性得到部分或全部补偿。预期
9、日益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如英国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美国穆迪(moody),惠威(fitch ibca),汤臣百卫(thomson bank watch)在引导人们形成预期,对外汇市场波动预测方面作用重大。1997年4月25日,穆迪在降低泰国主权信贷等级后又降低了三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等级,并将降级归结为泰国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由此造成投资者对泰铢贬值的强烈预期,加上国际投机机构大举进攻,从而推倒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出焉原句引自荀子劝学。荀子这一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到经济学中就是“规模经济效应
10、”,即通过不断扩张生产和积累自身优势以达到最优规模,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形成“滚雪球”式的赢利模式。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掀起的企业并购高潮,越来越显露出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地位。七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原句引自贾谊论积贮疏。贾谊在此指出,生产不足而消费过度,必然导致供给紧张,形成“短缺”经济。短缺是生产力不发达在经济上的表现,我国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也不过一二十年而已,长期以来,经济生活处于供给严重贫血状态,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增加供给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生产,引导合理消费,理顺各种经济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桎梏,才使我
11、国逐步摆脱了“短缺”的困扰。八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原句引自晁错论贵粟疏。不难看出,晁错实际上在此提出了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当承担的职能非“耕”也,亦非“织”也,而是“开道”也,即国家应主要行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制订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进行监督,来指导经济运行,实行政企分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尴尬局面,大力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九东家之子,增加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肤如白雪,腰如束素,齿
12、如含贝此句引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东家之子,美得恰如其分,任何刻意的淡妆浓抹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有损她的天然魅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可以称之为帕累托状态。满足这一状态的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换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参考文献1吴楚材,吴调侯,等.古文观止m.中华书局,2008.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李健,唐五湘.微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汪祥春.微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